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创新区之一——绍兴科创走廊,在这个春天,奏响打造“硅谷式”生态的进行曲。3月28日,以“创新深化、图强争先”为主题的中国(绍兴)科技金融合作推进大会召开。设立科技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发布融合指数、举行授信活动、开展对接交流……大会形成6大系列30余项成果。300多位企业界、科技界、金融界和政界人士会聚绍兴,见证绍兴科创走廊又一个里程碑事件。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把“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列为全省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之一。绍兴科创走廊是绍兴“315”工程的主阵地、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主抓手。此次推进会,是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大会,也是抢抓机遇科创先行的大会,必将为绍兴勇闯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径注入强劲的科创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球科创新枢纽和科创名城基本建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合肥市“押宝”京东方、千亿注资长鑫存储、“接盘”蔚来汽车、申请筹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接德国大众集团建立合肥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7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提出要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的首要任务,要求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形成浙江特色全域创新体系,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扎实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加快构建“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支持机制,全力打造高能级重大科创平台,根据《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和新型高校建设办法》,省科技厅经充分酝酿、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形成了《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为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现将文件解读如下。《实施细则》共由六部分组成,包括支持对象、支持原则、需求评审、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浙江超常规加大科技投入,体系化布局了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创新策源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未来,浙江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成为展示新型举国体制优越性的“中国创新之窗”。“每公里用车成本降低至0.3元以下!”不久前,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高水平建设“互联网+”科创高地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构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互联网+”省域创新体系。《行动方案》还明确,聚焦云计算与未来网络等五大战略领域,  相似文献   

7.
江海洋 《今日科技》2023,(11):22-23
<正>近年来,嘉善县积极抢抓“双示范”建设战略机遇,聚焦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全力构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开放协同创新”的嘉善模式,全力打造科创产业联动发展先行区。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列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成为全省4个、嘉兴市唯一实现“科技创新鼎”三连冠的县(市、  相似文献   

8.
<正>金华市“三个年”活动引领强力推进“336”科技创新体系攻坚行动今年以来,金华市科技系统以“学习年、行动年、服务年”活动为引领,聚焦落实三个“一号工程”,深入推进“336”科技创新体系攻坚行动,高质量建设浙中科创走廊“创新之钥”,推动标志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突破,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在第一季度晾晒比拼中被评为6个优秀市直部门之一,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聚焦台州市党代会提出的“三高三新”奋斗目标,椒江区坚持创新驱动,围绕《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中“一核三片多点”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一条由科研平台、科技孵化载体、加速器、产业园区组成的全生态科技创新产业链,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主城区,打造台州湾科创走廊核心腹地。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创新深化是“两个先行”的战略核心。通过以超常规力度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浙江的创新实力已达到一个新的出发点——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4位,实现了15年来首次排名跃升,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迈出坚实步伐。今年省两会上,“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被列为浙江接下来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之一。2月17日,浙江召开“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这项科技创新领域的大工程已经发令动工。下一步,浙江该怎么干?回答还是创新深化,且重点就在一个“深”字,就是要下“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  相似文献   

11.
<正>杭政函[2016]119号总体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框架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的发动机作用,推进政府、市场协同发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建设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吸引一批  相似文献   

12.
<正>一流大学是区域发展的创新源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流大学的重要职能。浙江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殷殷嘱托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深耕浙江沃土强合作,与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杭州科创中心”)。杭州科创中心坚持使命引领、战略驱动、全链创新、文化凝聚,服务浙江“两个先行”和“重要窗口”建设,探索独具科创特色、凸显浙大优势、彰显浙江辨识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长三角科创圈区域科技创新治理的路径。分析表明,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骨干,加快打造长三角科创圈,共同构建技术转移服务机制、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科技园区合作机制、创新环境保障机制等,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治理机制、更快提升长三角创新治理能力,为中国区域创新一体化率先探索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由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联合打造的新型创新创业综合体。基地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科技”为主题,以技术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以“产学研创一体化”为特色,依托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创新提出并试点打造“产学研创”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基地已成为西湖区发展高校经济、重点打造的“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的首个项目。  相似文献   

15.
<正>以入选第一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为契机,海宁将重点聚焦教育、科创、产业、城市四个板块,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打通创新资源国际链,有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海宁市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嘉兴市关于“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等工作部署,立足海宁发展实际,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在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基础上,探索以“教科产城”模式打通创新资源国际链的新路径,加快破解县域城市能级不足导致人才留下难、资源集聚难、成果转化难问题,有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列入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为主题的第一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  相似文献   

16.
<正>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是全国唯一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也是浙江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有力抓手。《新发展阶段浙江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率先走出县域“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县域完善创新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做示范。本文从打造全域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自2015年伊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上海开始研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一号课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亲任课题组长。而2015年行至年中,“一号课题”也从由前期研究稳步走过了专题研究阶段。5月25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这一政策在科技系统内被唤作“科创22条”。“科创22条”明确将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金融、知识产权、人才等领域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和办法,提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两步走”规划:2020年前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形成科创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那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这“22条”解法从何说起,又具体落在何处,最终真正能带动多大的创新力度?而这正是本期封面故事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台州市路桥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殷切嘱托,在创新深化上下足“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先后斩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评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县域50强、第四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科技创新因子在路桥持续迸发活力。实施平原造峰增强创新核心能力突出抓好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构建立体式创新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服务能力。一是打造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依托飞龙湖区块城市开发建设,集聚高端资源布局一批引领创新、支撑全局的重大科创平台,  相似文献   

19.
《杭州科技》2023,(1):13-17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着力构建“315”(“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云计算与未来网络等15大战略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全球合作与竞争不仅集中在国际科创中心之间,也需要各国中等规模创新型城市的参与。根据国际权威排名,选取了一批人口规模在40万~200万之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等城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城市创新发展的六大关键要素,分别为生态生活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硬科技资源、软科技要素、一流主导产业、国际化市场等。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创新生态,集聚培育体现独特气质的“创新物种”是“科创中城”崛起的关键所在。第二,打造极富魅力的“科技地标”,使自身的科创元素成为城市新名片是“科创中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核心举措。第三,实现生态、创新与产业“适宜度”融合,是“科创中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围绕多元化产业发展,实施打破“路径依赖”的积极进取性创新政策是“科创中城”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对于中国而言,广大中等城市如何发展将影响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速度。因此,中国应加快发展世界级“科创中城”,拓宽未来国家创新源泉,进一步融入世界创新网络。针对中国创新城市发展,给出对策建议,对于中国形成一批世界级“科创中城”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