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在确定储层剩余油饱和度及评价水淹层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碳氧比测井在低孔隙条件下对含油饱和度的响应灵敏度,采用高斯与线性组合模型,拟合实测伽马能谱特征峰获取特征系数,并结合碳、氧元素标准伽马能谱,形成一种碳氧比值计算新方法;通过处理已知组成的混合伽马能谱验证了新方法的准确性。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孔隙度及含油饱和度的地层模型,研究低孔隙度储层条件下常规能窗法及新方法计算的碳氧比值与含油饱和度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碳氧比值计算新方法能够减小中子与其他元素作用产生伽马射线对碳氧比值的影响,明显提高低孔隙度条件下碳氧比测井对含油饱和度的响应灵敏度。研究成果为碳氧比测井数据处理方法改进及其在低孔隙度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应用碳氧比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及评价水淹层的方法,对碳氧比测井曲线进行了泥质、矿化度、套管及水泥环等影响校正.用新编制的碳氧比解释程序COA计算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产水率、地层水混合液矿化度等参数,从而对水淹地层进行综合评价.对三口井的碳氧比测井资料的实际处理结果表明.用COA程序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碳氧比能谱测井的原始谱线资料,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CATO方法来计算剩余油饱和度.CATO是碳氧比能谱测井中,非弹性散射谱线中消除了氧计数影响的非弹性散射计数率与氧的计数率的比值,该值对油和水的响应与常规碳氧比值相似;但相对常规碳氧比值,它具有统计涨落小、受岩性变化影响小、对油水的响应增加等优点.通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对水淹层的剩余油有很好的判断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双源距碳氧比测井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及技术特点;指出了该仪器与普通单源距器仪器相的优越性;着重分析了碳氧比测井资料在现河油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双源距碳氧比测井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及技术特点;指出了该仪器与普通单源距器仪器相比的优越性;着重分析了碳氧比测井资料在现河油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马斌 《科技信息》2011,(20):396-397
由于很多油田存在高放射性的储层,传统自然伽马测井难以进行精确的有效储层识别。本文通过对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了高放射性储层形成原理,并结合苏北油田大隆组高放射性储层的应用成果,总结了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卫城油田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4%,渗透率一般为(11~22)×10-3μm2,泥质含量高,地层破碎,钻井时泥浆侵入深,地层水矿化度高,使得该油田的裸眼测井解释结论往往不可靠。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油田应用了氯能谱测井方法。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克服泥质含量高的低阻油层以及由于地层破碎泥浆侵入很深,超过了仪器的探测深度,使得裸眼测井解释结论不可靠的弊端,能识别低阻油层、识别干层和差油层、确定地层的孔隙度、剩余油饱和度、判断水淹层、水淹级别等,为油田的开发后期调整挖潜提供准确的依据。该方法预测精度高,是高矿化度油田开发后期较好的一种监测手段,在高矿化度地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碳氧比能谱测井中能谱及探测器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蒙特卡罗中子粒子(MCNP)联合输运程序,对在井几何条件下地层中碳、氧、硅、钙等元素发生非弹性散射产生的伽马射线的测量谱及不同探测器的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同种尺寸的BGO探测器比NaI(Tl)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大;在谱处理过程中BGO探测器选择光电峰和第一逃逸峰的和作为特征能窗,而NaI(Tl)探测器以光电峰和第一、第二逃逸峰的和作为特征能窗。探测效率以及伽马光子计数与源距关系的模拟结果显示,长源距探测器晶体几何体积应为短源距探测器晶体体积的8倍左右时,二者才具有相当的测量精度。此模拟结果与实验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碳氧比能谱测井的谱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泥质重、含多种矿物组分的复杂岩性地层,适宜用多矿物分析来进行处理解释。首先,对岩心资料进行分析,以交会图作为手段,选择合适的矿物和流体以及测井曲线来建立多矿物方程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可求解地层中各组分的相对体积,计算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应用多矿物模型,对南海西部油田的复杂岩性地层进行了处理,但初始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怀疑在模型中缺少一种特殊矿物,它的密度大,钍含量高,钾含量低,且光电吸收截面较大,通过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与交会图技术相结合,并参考薄片和重矿物分析资料,确定这种矿物是皓石,因此在多矿物模型中加入皓石,将处理结果与岩心资料中的岩石描述以及常规测井解释进 行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多矿物解释模型能够有效的模拟真实地层,计算的储层参数与岩心资料吻合较好,其效果要优于传统测井解释模型,且比常规测井解释能提供更多的关于地层矿物和孔隙流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蒙特卡罗中子-粒子(MCNP)联合输运程序,对在井几何条件下地层中碳、氧、硅、钙等元素发生非弹性散射产生的伽马射线的测量谱及不同探测器的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同种尺寸的BGO探测器比NaI(TI)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大;在谱处理过程中BGO探测器选择光电峰和第一逃逸峰的和作为特征能窗,而NaI(T1)探测器以光电峰和第一、第二逃逸峰的和作为特征能窗。探测效率以及伽马光子计数与源距关系的模拟结果显示,长源距探测器晶体几何体积应为短源距探测器晶体体积的8倍左右时,二者才具有相当的测量精度。此模拟结果与实验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碳氧比能谱测井的谱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层元素测井 (ECS)是一种实时测量地层中元素含量的新型测井方法。介绍了ECS的方法和原理 ,根据王庄油田 4口井的ECS资料及氧化物闭合模型和综合处理解释结果 ,确定出该区的地层矿物含量 ,依据矿物含量并结合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方法确定出研究区的粘土含量及类型。结果表明 ,研究区沙三段碎屑岩储层粘土矿物以伊 /蒙混层为主 ,其含量平均为 5 0 % ;其他矿物含量依次为 :高岭石平均为 2 0 % ,伊利石平均为 15 % ,绿泥石平均为 8%。伊 /蒙混层比平均为 76 % ,粘土成分以蒙脱石为主。将测井解释得到的粘土含量及类型与X 衍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验证了测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根据研究区的粘土含量和类型 ,提出了该区储层改造时应采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用地层元素测井资料确定储层粘土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层元素测井(ECS)是一种实时测量地层中元素含量的新型测井方法。介绍了ECS的方法和原理,根据王庄油田4口井的ECS资料及氧化物闭合模型和综合处理解释结果,确定出该区的地层矿物含量,依据矿物含量并结合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方法确定出研究区的粘土含量及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碎屑岩储层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其含量平均为50%;其他矿物含量依次为:高岭石平均为20%,伊利石平均为15%,绿泥石平均为8%.伊/蒙混层比平均为76%,粘土成分以蒙脱石为主。将测井解释得到的粘土含量及类型与X-衍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测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根据研究区的粘土含量和类型,提出了该区储层改造时应采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测井曲线活度分析,结合测井小波分析以及地层旋回特征,进行地层旋回划分方法的研究,并以HSS油田H1518井为例,运用以上方法进行HSS油田H1油层组的地层旋回的划分和地层精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志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曲线的活度及小波分析,结合沉积旋回特征研究,可有效进行沉积旋回的划分,HSS油田H1油层组按照旋回特征划分为1个砂层组、3个砂层和7个小层。  相似文献   

14.
页岩油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页岩油气储层导电矿物、地层水矿化度、有机碳成熟度或含油气性等地质因素,造成传统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无法应用或评价结果精度低的难题,研究依据岩石天然放射性差异,建立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总伽马(GR)与去铀伽马(KTH)曲线重叠准确识别富有机碳井段;进而结合钍铀比(Th/U),定量评价不同沉积环境页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在建模井区以外的海相页岩气储层与陆相页岩油储层均有较好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可操作性较强、通用性较好、评价精度较高,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页岩油气储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油田测井地层对比的实践,阐述了利用测井地层学进行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原理和方法;概括了组合特征、相对稳定的和易变的特征、完整地层序列等测井地层学内涵;总结了地层划分对比的4个关键步骤:区分相对稳定的和易变的测井特征;建立完整地层序列;分区建立标准剖面;分区展开进行地层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16.
沉积环境的差异使得沉积物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反过来,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可以分析沉积物当时的沉积环境。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在塔河油田中、上奥陶统地层分析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碳酸岩盐地层中自然放射性元素含量很低,自然伽玛值一般低于loAP1,由此进行剥谱分析而得到的铀(U)、钍(Th)、钾(K)曲线也都很低,有时甚至出现回零现象,因此控制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曲线质量.避免误解释是应用自然伽玛能谱曲线进行测井解释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一种利用铀特征曲线(UT)和钍特征曲线(THT)对能谱测井曲线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此方法简便易行。目前这种方法在塔河油田中、上奥陶统碳酸岩盐地层曲线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复杂,给测井解释评价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目前反映岩石中主要放射性元素铀(U)、钍(Th)和钾(K),所产生的总放射性用自然伽马测井(GR)已不能提供丰富的测井信息,因此,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对U、Th、K放射性的分析应用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对YN油田的岩性识别、生油岩评价、沉积环境评价及粘土类型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Th识别图版识别岩性较好;YN油田延长组下组合长8、长9的泥岩具一定生油能力;建立的自然伽马能谱粘土识别三维图克服了二维坐标中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及伊利石总有交错区间的缺陷,在自然伽马能谱应用中属首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地球物理中的三侧向测井模型归结为一个偏微分方程的反问题,并利用深浅三侧向测井电极系的电流与电位记录,给出了识别地层电阻率与泥浆侵入深度值的反演方法,这一方法可以为油田三侧向测井分析提供一个摆脱解释图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能够过套管测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碳氧比测井、中子寿命测井、中子伽马注钆测-渗-测、脉冲中子-中子测井(PNN)等。综述了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评价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测量原理、技术应用、适用性及实例,总结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频散影响因素多,产生机理不清,并且测井时其实部和虚部的计算存在错误,导致了"实部不实,虚部不虚"的结果,制约了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和发展。对油田大量岩芯的实验测量发现,地层的电容率信号对油气的响应更显著:NaCl溶液的电容随着测量极板距离的增加按负平方关系减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按平方关系增加;随着频率的增加按负幂指数规律减小。NaCl溶液电阻率和电容率对比发现,相同条件下,电容率的变化率比电阻率明显,从而证明了地层电容率比电阻率对地层压力、孔隙度、流体矿化度和饱和度等地层参数响应更敏感。基于这样一个发现,仿照阿尔奇公式,建立了以电容率为核心参数的含水率和矿化度计算公式,进而识别流体类型。油田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实际资料证明,利用电容率信号可以更好地识别地层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