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佳 《河南科技》2013,(10):68-69
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爬奔金矿是近年来在老挝北部地区勘查发现的岩浆构造-热液型大型金矿。矿体类型主要为低温热液蚀变岩型、红土型表生矿两类;矿区北部韧性剪切带是主要的控岩构造,矿区内北北西向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围岩矿化蚀变(碳酸盐化、红化)、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刘家坡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刘家坡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金矿化特征、控矿因素、成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刘家坡金矿是一种新的微细浸染型和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化。受下石炭统沉凝灰岩、不纯灰岩层及桃圆——云Bing寺区域断裂控制,而矿体直接产于层间构造破碎带与舍矿构造复合地段。此外,岩浆活动、热液蚀变对金成矿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羊里尾沟金矿位于西倾山-南秦岭陆缘裂谷带西段的白龙江复背斜北翼,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勘查发现的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主要赋存于泥盆系、石炭系炭质板岩、薄层灰岩夹板岩和角砾岩等岩石中,矿体受NWW向和NN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与金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雄雌黄矿化等。基于此,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系统分析控矿因素,明确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表明,羊里尾沟金矿受地层、岩性及构造等因素的共同控制,属于中低温、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及构造叠加的细浸染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秦岭凤县庞家河金矿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商丹加里东结合带中的次级混杂岩带,即唐藏-商丹构造混杂带。庞家河金矿主要出露地层为泥盆系舒家坝组和大草滩组,主要含矿岩层为舒家坝组的绢云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本文通过对矿区内多种控矿构造样式宏微观特征等进行调查发现,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均明显发育脆-韧性剪切变形变质特征,表明研究区岩层经历过强烈的韧性剪切作用。研究认为,脆-韧性剪切带是庞家河金矿的重要控矿构造。从地层岩石变形变质、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等来看,均体现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特征。在"赋金地层—脆-韧性剪切带—热液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庞家河大型中低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ANTISAFABOSITRA矿区金矿床位于马达加斯加著名的Maevatanana金矿集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本区进行地质、化探、遥感等工作,初步圈定了2条含金蚀变带。从平面异常图上看,金异常主要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含金长英质脉容矿构造为NNW向剪切带,含金石英脉产在NNW向剪切带和NNE向断层交汇处。  相似文献   

6.
罗家岭金矿受俯冲断裂带控制,并沿俯冲断裂带上盘分布,矿体定位在俯冲断裂带南侧2~4km的垂直距离内;近SN向含金构造破碎带是金矿体的主要容矿构造;两组韧性剪切带的交汇处是金矿化的有利部位;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粉坊湾梁金矿位于陕西留坝至甘肃徽县大河店东西向断陷带西段,中秦岭金汞成矿带上,矿床受构造及特殊地层控制,含火山凝灰质的岩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岩浆活动及期后热液活动对成矿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找矿标志突出,根据矿床分布规律,可确定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灵湖竹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部,最低巷道控制矿体98米,为小秦岭控制矿体标高最低。通过近20年的开采,矿体在空间上有以下几点规律,即矿化阶段的垂向分带规律、矿化蚀变分带规律、钾化蚀变岩含矿规律、中深部多期成矿多种矿石类型叠加规律,对小秦岭北矿带深部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黄铁矿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载金矿物。本文从黄铁矿形貌特征和分形学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南秦岭石泉—汉阴北部金矿带中的黄铁矿。按形貌特征和分形学,黄铁矿可以分为三期,其中和金富集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第Ⅱ期,最明显的特征是呈半自形粒状集合体沿片岩的主体面理产出,且采用P-A分形模型得出,分形维数D_(AP)在1.351 2左右的黄铁矿的岩石含金量高,一般能达到金矿床的工业品位。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省两当县太阳寺金矿区地处西秦岭北部成矿带上,其金矿床类型主要为热液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具有多金属成矿特点。该矿主体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燕山期,矿体后期受多期次、多方位的断裂及褶皱控矿改造,痕迹明显,侵入岩与矿体的时空关系密切,矿化蚀变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1.
石岭沟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产于西秦岭中泥盆西汉水组下岩段,以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为特征,矿石中金以自然金为主,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层位和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2.
姜治业 《河南科技》2013,(2):164-166
根据《河南省西峡县竹园沟-内乡金矿预查设计书》的要求,通过在主要成矿区段开展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工作,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在分析研究激电异常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基本查明区内矿化有利地段,同时对矿化蚀变破碎带深部矿化情况作出评价,为矿体深部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兰坪盆地北部是西南三江找矿最具潜力的成矿远景区之一。综合分析该区Cu-Ag-Pb-Zn-Sr-Hg多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矿化元素、矿床种类等方面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研究进展,将兰坪盆地北部矿床分为西、中、东三个成矿带五个成矿系列。此次矿床分类综合考虑了构造与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兼顾盆地内重要非金属矿产,同时提出盆地东侧青甸湾、菜籽地、河西、大三界等铅锌锶矿具有喷流沉积型矿床特征,将其作为单独矿床类型处理,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根据构造类型进行矿床类型划分的观点,拓宽了在该区找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嵩县升坪铅锌矿区开展1:10000地质测量,1:10000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等工作,圈定12个铅锌矿(化)体,1个萤石矿化体,并开展了槽探揭露检查,钻探深部验证。在综合研究基础上,认为该矿区铅锌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成矿地球化学环境十分有利,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夏河县加木龙沟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中带和南带上。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走向断裂为主,主干断裂为夏河—合作大断裂带。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和加木龙沟金矿的地层、构造、岩性及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等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结合以往在该地区的工作成果及认识,认为该矿区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是仅次于胶东金矿田的第二大金矿田,有着重要的经济与战略价值。【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金矿床进行划分,从区内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入手,统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区内主要金成矿的定年数据,概括总结区域内金的成矿规律。【结果】本研究以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为主线,将金矿床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千糜岩型和破碎蚀变岩型。将小秦岭金矿田金矿由西自东分为四个矿带,分布特点为南北成带,东西展布,构造控制,脉型为主。成矿年龄统计显示小秦岭金矿的成矿年代主要集中在237~204 Ma和161~120 Ma两个时间段。【结论】研究表明:(1)区域上的重大构造事件(印支、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和区域内主要的两组EW、NE向断裂共同造就了如今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及矿体的产出特征,两组断裂叠加部位为接下来找矿预测的重点。(2)将区域内金成矿分为两期,第一期中晚三叠世(印支期)237~204 Ma为金矿床的初步富集,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区内EW向构造体系;第二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期)161~120 Ma为金矿床的改造再富集,燕山运动叠加改造形成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核桃坪矿区位于秦岭中央复合造山带的商丹缝合带南部南秦岭构造带内,矿区主要矿体赋存在白龙洞组、两岔口组中,多与区内石英脉体共生,受构造控制明显。【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研,发现矿区石英脉体与裂隙方位基本一致。通过区内节理方位统计分析得出,该区石英脉体可大致分为近EW向和NE—NNE向两组,同时NE—NNE向石英脉多形成时代较晚且与成矿过程关系密切;选取成矿期石英脉进行包裹体测温研究,测得该区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进一步估算矿区成矿流体盐度、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等数据。【结果】核桃坪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高盐度、低密度流体特征,矿床成矿过程中流体性质变化较大。【结论】流体混合作用可能对钨矿化形成起到了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建军 《河南科技》2013,(9):178-179
在呆峨岭矿区内,通过机械岩心钻探,对具有黄铁矿化、铅锌矿化及黄铜矿化等矿化段的采样分析,并对比各矿化段的岩性,海拔等,初步得出该矿区金矿赋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形态、产状、品位以及矿石类型、矿石质量特征介绍,分析研究了矿区地层、构造、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特征以及与成矿的关系,总结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提出了在该区寻找大中型铁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对四川省小金县小草坝铜钼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特征和矿石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上统侏倭组、新都桥组和第四系,矿床类型属于矽卡岩型钨钼矿类型,矿石主要结构为鳞片状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为侵染状构造、脉状构造。总结出区内铜钼矿受构造、蚀变带和岩浆岩控制的特征,提出区内铜钼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