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石 《科学之友》2010,(7):72-73
<正>随着生活越来越好,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身体问题便开始困扰我们,亚健康是一个常让人隐隐作痛又总让人忽略的问题,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比食疗、运动更行之有效,比  相似文献   

2.
<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邦,为了更好地生活留在城邦"。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开始追求更多,在这些需求的驱动下,也就慢慢衍生了社会的发展——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而智慧城市便是信息社会统筹下的高端组织形式。智慧城市,一言概之,便是用科技使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的落脚点,无疑应该是民生。我们可  相似文献   

3.
网上生活     
如果今天你问别人为什么用电话与他人联系,或为什么把看电视当作一种娱乐,他们会认为你很愚蠢。因为电话、电视或汽车在今日人们的生活中已是很普及的东西。没有人觉得它们是新鲜事物而津津乐道地加以评论。 同样地,用不了10年,人们也不会觉得网络是奇特的东西,因为那时它将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切都在网 上进行: 网络购 物、网络 教育、网 络娱乐、 网络通讯 等等,就 会像今天 我们拿起 电话和别 人谈话一 样平平常 常。 人们 对网络的兴趣是无边无际的。技术和反应速度正在飞快发展,这将使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网络。将来每个人的…  相似文献   

4.
对普通百姓来说,纳米是一个远比网络、基因、克隆更为陌生的新名词,似乎既不可望更不可及,其实纳米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的确,纳米世界是一个用肉眼无法感知的微观世界,似乎比梦想更为遥远。事实上,在生活中的化妆品、涂料、食品……都可能是应用了纳米技术的产物。由于纳米微粒体积非常小,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在各种产品、工艺中加入不同的纳米微粒,改变传统产品的性能、颜色等等。科学家告诉我们,于细微处显神奇的纳米技术“润物细无声”,已经悄然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作为—种尺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备受人们的关注。很多…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革命性的作用.然而就像一切事物有利必有弊的规律一样,网络给人们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变化着。高铁,与飞机相比价格要便宜很多,而且速度也比客车和火车快,自然成了不少人首选的交通工具。但大家都知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在出行时也往往需要依靠网络与外界保持联系,现在很多人都已经离不开WiFi了,走到哪都要先问问有没有WiFi。与此同时,国外的飞机航班也开始普及空中WiFi,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铁WiFi就更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10,(7):88-88
<正>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虚拟     
网络无所不在,网络包罗万象,网络风先独特。总之,网络已经彻底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 当中了——不管你是否高兴。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相应的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科幻——十分走俏,涌现出一大 批优秀作品,并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赛伯朋克(Cyberpunk)——甚至可以说是一种 文化生活方式。 欧美的“赛伯朋克”作品始于威廉·吉伯森的布鲁斯·斯特灵,前者的《神经漫游者》轰动一时,后者的几部系列也为世人所瞩目。国内由于条件所限,网络科幻尚不发达,但毕竟也有少许可喜的成就,至少我们有星河的《决斗在网络》、宋宜昌、刘维佳的《网络帝国》和杨平的《MUD——黑客事件》——后者对于网络的发展做出了极为细致和逼真的描述。 超越别人是不易的(当然超越自己也许更难),在已有了上述作品的前提下,让我们以一种难免苛刻的眼光来审读一下这篇《虚拟》。  相似文献   

9.
因特网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改变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家庭也经受着网络所给予的巨大冲击。且前,国际工业界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网络产品,以便让家庭用户能更方便地构筑家庭网络。 因特网屏幕电话 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在欧洲市场上推出了一种因特网屏幕电话。它配备了19厘米的触摸屏、可折叠的  相似文献   

10.
在本单位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日趋繁杂的前提下,我们迫切地需要用计算机来管理计算机,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使信息更安全、更稳定、更快捷地传递。本文主要就单位计算机核心服务器的搭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单位网络建设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本单位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日趋繁杂的前提下,我们迫切地需要用计算机来管理计算机,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使信息更安全、更稳定、更快捷地传递.本文主要就单位计算机核心服务器的搭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单位网络建设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让工作和学习更为高效、快捷,而且给人们的思想、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在计算机网络推动我们生活向前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冲击和影响,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接踵而来。在这诸多的问题中,一些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便是较为突出的一个。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呈现了爆炸式增长。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网络游戏用户已达到3200万人。而在这3000多万的网络游戏玩家中,绝大…  相似文献   

13.
庄珺  赵越 《世界科学》2014,(1):14-18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插上了翅膀,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同样也指引着科技的、进步方向。上海,作为一个正大步迈向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自身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这一命题的破解需要有我们对科技发展的预判,更需要有我们自己对未来城市发展图景的描绘。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插上了翅膀,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同样也指引着科技的进步方向。上海,作为一个正大步迈向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自身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这一命题的破解需要有我们对科技发展的预判,更需要有我们自己对未来城市发展图景的描绘。围绕上海在2030年左右的发展情景和科技创新趋势,本刊对三位来自经济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结合自身的专业研究,三位专家分别从经济发展引领、社会问题导向和技术进步推动的角度,与我们分析和分享了他们对上海创新驱动未来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正>智能总是悄无声息地渗透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当我们还在惊叹智能科技的成果时,转眼它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以及科技巨头的纷纷入资,智能机器人悄然成为炙手可热的科技话题,《人工智能》《机器人管家》等科幻影视中描述的场景已逐渐变成现实。工业机器人也许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很遥远,但服务型智能机器人正在全面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那  相似文献   

16.
正共享经济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分享汽车、分享家庭、分享办公室、分享衣服、分享玩具,分享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每个投入其中的人更想得到的是——打开心胸,与他人交换体验,并得到成就感。而这些分享出去的资源会彼此牵连,圈起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虽然总抱怨房价高涨、薪水冻涨,但我们的生活里也在浪费各种资源。当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轿车、衣饰、可爱的小宠物、五花八门的生活用品,事情的真相却是我们无法彻底运用它们。我们丢弃了太多东西。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信息化由专业术语演变为大众用语;在观念世界里,人们对生活的看法也在经历着由科技进步而激发的大震荡。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化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迅猛。在这种情况下也使得其参与性、互动性增强,公众的参与增多。也使得艺术形式冲破传统的束缚,出现了更多的演变及创新。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改版后的《知识就是力量》与以前相比,在版式上,显得大气了;从内容上“版块”特征明显了;从印刷上看,显得更加精美了。我想每一个读过新旧两种版本的朋友们都会有同感的。 然而,我有这样一种感觉,杂志中缺少一些时代性的文章,比如“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空前的改变,作为一种普及性的科技知识读物,应该刊登一些“网络”方面的,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文章。福建 郑慧清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的富足,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忙碌,心情越来越茫然,生活越来越盲目,一语概括——身心疲惫。现如今,快已经成为一种生活"负累",能有条不紊地掌控节奏,随时随地发现美、体会美、留住美,自然是为理想的人生状态,却也成了一种奢侈的向往。慢拍客的兴起,美好即刻被解救,不曾忽略,更不会转瞬即逝。  相似文献   

20.
<正>计算技术通过网络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要使计算真正融入生活、造福于民,目前"以机器为中心"的人机交互需要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模式.此外,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不仅需要与用户交互,用户还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人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换句话讲,人-机与人-人的交互发生在物理与信息的联合空间中.正如此书所阐述的:为使人机交互摆脱必须在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