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14,(3):4-4
正在一个充满饥饿掠食者的世界,被掠食的动物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免被吃掉。植物同样面临自我防卫的挑战。但植物跑不掉也躲不掉,它们怎么保护自己呢?一些植物会使自己变得难吃,方法是提高自身的毒素或味道不好的化学物质(例如氰化物、硫化物或酸)的产量,或者构建物理防御(例如长出刺或者坚韧的叶子)。然而,防御是需要代价的:如果把能量投资在化学防御方  相似文献   

2.
灰狼看天     
长期以来,生态学家一直认为掠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就是简单的就餐者与食物的关系,一个生态区域内各个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减,不但取决于掠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数量对比,而且还依赖于就餐者掠食本领的高低,以及猎物们生存技能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蟒蛇吃鳄鱼     
《大自然探索》2014,(7):6-6
正最近,有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偶然拍到一条巴布亚蟒吞食一头澳大利亚淡水鳄的场面,前者的体重为7~9千克,后者的体重为2~3千克。这类事件在当地并非罕见,因为巴布亚蟒惯于掠食大型猎物。事实上,这两种动物都是顶级掠食者,它们互相都有吃掉对方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大约20年前,年轻有为的格林陵兰萨斯卡切宛大学的生物学家马尔科姆·拉姆塞为他的专业研究作了如下的选择:研究动物食物链系统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一种掠食者加一种掠食对象。地球的极地似乎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掠食方式:一种大型掠食动物(北极熊),加上一种主要的掠食对象(海豹)。现在,每当拉姆塞回顾他当初的选择时,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摇头感叹,因为他的研究最终证明了那个“最简单的方式”充满了离奇的意外现象。前不久一起意外遭遇令拉姆塞至今难以忘怀。1999年5月下旬的一天,拉姆塞和同事苏珊·波丽丝库克…  相似文献   

5.
<正>动物——甚至是顶级掠食者——都费尽苦心避开人类,当这些变化扰乱它们的进食和行踪后,就成为一个普遍问题。生态学家贾丝廷·史密斯(Justine Smith)目前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位教授,她只用一台远程野外监控相机拍下的一段视频,就鲜活地展现一个没有尖牙利爪、没有毒性的物种在一个顶级掠食者心中留下的极度恐惧。  相似文献   

6.
食人猫     
在动物世界中,人类算不上剽悍、伟岸,人类没有猎豹风一般迅猛的速度,也没有猫头鹰雷达般敏锐的视觉,但是他们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很少成为被掠食对象。人类仰仗着自己高度发达的智力,稳稳地占据着生物链的顶端。但是,最近以考古学家朱利娅·李·斯诺普为首的三位南非科学家宣称:在数百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古人类却是为数不算太少的食肉动物的盘中餐。这些凶狠的食肉动物包括美洲豹、斑点土狼和一种早已灭绝的猫。这种猫因它那特大的马刀状犬齿而非同凡晌。这些食肉动物曾游荡于南非炎热的稀树草原上,以远古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为生,时间是250万年前。  相似文献   

7.
梁祖霞 《科学之友》2000,(12):16-16
在自然界,各种各样生物的食物链中,绿色植物处于第一个环节。一切异养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物为生,生态学家称它为第一个营养级;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则是第三营养级。就这样,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向更为高级的方向转化。当食肉动物死去后,通过细菌分解,它们又将成为绿色植物的营养物质,投入新一轮的物质循环之中。于是整个变化又回归到了起点,这就是大自然之所以能够  相似文献   

8.
垂直迁移去觅食 一提到动物迁徙,我们通常会想到塞伦盖蒂大草原上奔腾咆哮的角马大迁徙,或是4代帝王蝶耗时6个月飞翔4000千米穿越北美史诗般的迁徙之旅,又或是数十万只企鹅克服艰难险阻橫穿南极洲的长途跋涉.其实,海洋动物的迁徙也蔚为壮观,毫不逊色.在全球海域范围内,每天晚上,无数小型海洋生物在夜色的掩护下从海洋深处向上迁移数百米,游到海面获取浮游植物为食,其中有比米粒还小的甲壳动物、透明的水母、血红色的鱿鱼和在黑暗中发光的庞大灯笼鱼群等.而在天亮之前,它们又向下返回200~1000米深的海洋中层区域,躲在黑暗水域中.海洋动物为了躲避白天在海面上游弋的掠食者,在夜间进行的这种上下迁移行为被称为"昼夜垂直迁移(DVM)".这种现象在约200年前人们使用船网运输时首次被观察到,如今通常由船载声学系统(如声学多普勒电流分析仪)记录.  相似文献   

9.
伪装,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在身体形状、颜色和行为上进行的某种适应性变化。动物利用伪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巧妙地隐藏自己。猎物通过伪装使自己避免被食肉动物发现、吃掉,而食肉动物则通过伪装使自己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接近猎物。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12):6-6
美洲山雀的叫声不仅悦耳动听,而且具有报警的作用。最新研 究发现,这种鸟儿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提醒同伴附近有危险 的掠食者。研究人员捕来一些美洲山雀,并向它们出示掠食者和非 掠食者的照片。结果发现,当面对掠食者的照片时,美洲山雀焦躁  相似文献   

11.
一些研究者认为狗獾是蚯蚓专食者.本文对欧亚狗獾(Meles spp.)的食性和相关的地理因子(纬度、海拔和坡向等)和环境因子(温度、雪被厚度、降水、初级生产力和人类影响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检验了这一假说.加上本研究组在青海湖地区的狗獾食性的研究数据,我们共采用了19篇文献中报道的22个研究地点的数据用于狗獾食性与生物地理关系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甄别了狗獾食性类别,提取影响狗獾食性重要作用的主成分;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了食物多样性与主成分因子及生物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狗獾食物的构成有明显的纬度梯度.狗獾在低纬度地区主要以昆虫和爬行动物为食,而在高纬度地区则代之以蚯蚓为食,狗獾不是一个蚯蚓专食者.进一步研究表明,狗獾的食物多样性与纬度和人类影响强度呈显著正相关.食物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决定了狗獾的采食策略.狗獾善于利用当地的资源作为自己的主要食物.从整个狗獾分布区来看,狗獾是一个机会广食者.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1,(9):7-7
臭鼬身上的条纹可不仅仅是为了时尚,它们很可能旨在吸引掠食者注意臭鼬那难闻的臭气的来源处。一项针对臭鼬、獾、狼獾等近200种肉食性哺乳动物的新研究表明,勇猛斗士的体色总是比温和动物更显大胆,而后者则习惯通过伪装来保证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动物的伪装,是用来隐藏自己,或是欺骗其他动物的一种手段,不论是掠食者或是猎物,伪装的能力都会影响这些动物的生存概率。神奇的错觉、狡猾的诡计以及华丽的伪装让下面这些动物成为了动物世界中最优秀的"骗子"。  相似文献   

14.
活力 《科学之友》2005,(4):53-53
在自然界中,凡食肉的哺乳动物(如虎、豹、狼等)的肠子都比较短,它们的性情几乎都很凶残暴戾。而食草的动物(如羊、免、鸡等)的肠子都比较长,其长度比食肉动物的肠子长好几倍。比如一只兔子的身长为0.4m,而肠子却长达8m左右,肠子是身长的20倍;一只老虎的身长1.3m,肠子长约5.4m,肠子只有身长的4倍多一点。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5,(4):5-5
科学家最近发现,蜘蛛竟然是很挑嘴的掠食者,它们不是找到什么就吃什么,而是很善于选择能够满足自己营养需求的饮食。为了研究蜘蛛和一种掠食性步行虫的食物结构,科学家分别给它们喂食高脂肪果蝇和高蛋白果蝇(前者用碳水化合物喂养,后者用蛋白质喂养),然后看它们偏好哪种食物。结果发现,在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1,(5):7-7
科学家最近宣布,一种新发现的食素恐龙——“霹雳臀龙”很可能脾气暴躁,惯于甩动自己非常强力的臀部来杀死掠食者。霹雳臀龙是蜥脚类恐龙的一种,它身长14米,臀骨上长着一面庞大的扁平骨,这些骨骼上当初很可能长着强健的肌肉。除了能踢死敌人外,霹雳臀龙强壮的腿还有助于这种沉重的大恐龙爬山。科学家推测,霹雳臀龙攻击掠食者的方式与今天的小鸡相似。  相似文献   

17.
正实验室研究早已发现,从酵母到苍蝇再到老鼠,甚至包括灵长类,严格限制饮食会降低癌症等疾病风险,延长寿命。而最新研究则指出,吃的东西的养分越少,实验鼠的寿命越长。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是,这是动物为了提高饥荒时期的生存率而演化出来的生长模式。但最新研究认为,由于限制饮食会削弱免疫系统抵御疾病的能力,并降低躲避掠食者所需的肌肉力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在中国南方发现了一个新种的长鼻霸王龙(也称暴龙)——虔州龙。生活在66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虔州龙与霸王龙属于同一家族,它们都是凶猛可怕的掠食者。不过,虔州龙与其他大多数霸王龙的模样都大不相同。虔州龙的脑袋和口鼻部都很长,牙齿偏窄(难怪一些科学家戏称它们为"匹诺曹龙"),而一般霸王龙的下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11,(8):4-4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保存极为完好的奇虾化石。在大约54亿1年前~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所有主要动物种群突然出现,复杂生态系统建立,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来自这一时期的化石显示,作为海洋掠食者的奇虾身长为0.6--2米,口部周围有一圈盘状物。  相似文献   

20.
<正>雄性红艳箭毒蛙在追求配偶时吵闹不休,并毫不在意谁会听到它的歌声。它深信自己性感无比。雌蛙青睐那种叫声又长又响、快速且持续的雄蛙,因为这些特征显示了一位健康、雄壮、很可能携带良好基因的配偶。但这种特点也同样会使雄蛙在掠食者面前暴露无遗。红艳箭毒蛙之所以会在面对饥饿的掠食者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