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16年蔡英文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其对外政策的主轴是"倚美联日抗大陆",妄图倚靠美日拓展所谓"国际空间",并大力推动"新南向政策",试图减少对大陆的结构性依赖。但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且在"外交"路线上由马英九当局的"活路外交"变为"柔性台独外交",导致台对外交往深陷尴尬境地。未来蔡当局将继续推行"倚美联日抗大陆"的政策,在美国对台政策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政策时,传统观点认为是蒋介石下令张学良实行"不抵抗",张学良替蒋介石承担了责任.目前也有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翻案的言论,认为张学良才是"不抵抗"的真正责任者."不抵抗"的责任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一个人,而是国民党政府长期推行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以"美国复兴"为己任,誓言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为回击美国和西方,苏联随后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西方-81"军演。时隔37年,面对步步紧逼的美国,俄罗斯于2018年9月中旬在远东举行"东方-2018"军演,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称此次演习在地域范围、指挥力量、参与部队等方面均"史无前例",总计逾30万军人携数万装备参加演习。除了规模庞大外,中国军队加入演习,更令外界瞩目。中方此次派出约3200名军人、1000余台车辆装备、30  相似文献   

4.
康狄 《世界知识》2012,(13):62-63
杰尼·萨缪尔·杰克布森是美国二战初期驻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美国远东空军第二十中队的后勤军官。他于2004年出版了自己的二战回忆录"We Refuse To Die",记述了他参与巴丹半岛战役以及被日军俘虏后的战俘生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     
美国加紧进行对远东的侵略部署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远东地区的军事侵略部署,于3月10日到14日,在菲律宾碧瑶召开了“远东工作会议”。会议由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哈里曼和总统的亚、非、拉丁美洲事务特别顾问鲍尔斯主持。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太平洋地区武装部队总司命费耳特,军事  相似文献   

6.
美国统治集团不但是没有想放弃对亚洲的侵略政策,而且是打算更进一步地侵略.听一听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在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上作证的话吧.众议员古德尔问:'罗伯逊先生,国务院打算在你执掌的范围内求得怎样的结果?'罗伯逊答:'啊!我们打算推行美国的外交政策.'接着,罗伯逊就大讲特讲美国的'实力'政策.古德尔又问:'从根本上说来,这不是意味着美国要在远东无限期地保持美国的支配地位吗?'罗伯逊答:'是的,正是如此.'古德尔问:'这就是它的实质,是不是?'罗伯逊答:'这就是它的实质.'从罗伯逊这一段话,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美国的远东政策的实质就是'美国要在远东无限期地保持美国的支配地位'!美国统治集团扬言美国打算无限期地统治亚洲.亚洲的人民当然不同意!  相似文献   

7.
一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10日至14日美国的一批军政要员在菲律宾的碧瑶召开所谓“远东工作会议”,策划美国在远东的“新战略”以后,肯尼迪政府在东南亚和远东加紧了侵略活动和侵略部署。肯尼迪的政府官员公开叫嚷东南亚是美国的“斗争最前线”,美国“必须立刻大胆行动起来”。“纽约时报”4月22日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报道承认,“在东南亚这个地区,美  相似文献   

8.
"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是安徽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围绕创新发展谋划的战略举措。文章基于安徽省首批20家新型研发机构,分析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特征、发展现状及创新绩效,剖析当前安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們在本卷中开辟了‘世界的回声’一欄,有系统的介绍各国论坛上的重要諭文,以及反映各国的舆论。目下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问题,是美日談判,因此,在读者开始相见的这一期中,我们就有關这一方面的选择了三篇论文:‘论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煤油和日本’及‘美国国務部的安撫政客’。第一篇是论的美国远东政策的转变,或美国安抚政策的扬弃,原文载于‘新群众’週刊。第二篇是论的美国煤油日本的关系,以及美国压迫日本的武器,原文载于‘亞细亞’月刊八月號但是美国的安抚政策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美国国務部中的安撫主義者却大有人在,自然,其中也有極力反對安抚政策的,这就是第三篇所論的题材,原文載于七月二十八日出版的‘新共和’週刊。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大学录取新生时是否能对少数族裔考生实行照顾性政策,以及这样的政策是否违反宪法确定的公平教育原则,数十年来一直饱受争议。2016年6月23日,美国最高法院对"费舍尔诉德克萨斯大学案"作出裁决,支持德克萨斯大学对非洲裔和拉美裔考生实施照顾政策,再次引发了关于"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合法性的争议。所谓"肯定性行动",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为帮  相似文献   

11.
中日战争初期,美国政府奉行了一条举棋不定的“中立”政策:一方面,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美国不甘心让日本独占中国,对中国的自卫行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以牵制日本扩大侵华;另一方面,由于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国内受到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牵制,既不愿意放弃有利可图的对日贸易,在军事上又没有作好对日作战的准备,因而不肯切实采取支持中国抗战、制裁日本侵略的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随着世界格局特别是远东地区形势的急剧变化,美国的对日政策由打击转变为扶植与复兴。体现在日本战争赔偿问题上,就是赔偿方案几经变动,赔偿数额大幅度削减,并且在具体实施中大打折扣,终而使1951年赔偿条件异常宽大的《旧金山和约》得以缔结。  相似文献   

13.
威慑理论是美国国际关系研究中极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威慑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从威慑的视角重新审视美国的对以政策,指出消极意义上的惩罚或制裁手段和积极意义上的报偿或劝诱手段是美国对以威慑政策的两个方面。同时认为,鉴于美以关系的特殊性,积极意义上的报偿或劝诱手段的运用往往使美国对以威慑政策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阿以争端中担当调停人,以获得阿以双方的好感、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影响,是美国自杜鲁门政府以来的基本政策取向.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后,约翰逊政府在应对阿以争端中所采取的平衡政策,也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反映.为此,美国积极促动与苏联在解决阿以问题上的合作,推动安理会242号决议的通过.而对阿以双方,约翰逊政府则采取了拉拢约旦、与埃及保持联系及对以色列进行规制等措施,试图构建美国对阿以的对等平衡政策.然而,由于美苏争夺等因素的制约,美国这一时期的平衡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苏关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国两次调整了外交政策,即由“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进而发展为“一条线”、“一大片”。两次调整的外交理念明显不同,前者的主要依据是意识形态;后者是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主要标准。因此,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在战略重点和策略风格上也就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反映桦褐孔菌全部化学组分的X衍射鉴别方法,应用粉末X衍射分析法,通过对4个不同产地桦褐孔菌样品的分析计算,得到了可用于鉴别桦褐孔菌的X-衍射Fourier图谱(几何拓扑图形与特征标记峰值),得出了X衍射Fourier图谱可用于鉴定和识别不同产地桦褐孔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参议院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否决反映了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军控政策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反对削减军备,以军事优势界定国家利益;轻视国际合作,主张行动自由,认为美国应在军控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追求绝对安全,认为美国一国的安全利益超过国际安全利益。否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对国际军控进程是一次沉重打击,使条约的生效前景更加复杂,同时也损害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从美国国内来说,安全政策更加保守化。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马歇尔主要从事了两项外交活动:赴华调处与推行欧洲复兴计划。调处国共矛盾是美国政府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从维护美蒋战略关系的稳定而做出的重要选择,它是实现“伟大的美国梦想”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步骤,复兴欧洲计划是从维护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亦是美国当局在全球战略的计划中的既定一步棋。两个方面可以说都是战后美国外交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美国外交的一体两翼,均为着支撑一个战后美国为主的世界体系而展开的重要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陈独秀因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和不抗日政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被判处危害民国及叛国罪。针对这一“莫须有”的罪名,陈独秀根据宪政学说,进行了有力的抗辩。陈独秀的抗辩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宪政意识,加剧了人们对国民党当局的反感、蔑视和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