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大通翠雀花的花特征和繁殖分配的海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大通翠雀花的花特征和繁殖分配的研究发现:花展示大小、花展示面积、单花面积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大,繁殖投入和繁殖分配也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说明高海拔区植物的确增强了自身对昆虫的吸引;不同海拔梯度下,个体大小与花展示大小、花展示面积均旱极显著正相关,与单花面积均旱显著正相关,海拔直接对花展示大小、花展示面积产生了影响,海拔和个体大小共同作用于单花面积;海拔直接对繁殖分配产生影响,个体大小与繁殖分配呈显著负相关,与繁殖投入呈非显著性正相关.研究表明海拔对植物的花特征和繁殖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样调查法和烘干称重法,对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小花风毛菊的花期繁殖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花期植株地上生物量、株高、管状小花数目、繁殖器官及营养器官生物量均随海拔升高呈线性递减趋势,管状小花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线性递增趋势;2)花期繁殖分配随海拔升高呈线性递增趋势;3)花期繁殖分配随个体大小(地上生物量和株高)的增大呈线性递减趋势;4)花期管状小花生物量与管状小花数目之间存在权衡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海拔对植物果期资源分配的影响,利用烘干称量法,检测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14个居群的甘肃风毛菊(Saussurea kansuensis)果期资源分配对海拔的响应.结果表明,甘肃风毛菊个体大小,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生物量、根系和茎叶质量以及种子的数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海拔与甘肃风毛菊繁殖和根系分配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营养和茎叶分配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海拔对风毛菊果期个体大小及资源分配有重要影响;风毛菊通过对各结构资源分配的权衡,来适应恶劣的高山环境.  相似文献   

4.
红姜花Hedychium coccineum依赖个体大小的性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分配理论假定雌雄功能间存在一种权衡关系,依赖个体大小的资源分配策略是解释种群内性分配变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姜科植物中缺乏对其的研究.为了验证依赖个体大小的性分配理论预测,研究通过对姜科植物红姜花Hedychium coccineum不同种群花期和果期的繁殖特征与个体大小的回归关系发现:①红姜花对繁殖结构的资源分配策略与SDS理论预测的一致,然而花期的繁殖分配却和预测不一致;②花设计大小、吸引结构、性分配和雌雄适合度都不依赖个体大小,暗示了这种性分配格局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和资源投入模式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对于理解高山植物的生长策略以及适合度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文中以生长于青藏高原的常见种柳叶菜风毛菊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烘干称量等方法研究了柳叶菜风毛菊盛花期营养和繁殖特征对海拔高度的响应,并利用异速生长模型分析了营养和繁殖特征对个体大小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柳叶菜风毛菊个体大小、营养和繁殖器官生物量、比叶面积以及管状小花数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叶片和管状小花生物量、叶干物质含量、花丝长、花药长、花柱长以及花柱分支长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海拔高度和个体大小共同对柳叶菜风毛菊营养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单叶生物量、比叶面积、管状小花生物量、花丝长、花药长和花柱长产生影响,而对叶干物质含量、管状小花数量和花柱分支长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海拔高度并不是影响柳叶菜风毛菊适应性策略的唯一因素,植株个体大小和居群生境状况都是影响适应性策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种子库与生态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种子库大小与生态因子间关联的程度.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种子库的大小与土壤厚度、枯落物厚度、地上植物种类关联度最大;同一海拔高度种子库的大小与土壤厚度、枯落物厚度关联度最大.对主导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海拔高度的生态因子间比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因子间具有更高的关联度;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因子中受其它因子影响最大的是土壤pH值和枯落物厚度;相同海拔高度的生态因子中受其它因子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厚度.  相似文献   

7.
蒿属沙生半灌木在科尔沁沙地起着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用,其中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为乡土植物,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为飞播植物。选择生于半固定沙地的三种植物的种群,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三种植物繁殖分配的特征,结果表明:(1)白沙蒿的繁殖分配比例为66.06%,差不嘎蒿为33.73%,乌丹蒿为21.67%,三种植物4龄及以上成株的繁殖分配差异性分析表明白沙蒿极显著大于另两种植物(P<0.01);(2)白沙蒿繁殖分配比例在60%以上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75%,乌丹蒿则以低繁殖分配比例的个体多,其中繁殖分配在0~20%的个体占58.33%,差不嘎蒿各繁殖分配比例的个体分布较为均匀;(3)三种植物的繁殖体质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关系,均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乌丹蒿的规律性不强;差不嘎蒿与白沙蒿个体大小与繁殖分配呈正相关,乌丹蒿不显著;(4)在调查区,两种固沙先锋植物白沙蒿和乌丹蒿在2龄开始繁殖,差不嘎蒿在3龄开始繁殖,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三种植物的繁殖分配比例上升,4龄后乌丹...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沙生风毛菊生物量及资源分配对海拔变化的响应,探讨高海拔环境下风毛菊属植物资源分配及花部特征进化模式,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青藏高原一西向坡4个不同海拔梯度(3 500~4 000m)盛花期沙生风毛菊进行研究,测量花期植物花柱分枝长度,统计头状花序数量,称量沙生风毛菊个体大小、营养器官重量、繁殖器官重量和雌雄蕊重量等生物量.结果显示:沙生风毛菊一朵小花重量及花柱分枝长度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大,但营养器官重量及繁殖器官重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少,雌雄蕊重量和管状小花数目亦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随着海拔升高,沙生风毛菊增加繁殖分配及雄性分配的投入减少营养分配和雌性分配,以应对环境因素的干扰,保障恶劣环境下植物繁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长、生存和繁殖的个体特征,影响着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霍山山地草甸台地和坡地的优势种株高和比叶面积与土壤水解氮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地优势种株高与土壤的含水量(R~2=0.681,P0.01)和水解氮含量(R~2=0.543,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比叶面积与土壤的含水量和水解氮含量无相关性.台地优势种株高、比叶面积均与土壤的含水量和水解氮含量无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生物量假说和质量比例假说的优势种影响理论受植物功能性状类型和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植物种群的更新和种群中植物个体生活史的完成依赖于生殖过程.本文就目前有关草本植物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的研究报道,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内容主要包括生殖生长量、种子生产、生殖分配,旨在揭示草本植物生殖分株的生长和生殖对策,为植物有性生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五指山不同海拔、光照条件下枫香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五指山不同海拔下枫香居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用50个随机引物,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分别对7个海拔梯度、相同光照条件下的枫香样品和710m海拔高度的6个枫香样品(3个阴性条件样品和3个阳性条件样品)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结果发现:生长于海拔100~300m的枫香的扩增谱带与生长于高海拔(400~700m)的略有差异,而在相同海拔(710m)的3个阴性条件样品和3个阳性条件样品间,其扩增谱带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长期低海拔的生长环境对枫香的遗传物质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在710m海拔的不同光照条件下,虽然枫香生长表现出巨大差异,但在遗传物质方面却没有发现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山西霍山森林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计测了霍山东坡14个、西坡15个百米海拔段间的物种多样性(D)和生态优势度(C).分析结果表明:①海拔950~1750m时,随海拔增高D值增大,C值变小,1750m以上则相反.②东坡D值高于西坡,C值低于西坡,所有灌木层D值高于乔木层,C值低于乔木层.③地带性群落的D值大于非地带性群落,C值相反.实践证明.该两项反映群落组织特征和结构特点的综合定量指标及其计测方法,能够客观反映本区群落生态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距离游径0、5、10、20 m处样方内土壤质量和植物群落特征变化情况,研究了旅游干扰对嵖岈山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干扰显著提高了游径10 m内的土壤p H值和游径边缘的土壤容重,显著地降低了游径5 m内的有机质水平,并总体上降低了游径周边10 m内土壤全氮含量.旅游干扰显著降低了游径附近5 m内的灌丛盖度,并且减少了游径边缘的乔木幼苗数量.旅游干扰降低了草本植物高度,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游径边缘5 m以内.而对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在不同土壤带上表现不一,在较高海拔区域旅游干扰显著增加了游径边缘的草本多样性.但在低海拔区域,旅游干扰给草本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响应是被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以滇西北哈巴雪山为研究区,利用不同海拔长苞冷杉树轮宽度资料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并与气候因子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哈巴雪山不同海拔长苞冷杉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高海拔长苞冷杉主要受上年11月最高温和当年2月降水影响,低海拔树木主要受当年5月干旱限制,当年10月温度升高促进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相对高海拔更加稳定,气候重建潜力更高。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高海拔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可能会受到暖干气候的限制出现生长下降。  相似文献   

15.
Carbon isotope analysis of modern herbaceous plants in the Gyirong Basin (Tibet, China)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C3 plants are dominant, C4 plants rarely comprise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area at 4000 m above sea level. The C4 plants discovered in the Gyirong Basin are Salsola nepalensis of Chenopodiaceae and Pennisetum flaccidum of Gramineae, affirming that C4 plants affected by high solar gain can be distributed at high altitude, which supports the opinion that some C4 plants can exist in areas of high elevation. Carbon isotope analysis of herbivore tooth enamel from the Gyirong Basin indicates that carbon isotopes of structural carbonate in biogenic apatite at high altitude still keep a stable enrichment relationship with those of plants in their diet. Carbon isotopes in tooth enamel are therefore an accurate proxy for vegetation ecotypes and should reflect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16.
消落带土壤磷吸附特性对库区水体的营养状态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吸附特性,选取了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双江140,145,155,165,180m高程土壤,进行磷等温吸附热力学试验,并探讨了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吸附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高程的降低,消落带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和磷最大吸附量Qmax逐渐增加,即磷吸附能力增强。结合消落带土壤颗粒表面特性分析、吸附特征参数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认为消落带土壤具有较小的粒径分布,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Fe含量是影响不同高程消落带磷吸附能力的重要原因,且主要受到冬季淹水沉积和夏季降雨侵蚀的影响。低高程消落带土壤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对于控制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不同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为不同海拔区域间牦牛的饲养交流提供帮助. 本研究随机采集海拔2 897~4 717 m的12头牦牛的新鲜粪便样本,用16s rDNA技术对样本宏基因组测定,比较分析高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的OTU丰度差异,研究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 结果显示,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科、属、种层面菌群结构组成不同. 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菌群有8个菌在属水平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OTU丰度比高海拔的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为了系统研究复合支柱绝缘子在高海拔条件下的直流污闪和污雨闪性能,在海拔1.97 km的地区,对5种不同伞形参数的复合支柱绝缘子进行了人工污秽直流污闪和淋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污秽条件下,污雨闪电压明显高于污闪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伞形参数对电压的影响呈现出规律性:伞伸出增大,两种电压均增大;伞间距增大,污闪电压随之增大而污雨闪电压则先升后降;芯棒直径的增加会造成两种电压的降低。因此,高海拔地区直流变电站外绝缘设计可仅依据污闪特性进行配置,同时,合理地优化伞裙参数可提高污闪性能2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青海高寒地区50种植物解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分布在高山低氧生态环境中的植物进行了内部解剖构造特点的研究,以探讨植物对高寒气候的适应方式和途径.这样对了解青藏高山植物的演化趋势、植物区系以及植物资源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