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土壤对镉(Cd)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宁  寇渊博 《河南科学》2009,27(9):1089-1092
论述了土壤对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具体说明了土壤pH、不同土壤种类、污水灌溉、土壤养分状况4个方面指标对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复性电泳技术,对小麦品种三叶期前后过氧化物酯(POD)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三叶期前后POD的分子量均在35kD以上(含35kD);三叶期以前叶片中的POD活性比三叶期以后的弱;小麦三叶期前后绿叶始终含有300kD、52kD、47kD、39kD、37kD5条活性较强的酶带;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绿叶中POD的种类和活性均有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玉米控释肥节本增效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释肥料是根据作物种类、生长期和土壤供肥情况,选择适宜的专用肥料,做到一季作物只施一次肥。控释肥通过不同包膜,连续缓慢释放养分,释放速度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吻合,达到养分供应均衡而充足,全生育期有效,从而减少施肥用工投入,降低肥料使用量,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肥料发展及作用机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活体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微生物肥料对改善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土壤质地恶化、微生态环境失衡和农产品品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总结了微生物肥料中功能微生物通过在土壤、植物根部定殖,对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中养分供应状况、释放植物促生长激素、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植物系统抗性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微生物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合理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连续两茬菠菜盆栽试验中,施用不同的微生物菌糠,通过测定菠菜的株高、根长、生物产量,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研究了不同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皆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土壤养分,以微生物组合1+菌糠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新春二号小麦胚胎在新疆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整个胚胎发育经历22天时间,处于小麦灌浆时期.不同施肥时期对胚胎发育进程影响不明显,但对胚胎中、后期的生长有明显影响.胚乳亦与胚同步增长,并呈正相关.且不同施肥时期对胚乳的影响较胚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固废及其处理产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促进固废消纳的同时为渤海湾盐碱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改良和盆栽试验,分析对照组(CK)、炉渣+煤矸石(S10、S50和S100)、生物炭(C10、C50、C100)和木醋液(V300、V100和V50)对土壤盐碱性状、养分状况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均可降低原始土样pH、可溶性盐总量和碱化度,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促进盐地碱蓬生长,但是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P<0.05)。木醋液对土壤盐碱状况的改良效果最优,其中V300处理的土壤pH、可溶性盐总量、交换性钠离子和碱化度均最小,但土壤养分状况和盐地碱蓬生长状况不理想。炉渣+煤矸石虽然对土壤盐碱状况的改良效果最弱,但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盐地碱蓬生长状况优于其他处理;其中S50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物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生物量分别为13.05 g/kg、80.40%、47.75%和99.56 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生物炭对土壤盐碱和养分状况的改良效果及对盐地碱蓬生长的促进效果居中。【结论】炉渣+煤矸石、生物炭和木醋液均具有一定降盐碱、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作用,且S50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盐地碱蓬生长的改善效果最优,可作为渤海湾黄骅港盐碱地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8.
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含量的肥料.复混肥料的主要缺点是不含微量元素,而土壤得不到微量元素的补充,对于某些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如果在复混肥料加入含有某些微量元素,虽能提高肥效,但也增加了肥料生产的成本.另外,长期使用不含微量元素的复混肥料,还会造成土壤的酸化和板结.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于1993年以扬麦5号为材料,通过盆载方式,分析了高温和肥料处理对小麦花后籽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高温能降低叶片光合强度,加速叶片衰老;籽料形成期高温明显减少每穗粒数,灌浆期高温显著降低最终粒重;低速高温加速衰老,而高肥级缓解高温引起的伤害;高温和不同肥料处理并不发迹同一穗中不同粒位间粒重的分布和胚乳细胞数的分布现象;花后14天前高温促进籽粒胚乳细胞数的增加,而14天后高温则有抑制籽粒胚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专用肥     
该项目主要是对小麦专用肥的生产工艺、配方、应用技术、推广体系以及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其配方设计是根据近十年来多项肥料研究成果而制定的,又在三年多的试验示范中经过检验与矫正,它融合小麦需肥特点、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和施肥技术于一体,探索出先进的生产工艺,使得产品不仅养分全、浓度高,而且质量指标全部达到化工部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假植苗床期烟苗采用菌肥不同施用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假植成活后叶面喷施,假植时蘸根,混拌营养土后假植三种不同施用方法均有利于培育壮苗,促进烟苗的生长发育。其中以蘸根假植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物肥和菌肥对蓝莓(Vaccinium spp.)苗木生长影响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找出蓝莓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宜的肥料类型,为蓝莓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蓝莓 ‘布里吉塔’ 为试材,于生长季(6—11月)以不施肥(CK)为对照,比较酵素菌肥(T1)、EM菌堆肥 (T2)、木霉菌制剂 (T3)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T4)、阿维菌素有机肥 (T5) 这5种肥料处理对蓝莓苗木生长的影响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结果】除T5处理基生枝条数量和T2 与T4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低于CK外,5种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均能有效提高蓝莓基生枝条长度、粗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和冠幅,同时有利于叶片氮、磷、钾、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土壤中全氮、全磷、铵态氮、速效钾及pH均明显低于CK,硝态氮则略低于CK,而全钾、有效磷、有机质和土壤电导率(EC)值均高于CK。T3处理在促进基生枝条长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冠幅、叶片氮和磷、可溶性糖、总酚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方面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EC值及降低土壤pH等土壤养分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生物肥和菌肥对蓝莓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效果依次为T3 > T2 > T1 > T4 > T5 > CK。说明5种施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环境并促进蓝莓苗木生长,其中木霉菌制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莲座期红花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及其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进行添加氮肥、磷肥、钾肥的田间独立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水平下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土壤速效氮随氮肥、钾肥水平增大而增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降低,且随施磷水平增大变化不明显;各肥料对红花的作用总体表现为:叶和根元素含量受磷肥影响较大,钾肥较小;茎受氮肥影响较大,磷肥较小;2)生物量随施肥量增大而增大,而受钾肥影响不显著;N2、P2、K1水平下叶N/P最小,而生物量与叶N/P负相关,即在此水平下生物量最大。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不均衡吸收和分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当施肥达到各器官吸收饱和点后,由各器官元素比值调节红花的生长。因此,建议选取N2、P2、K1水平进行红花莲座期施肥。  相似文献   

14.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土壤的生物活性,明显地调节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增产可达到28.23%。  相似文献   

15.
半包膜全程控释肥料是以专用有机膜将肥料中N、P、K有效成分的一半包被起来,使被包膜的养分成为控释性膜态养分,从而形成速效与缓效相结合的全程控释肥料。试验研究了半包膜全程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程控释肥料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有两个释放高峰,全程供肥平稳,与水稻吸肥规律基本吻合,比对照增产29.5%;比生物菌肥加自配混合肥增产11.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麦分蘖期土壤速效氮及肥料表观系数的测定分析,确定了两类不同土壤的小麦分蘖期氮素诊断指标,建立了分蘖期营养诊断施氮公式。  相似文献   

17.
水肥状况对沙地小麦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水肥条件和不同砂土类型的小麦子粒形成及灌浆强度的测定表明,沙地小麦灌浆主要良现为灌浆期短(一般15-17天),开花至成熟持续时间短(30天左右),千粒重低,灌浆强度较高的特点。千粒重与旗叶单位面积干重、茎秆上部三个节间单位面积干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倒二叶、倒三叶相关不显著。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沙地小麦灌浆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可减少灌水,提高灌浆强度,延长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烟田培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N,P,K质量分数,配施有机肥效果更明显,但要对有机肥的用量加以限制.施用牛粪时以有机氮占20%最好,其效果和施用堆肥对新整理烟田的改良效果相当,保证了烟田养分的持续供应,可避免新整理烟田烟株后期脱肥,同时提高新整理烟田土壤肥力.但是对于提高烟叶施木克值,提高烟叶品质来说,培肥方式应该推荐施用牛粪时有机氮占20%,即施用牛粪有机肥900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水肥耦合作用对土壤养分变化及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肥耦合最优饱和试验研究表明,在辽西半干旱区,低水量条件易引起N肥以氨态N挥发损失,当灌水量超过460mm时,高量施N可能会导致硝态N深层淋溶,高量施用P肥,土壤表层中OlsenP增加不明显,且灌水量变化对OlsenP在土壤各深度层次中含量影响不明显,N肥是影响春小麦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主要因子,水分对春小麦株高的影响在生育前期不明显,至灌浆期时跃居主导地位,N、P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春小麦旗叶面积和株高。  相似文献   

20.
以土壤水分下限和施氮量作为控制指标,研究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光合蒸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土壤含水率情况下增大氮肥的使用量可以显著增大烤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烟株叶面的光合活性,促进烤烟的生长;氮肥的用量还影响到烤烟对水分的吸收,当施氮量为67.5 kg/hm2并且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80%和70%时,烤烟能够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