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会计准则从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损益的确认和公允价值的运用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利于更好的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相似文献   

2.
查庆芳 《科技信息》2009,(32):337-337
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0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借鉴国际上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准则,对我国现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再一次进行了修订,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取得了实质性的趋同。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内容上有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和商业实质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在债务重组、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产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全面应用了公允价值。文章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述及在我国的应该,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选择,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计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企业在进行以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时,非货币性资产的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换出资产的损益确认,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指出: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6.
2007年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作了重大调整,这具有理论进步性的改进举措,是我国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合与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趋同。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在会计计量、损益确认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改进,这些会计准则比原会计准则更加科学,对进一步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新准则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旨在对新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系列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存在以下问题: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划分标准不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实;换入固定资产按净值入账值得商榷;确认收益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不相符合。鉴此,笔建议:按国际上通用的方式,将短期投资划归为货币性资产;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标准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固定资产近原值减累计折旧;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占公允价值的比例作为涉及补价时同类的非货币交易确认收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会计计量属性,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17个具体准则中引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本文就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货币性交换是企业的特殊交易行为,其收益应归属为利得。《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应用指南对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作为销售处理。根据收入的定义,将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出资产为存货时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涉及的会计分录非常复杂,其中非货币性交易换入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的确定又是难点,文章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模型设计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列举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账务处理的几种不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会计人员在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时,一定要深刻领会准则的实质要求,充分运用其职业判断能力,不能生搬硬套准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再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但增加了"商业实质"等相应的限制条件。企业会计人员如何准确领会新准则的精神实质,规范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对企业、国家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新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形成与应用历程,分析了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非货币性交换等方面的具体应用,阐述了应用公允价值对财务信息下的收益确定模式、计量及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并指出要辨证地看待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它表现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其显著点有六个:基本准则内容的新颖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适当地引入;资产减值的不可转回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的隐形风险显形化;报告准则严谨性;《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这些特殊领域的规范体系等。本文就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引发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玉平 《科技资讯》2006,(34):120-120
本文就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皇甫可掬 《科技信息》2013,(22):107-107
本文从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出发,思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旧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具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可分为为换入资产发生的税费和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税费。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税费,应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组成部分,计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发生的税费中,除增值税外,都不应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9.
对外捐赠按捐赠对象分为货币性资产捐赠和非货币性资产捐赠,货币性资产捐赠的财税处理较为简单,而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在税法上视同销售行为,确认收入;但在会计上是否视同销售,《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企业以自产货物对外捐赠属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一种,实务中其会计处理存在视同销售和非视同销售两种处理方式。通过对准则的理解以及两种做法的比较分析,从交易实质和财税协调的视角考虑,提出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为理论基础,从实践运用角度出发,选择重庆鼎讯通信公司作为案例,运用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货币性计量模型和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以该公司相关数据为依据,对其未来工资报酬折现、人力资产比率、人员结构等人力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对比,从而揭露出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人力资源资产比例失调、人员结构不合理、员工离职率过高等问题,并给企业管理者提出调整其人力资源配置、人员结构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