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中新发现的苦橄质熔岩中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铬尖晶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为了对比,同时也报道了燕山期苦橄玢岩相应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苦橄质熔岩中的橄榄石相对富镁,其中的尖晶石则相对富Cr.利用橄榄石-熔体平衡原理恢复了原始岩浆的成分,结果表明,该富镁橄榄石的主岩--苦橄质熔岩可以代表原始岩浆成分,从而计算了其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T=1600℃,P=4.5 GPa.如此高的温度指示了苦橄质熔岩的形成与地幔柱作用有关.同时结合有关实验,表明其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相似文献   

2.
利用计算方法求陨石的晶格能,从铁陨石、碳质球粒陨石、球粒陨石到无球粒陨石晶格能依次增高,陨石形成受晶格能控制并按晶格能由低到高的顺序出现,与地球上矿物和岩石结晶过程具有相同的晶格能控制规律。陨石晶格能系数与其平均克原子量,满足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林杨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道德组成的中国科学家小组与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Y.Guan和L.A.Leshin组成的美国科学家小组合作,在中国宁强碳质球粒陨石富Ca,Al包体中发现已经灭绝的核素-氯-36.该发现提供了超新星触发太阳星云塌缩并最终形成太阳系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角闪石榴辉石岩(捕虏体)以及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作为初始物质,在千吨级立方多级压砧装置中进行了熔融反应实验研究,反应的温压条件为1500℃,3.5GPa,反应时间为24h.实验结果表明,角闪石榴辉石岩全熔;在橄榄岩-侧反应后产生了明显的三个带:纯橄岩带(D),方辉橄榄岩带(H)和二辉橄揽岩带(L).从D-H—L,尖晶石的Cr#值逐渐降低(68—59(D)-54—38(H)-35—12(L)),而Mg#值逐渐升高(46~55(D)51—64(H)-6676(L)),橄榄石的Mg#值逐渐升高(75—85(D)-8990(H)-89—90(L));反应后熔体的SiO2含量总体增加;从纯橄岩带向熔体(原角闪石榴辉石岩)一侧,其Mg#值逐渐升高(35415362).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不仅导致了岩石圈地幔中低镁纯橄岩的形成-即使岩石圈地幔向亏损方向转化,同时也造成了反应后熔体中SiO2含量和Mg#值的升高.因此,熔体地幔橄榄岩反应可能是造成岩石圈地幔不均一性和埃达克质熔体高镁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随州陨石冲击微脉中的高压矿物进行形态观察和电子衍射分析,发现了多晶集合体形态为林伍德石(橄榄石高压多型)、镁方铁矿、镁铁-镁铝榴石(Majorite—pyrope,辉石的高压多形)、细晶林伍德石等,这些高压相矿物的存在可推算、出随州陨石熔脉内矿物所受的压力、温度,同时还说明随州陨石熔脉内高压状态的保持时间应较长(数秒钟),这样才能使硅酸盐矿物在高压下进行固态相转变或从熔体中结晶出。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探索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及物质)中击相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大麻坪超基性岩包体的岩石组构和地震波速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测定大麻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含长二辉岩三类超基性岩包体中各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LPO),并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得出地震波在岩石不同方向上的传播速度。结果表明:1)大麻坪包体中橄榄石与斜方辉石的LPO方位关系与通常所见的[100]ol//[001]opx,[010]ol//[100]opx,[001]ol//[010]opx不同;2)大麻坪地区幔源包体的波速各向异性显著,岩石的波速各向异性特征与其宏观构造和微观组构一致,说明岩石组构是赞成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决定因素;3)由地震波速推测的大麻坪地区的上地幔成分与包体出露的情况一致,即主体为二辉橄榄岩。  相似文献   

7.
张可  姜碧沩 《中国科学(G辑)》2008,38(10):1414-1426
星周包层中的分子与一般的星际尘埃成分相比,有机物的类型更丰富,无机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研究星周包层中丰富多样的红外谱特征能够揭示尘埃的组成、丰度以及星周包层的物理化学状态.在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包层中的富碳、富氧以及同时具有富碳和富氧物质的混合环境中,红外谱特征以及它们的载体各有特色.富碳天体的光谱显现出有机物的系列特征,暗示了这个阶段星周包层中有着丰富的有机物形成;位于21和30μm的两个特征是还未得到证认的强发射特征,分别因为其稀少和强辐射能量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富氧天体中,最丰富的是在9.7和18μm出现的谱特征,一般归于无定形硅酸盐尘埃颗粒;红外空间天文台的发射导致了大约50条窄带特征的发现,它们被认为来自结晶硅酸盐颗粒镁橄榄石(Mg2SiO4)和顽辉石(MgSiO3).此外,在13,16.8,19.5和31.8μm出现了一系列似乎具有相关性的特征,也归于氧化物载体.还有少数天体同时具有富碳和富氧的光谱特征,比如,富碳源却含有硅酸盐特征,虽然有人提出双星模型作为可能的解释,但目前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利用角闪石榴辉石岩(捕虏体)以及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作为初始物质,在千吨级立方多级压砧装置中进行了熔融反应实验研究,反应的温压条件为1500℃,3.5 GPa,反应时间为24 h.实验结果表明,角闪石榴辉石岩全熔;在橄榄岩一侧反应后产生了明显的三个带:纯橄岩带(D),方辉橄榄岩带(H)和二辉橄榄岩带(L).从D-H-L,尖晶石的Cr#值逐渐降低(68-59(D)-54-38(H)一35-12(L)),而Mg#值逐渐升高(46-55(D)一51-64(H)-66-76(L)),橄榄石的Mg#值逐渐升高(75-85(D)-89-90(H)-89-90(L));反应后熔体的SiO2含量总体增加;从纯橄岩带向熔体(原角闪石榴辉石岩)一侧,其Mg#值逐渐升高(35-41-53-62).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不仅导致了岩石圈地幔中低镁纯橄岩的形成--即使岩石圈地幔向亏损方向转化,同时也造成了反应后熔体中SiO2含量和Mg#值的升高.因此,熔体地幔橄榄岩反应可能是造成岩石圈地幔不均一性和埃达克质熔体高镁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辽宁宽甸和山东蓬莱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源超镁铁岩包体和巨晶矿物中的稀土元素REE,测定结果用Nakamura数值进行了球粒陨石标准化计算。根据所得REE丰度和分布模式特征,推测了两地区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属残渣型地幔岩包体,榴辉岩属原始型地幔岩包体。两地区的镁铝榴石巨晶可能是早期液相线上的产物,后期的变质作用对整个REE没有明显的影响。富铝普通辉石巨晶则是比镁铝榴石较晚期的结晶产物。两地区的碱性玄武岩及其超镁陕岩包体和巨晶矿物在REE丰度和分布模式上十分相似,表明了两地区所处的大地地质构造以及熔融和分异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小远志全草醇提物弱极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出66个峰,共确认出其中64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量的98.991%.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8.950%)、油酸乙酯(12.436%)、(E,E)-9,12-十八二烯酸乙酯(10.660%)、豆甾醇(5.497%)、麦角甾-5,22-二烯-3β醇-乙酸酯(5.083%)、十八烷酸乙酯(4.575%)、叶绿醇(4.385%)、8-(2-(2-己基环丙基)环丙基)辛酸甲酯(2.625%)、(Z,Z,Z)-9,12,15-十八三烯酸乙酯(2.445%)、18-十九碳烯酸乙酯(2.369%)等,其中十六烷酸乙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胶州大西庄晚白垩世碱性玄武岩中发现有单斜辉石巨晶,其矿物化学成分较为均一,SiO2含量在46.2%~47.6%之间,A1203为8.4%~9.0%,MgO为12.8%~14.6%,CaO为16.9%~17.5%,Mg^11值在72~76之间。除了SiO:含量稍低以外,和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化学成分的变化范围内一致。Wo值〈459/5,属于为铝普通辉石。辉石巨晶的KD(Fe-Mg)值为0.2~0.4,和碱性玄武岩浆平衡,平衡温压分别为1396~1422℃和2.4~2.6GPa,表明其是寄主岩浆在高压下结晶的产物。大西庄单斜辉石巨晶和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成分及成因上的相似性,揭示了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处于一致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的年龄为30~50Ma,矿物成分主要由正长石、石英、斜长石组成,化学成分富碱[ω(K2O+Na2O)>8%]、高钾[ω(K2O)为5.09%~8.30%],ΣREE含量较低,LREE富集,无铕异常,87Sr/86Sr初始平均比值为0.7073,δ34S值接近陨石硫,铅同位素比值接近上地慢铅的相应同位素比值,成矿主要属铜、钼、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化及稀有稀土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13.
月球虹湾地区地质特征解译及岩浆活动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虹湾地区是我国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的重要备选着陆区域之一,其平坦的地形、复杂的演化历史和丰富的地质特征显示出良好的工程保障性和较大的科学价值.该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地质特征,包括月海皱脊、月溪、撞击坑和月坑链,预示着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但受探测数据分辨率等方面的限制,前人对该地区岩浆活动的性质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典型地貌解译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综合利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unarReconnaissanceOrbiter,LRO)激光高度计(LunarOrbiterLaserAltimeter,LOLA)及相机(LROC)数据、克菜门~T(Clementine)紫外一可见光(uvvis)~光谱数据和月球矿物制图仪(MoonMineralogyMapper(M。))高光谱数据,对虹湾地区的地形特征、物质成分及典型地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译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域经历了4次岩浆活动,不同期次岩浆活动充填的玄武岩成分差别较大,越往后期钛含量越高.虹湾内部以成熟的富辉石岩石为主,但是越往后期橄榄石含量逐渐增高,而周边高地区域以富长石岩石为主,在虹湾北部坑壁区域,出露了一些富橄榄石岩石,这些橄榄石可能来源于大型撞击作用挖掘的月幔物质.虹湾地区地势比较平坦,地质现象丰富,利于开展着陆就位探测.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铬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铬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微晶玻璃.运用XRD研究了材料的晶相组成,采用二苯碳酰二胼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残留Cr^6+的含量.结果表明,当铬渣质量分数为40%和45%时,微晶玻璃中主晶相为镁铬尖晶石(MgCr2O4)、透辉石(CaMg(SiO3)2)和普通辉石(Ca(Mg,Fe)Si2O6);当铬渣质量分数增加到50%时,主晶相为黄长石类晶体;铬渣质量分数不超过50%时,微晶玻璃中残留Cr^6+ 含量为0~0.4mg/L,低于0.5mg/L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小茴香萃取物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固原种植的小茴香籽油用正已烷进行了回流提取物,萃取物经皂化和甲酯化反应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析,鉴定了产物中的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17种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八碳烯-5-酸(78.562%),其次是十八碳二烯酸(8.352%)、棕榈酸(7.259%)和硬脂酸(2.103%)。  相似文献   

16.
对非晶碳的结构在某此低密度下是否有二度配位(sp.链状结构)的存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在用两种都相当精确的理论方法(Car-Parrinello和紧束缚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密度约为2g/cm ̄3的非晶碳结构时,对是否有碳链的存在给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本文利用第一原理的自治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一维sp碳链,二维sP ̄2石墨和三维sp ̄3金刚石结构的结合能、键长等性质随平面波数目的变化,澄清了两个理论结果的矛盾,支持了非晶碳在密度约为2g/cm ̄3时应有碳链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借助阴极发光显微照相(CL)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观察和分析了东天山咸水泉片麻状花岗岩锆石晶体的内部结构及稀土元素和U,Th含量.该岩体中的锆石由具有振荡环带及强烈阴极发光的部分和无振荡环带及阴极发光(表现为暗黑色)的部分组成.具有振荡环带及强烈阴极发光的部分多为锆石核部,而无振荡环带及阴极发光(表现为暗黑色)的部分多为锆石边部.热液锆石富集稀土元素,其球粒陨石稀土配分曲线位于岩浆锆石之上,热液锆石L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值较岩浆锆石高23个数量级,其标准化曲线仅表现为轻微倾斜,并具较小的Ce正异常(Ce/Ce^*为1.5—2.1,岩浆锆石Ce/Ce^*为2.0—20.7)及适度Eu负异常(Eu/Eu^*为0.28-0.32,岩浆锆石Eu/Eu^*为0.29—0.41).热液锆石Th,U含量和Th/U值均比岩浆锆石高出数倍.研究认为,片麻状花岗岩是由经过韧性剪切和糜棱岩化的泥盆纪花岗闪长岩在二叠纪受到深源流体-熔体强烈改造的产物.核部锆石为继承下来的原岩锆石,而增生的热液锆石边则形成于深源流体熔体将原岩改造成片麻状花岗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半固相碳热还原法制备了橄榄石型LiFe1-xNixPO4(x=0,0.02,0.05,0.08)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测试等研究了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均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其中材料LiFe0.95Ni0.05,PO4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2C和2.4~4.0V条件下恒流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39.35mAh·g^-1,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33.98mAh·g^-1以上,保持率为96.15%.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和较小的阻抗。  相似文献   

19.
含钛熔渣与镁碳质耐火材料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镁碳质耐火材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碳复合耐火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具有良好的性能,特别是抗渣性能。采用浸渍法研究含钛熔渣(TiO22%-30%)与镁碳质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SEM、X-RAY衍射和能谱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倪关后耐火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的变化,提出了含钛熔渣中镁碳质耐火材料的倪机理。熔渣中氧化物的脱碳和熔渣对耐火材料的渗透是耐火材料蚀损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由耐火材料变质层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云南几种热带兰根际真菌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西双版纳,昆明热带兰栽培基质真菌区系生态分布,组成和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中共出现真菌5目,8科,18个属,其中从梗孢目(Moniliales)占总数的625%,为绝对优势菌类群.无孢目(Mycelia)占总数的281%,西双版纳基质中无孢群占无孢群菌数的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