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形成的历史与现状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科由我国已故著名树木学家、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郑万钧教授创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学科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林业系统首批植物学博士授予权单位之一。1992年被评为原林业部重点学科。所属生物学一级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005年再次被遴选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学是浙江师范大学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1999年该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应用数学学科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博士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正在积极争取进入浙江省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有教授16名(博士生导师4名、省特聘教授1名、校特聘教授5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余人。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通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了4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湖北省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4年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了支有6名教授、18名副教授.13名博士和20名硕士的学科队伍,是一支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自1993年开始创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以国家“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方针为指导.以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上海师范大学计算数学学科自从1980年获得计算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于2000年获得计算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名,硕士学位人员3名,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5.
数学     
<正>2012年,数学学科获批为浙江省高校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陈杰诚教授。该学科与浙江师范大学同龄,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1999年,基础数学被批准为浙江省第4批重点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浙江省第5批重点学科;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挂靠杭州大学),1995年获得基础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设有  相似文献   

6.
上海师范大学水生生物学学科是1985年由章宗涉研究员创建的,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原“水生动物学”研究方向又获动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在原有基础上经过近3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2012年,数学学科获批为浙江省高校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陈杰诚教授。该学科与浙江师范大学同龄,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1999年,基础数学被批准为浙江省第4批重点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浙江省第5批重点学科;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挂靠杭州大学),1995年获得基础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设有2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数学研究所和动力系统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建于1952年,由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和湖北农学院等院校的森林利用学科合并组建而成。学科的创始人是国内外知名的陈桂陞教授、梁世镇教授、区炽南教授和张景良教授。学科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8年被评为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组建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再次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于1995年和2000年分别组建林业部“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学科还建有“国家林业局…  相似文献   

9.
凝聚态物理学科于2002年被批准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B类,由吴锋民教授担任学科负责人。该学科拥有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科研人员25名,其中教授15人,  相似文献   

10.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F0002-F0002,F0003
基础数学学科是湖北大学的传统学科之一,为湖北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博士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科拥有正、副教授3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专家1名,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名,湖北大学特聘教授1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湖北省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4年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了一支有6名教授、18名副教授,13名博士和20名硕士的学科队伍,是一支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自1993年开始创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1993年获得动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现为我校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动物学二级学科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2006年被正式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为辽宁省动物学会挂靠学科。2003年至今,本学科先后获批了国土资源部、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批准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之一.1997年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得到很大的进步.2007年获批上海市重点学  相似文献   

14.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源于制浆造纸工程二级学科。制浆造纸工程学科本科招生始于1963年,1982年独立招研究生,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获  相似文献   

15.
沈晋教授与水文水资源学科沈冰(西安理工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带头人)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沈晋教授为首批博士导师,我校水文水资源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5年来,在学科带头人沈晋教授领导下,水文水资源学科全体同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获得了...  相似文献   

16.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始建于1983年。经过20年的风雨磨砺和学术积淀,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省属高校中实力最强的优势学科之一。自1997年被列入省重点扶持学科起.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发展迅速,2000年被评为省重点学科,2004年入选为浙江省20个重中之重学科.并先后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科由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理科的生物学科发展而来,已有近百年办学历史.本学科研究生教育始于1982年,与中科院植物所等单位联合授予硕士学位.1996年获植物学和动物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动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本硕博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18.
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数学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依托该学科获准设立“系统理论”硕士点。通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授24人(含特聘教授6人);副教授15人;省“1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84年,200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面向质检领域高端人才培养的仪器科学领域的国内最具特色学科之一,围绕国家质量基础需求及学科内涵,重点开设测试计量理论及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及仪器、食品药品计量检测及标准化3个研究方向,形成了计量、质量控制、标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围绕现代计量测试理论及传感器技术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围绕计量科学仪器及检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科始建于1983年,198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1年获水产养殖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农业推广硕士(渔业)学位授予权,2008年水产养殖学科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12年和2017年水产学科分获第八批和第九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18年同时获得水产一级学科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具有水产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本学科立足中原渔业经济发展,凝练出水产动物免疫和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