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每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努力学习,要奋斗,我的梦想是考上北京大学。虽然我的梦想还离我很远,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转眼的工夫便会过去。我现在要立即行动起来,努力学习,这样离我的大学梦就不远了……下次考试我还要前进几个名次,这样也算有进步。我要不断努力……让我的梦想永远活下来。”这是一位学生的一篇真实作文。乍一看,你一定认为这是一位优秀学生的理想;殊不知,这却是曾经在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写的,甚至连我这个班主任对这位学生这样的梦想都确确实实感到了震惊。  相似文献   

2.
刘道军 《奇闻怪事》2006,(12):36-37
我校是一所新办高中,生源整体素质与其他学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用老师们的话说,全市初中毕业最差的学生都集中到我们学校了。转眼到了高二年级,学生要分文理科。学校领导把全年级平时表现最差的七个学生分到我班,原因是:第一,我是中层干部,以前主管学生工作,对这几个学生了解,而且他们多少也惧我三分。  相似文献   

3.
十五六年前,西安市以西安教育学院为基地第一次开展“卫星电视高等师范学历教育”期间,我因为担任《汉语写作》课程,去西安教育学院备课,跟负责这门课的李宗卫先生探讨重点及讲授取舍等事宜,备完课我们聊天,在隔壁备课室有一位老师,听说我从事方言研究,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聊了起来。他说他叫陈正奇,历史系的,他问我:“申亚民熟不熟?”我说:“亚民是我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又是我的表弟。”他说:“我也是高中74级的。”我说:“老兄应当比我大一两岁。”他说:“我属马,54年的。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上学迟了几年。”我说:“你就是老兄了。咱们那一届学生是‘黑线回潮’背景下考上高中的,学习都很好。”我还知道,陈兄是陕西师大历史系77级的学生,我说:“如果我78年高考后填报志愿不填宝鸡师院而是陕西师大的话,肯定有机会跟陈兄同学3年半的。”由于陈兄对我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很认可,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陈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诚,勤奋,谦虚,耿直,干练,豁达。我们的性格很相似,又都是高中同一级,大学77、78级两届学生共同的东西太多了。此后,我就把自己的著作送给陈兄请求指导,见到陈兄的文章一定会认真拜读,石晓博先生(我多年的朋友)拿陈兄的《灞桥赋...  相似文献   

4.
笑话     
刺激的游戏某日一女中的某班物理老师请病假,40位女同学都在期待会是谁来代课,到了物理课时居然是位大帅哥男老师,于是一位女同学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不要上课,来玩一些兴奋刺激的游戏呢?”男老师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各位同学课本收起来……现在考试!”喝不下去了小约翰第一次学游泳,可是过了不久,他就向训练员说:“我们,我们今天就练到这吧?”训练员很是奇怪,心想:这句话应该是我说呀,可是他还是问道:“为什么呢,小约翰?”这时小约翰低着头,可怜地说:“因为我,我实在喝不下去了。”接电话某甲给楼上的某乙打电话,打了半天没人接。甲把…  相似文献   

5.
师恩     
我没读多少书,最后文凭就是“文革”后期的一张高中毕业证,眼看花甲在即,这恐怕也是我的最终学历了。令我汗颜的是,称我为“老师”的人着实不少,尤其是省内煤炭系统的新闻干事、通讯员和文学爱好者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习惯性地称我“老师”,甚至一些局、矿领导,也“随俗”叫我“老师”,让我脸红心跳,想想自己的学历和出身,有“无地自容”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位实习老师写在我这个全班最差学主作文本上的故事。我想,不仅是我,可能对所有能读到这个故事的差者、弱者来说都将获益终生。  相似文献   

7.
高中新课程已实花一年多了,实施的情况怎么样?教师在这一年中有何变化?取得了哪些有益的经验,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困惑有待解决?本人结合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和建议,与老师们共勉.  相似文献   

8.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我已在三尺讲台度过了六个春秋。在这六年中我都是担任班主任,六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有了做好老师、好班主任的切身感受:老师,别伤孩子稚嫩的心,要让孩子的心灵再现阳光。这正是我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能做出成绩的基石,同时也是学生喜欢我的原因。无论在哪里任教,带哪个班班主任,我都能善待自己的学生,因为在十几年前我曾经的老师就深深地伤害过我的心。  相似文献   

9.
师恩     
我没读多少书。最后文凭就是“文革”后期的一张高中毕业证。眼看花甲在即,这恐怕也是我的最终学历了。令我汗颜的是.称我为“老师”的人着实不少,尤其是省内煤炭系统的新闻千事、通讯员和文学爱好者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习惯性地称我“老师”,甚至一些局、矿领导.也“随俗”叫我“老师”,让我脸红心跳,想想自己的学历和出身,有“无地自客”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下午,我班的第一节是校本课。我从教室前门往里张望,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上课的老师看见我,就提着一大瓶汇源果汁出来,“王老师,您看看,这是你班王刚拿来的,不好好看录相,举着瓶子晃来晃去。”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年轻的玛丽娅小姐。玛丽娅小姐刚一站到讲台上,整个班里都沸腾了,她太漂亮啦!我带头吹口哨、飞吻、往空中扔书本,好多男…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女孩,已大学毕业,现正准备考研。不怕编辑老师们笑话,就在两年前,我对世界局势可以说基本是一无所知。作为女孩子,我更多地关注的是个人和内心。 2001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我当时只是感觉,这是一件“大”事,但是对于这件事及这件事所折射出的意义,我却是一片模糊。一时间我周围的许多人都在谈论这件事,看他们侃侃而谈的样子,我忽然发现自己在即  相似文献   

13.
康狄 《世界博览》2013,(17):82-82
中国父母要改变一种很不好的传统观念——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什么都不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编辑郭力老师,新近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我与郭力老师颇为熟悉,我深知郭老师的女儿月月是她的骄傲,是郭老师这位担任过大学教师的北大高材生最卓越的成就。月月高中就赴美求学,最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她在美国《大西洋》杂志工作了一年后,回到了北京,目前为外媒撰稿。目前这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佳作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加印了三次,郭老师也应邀赴多地与家长们进行了多次交流。我  相似文献   

14.
星期三下午放学后,批改完最后一叠作业,我乘坐中巴车回家,途中突然上来了两位小学生:一位是我班的李旦,另一位是他的表哥。这两小子像猴子一样的机灵,一上车就迅速抢占了剩下的两个座位。一起和他们上车的还有一位是李旦的奶奶,座位没有了,老奶奶在摇晃不停的车厢里面站着十分困难。我见了立即站起来:“阿婆,您来坐。”“谢谢王老师!阿旦这小孩.连老师都不叫一声,哎……”到家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李旦这小子,平时在家非常任性,不仅成绩一般,品德也差,今天车上的一幕也是他真实的表现。该怎么教育这个学生呢?  相似文献   

15.
他不是别人,是我的一位数学老师。(一)像每个学年第一次上课一样,静等着新老师的到来。一位体型偏胖, 身高一米七左右的男子, 腋下夹着一个本子,走进  相似文献   

16.
零分之约     
曾经,我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调皮、厌学、爱做白日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雷打不动的"C",这让教过我的老师都无计可施。我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迈克尔·舒马赫那样的世界一流赛车手。直到卡尔森小姐来到我们班以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一定是教过我的老师都向卡尔  相似文献   

17.
吴泽涛 《奇闻怪事》2005,(10):36-36
一天,我听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这位数学教师请三位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结果,其中有两位学生都演算对了,而且算理也说得好。老师便在全班同学面前好好地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就在这时,我无意中发现,那位做错的学生将头深深地低了下去。从侧面,我看见她的脸上显出一幅惘然的神色,此时,我的心提了起来,我不知道上课的老师有没有注意这位做错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博士生,去年夏天我报名参加了国家汉办的海外中文教师志愿者活动,并作为第一批派到美国的志愿者,来到了堪萨斯的一个学区,成为这里高中的第一位汉语志愿者教师,也是第一位母语中文教师。中秋节的前夕,我飞抵了那片遥远的美洲大陆。一出机舱,就看到一群人举着写着我名字的牌子,笑盈盈地望着我,随后一大束鲜花和气球塞到了我的怀里,照相机的闪光灯也闪烁起来。我真的很意外,因为之前的电子邮件中只说房东会来接我,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房东、学生家长、学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家长协会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台湾移民的…  相似文献   

19.
雍国泰老师八十大寿时自编自印一本诗文集《野鹤集》,命我给他写一篇序言。我既感激又惶恐,感激雍老师二十多年来一直关心着我,看着我成长,要我这个学生来给老师作序;惶恐的是雍老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是一位智者,而我才疏学浅,如何写这篇序,真让我踌躇费神,不敢下笔,生怕这次“作业”及不了格,若吃个“鸭蛋”,岂不愧对老师厚爱?相来思去,雍老师对我极为宽容,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大起胆子写吧。我是七七年恢复高考进入达县师院的。七八年三月我们入校,雍老师也调入达县师院。他教我们中文系的《中国通史》,听了他学富五车、如数家珍、侃侃而…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研究员堵丁柱,因攻克斯坦纳比这一数学难题而成为世界数学界冒出的奇葩。1992年,他又荣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下面是袁硕焱、刘振坤撰写的堵丁柱少年时的一个学习故事《长大当个数学家》,现摘登如下,以飨小朋友。堵丁柱从小就偏爱数学。小学六年级时,在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他就写下了长大要当数学家的心愿。念初中时堵丁柱虽然天资聪明,但并不是教师所期待和喜爱的全优生,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自己所喜爱的数学上。升高中时,分数线距本校的高中尚有1分之差亏了几位老师的保荐才上了本校的高中。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