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安徽科技厅赴德培训团 《安徽科技》2003,(1):50-51
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德国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增加了科技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在体制、机制、人才等方面形成了有利于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的氛围,奠定了德国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立法背景与主要内容贾大平北京100805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科技室副主任第三讲关于第三章保障措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需要一系列必要的支撑条件。保障措施一章,就财政投人、税收优惠、金融信贷、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风险基金、信息服务等方... 相似文献
3.
柳亚林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2):64-66
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开展及立法情况,并从科技评估在政府科技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技评估的范畴、科技评估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5.
卓有成效的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9月,我们参加了由国家科委组织的赴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考察培训活动。在美期间,我们听取了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大学教授、我国驻美使馆科技参赞、技术公司总裁等就当前国际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的关系。美国国家科技水平、克林顿政府的科技政策、美国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方式等方面问题的讲座;与大学、公司、矿产协会、郡政府等机构进行了有关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座谈和考察,收益匪浅。一、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及作法二战以来,美国在科学技术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美国在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际科技合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研究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历史必然和现实紧迫性及其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支撑作用。梳理了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有关政策和改革举措,给出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任务部署图,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主要进展和成果成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开元区人民政府 《厦门科技》2003,(3):6-9
一、1998年以来全区科技工作情况 五年来开元区的科技工作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氛围逐渐形成。开元区从1996年以来连续三次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称号,区科技局1998年被授 相似文献
8.
9.
《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要点如下: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0.
11.
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出台为标志, 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拉开新帷幕。回顾了现代科技伦理议题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结合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中国科协相关调研成果, 通过分析政策执行、 主体责任、 科技工作者伦理素养等几类突出议题, 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方针与主要原则。认为中国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治理是以促进向善、 负责任的科技发展为目标, 推动形成多方共治、 共同担责的科技伦理治理图景。 相似文献
12.
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是中国科协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5年来,中国科协充分发挥民间对外科技交流主渠道的优势,完善民间对外科技交流开放战略布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努力拓展工作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服... 相似文献
13.
科技立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制度支撑。分析显示中国科技立法属集中型立法模式,具有回应性、过程引导和基础把控等特征;现有科技立法在体系化和法治化方面成就显著,但也有局部供需失衡和理念单一等不足。提出应回归科技立法的功能定位、遵循立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新时期的科技立法基本导向;中国科技立法与政策可以有效共存,兼顾形式理性和效能提升,且以巩固科技法治传统、培育科技法治文化和激励科技法治思维为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本文围绕我国2017年以来主要的科技人才政策文本,从政策类型、政策发文主体、政策执行主体等角度进行了国家科技人才政策分析,发现:2017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类型主要以培养、激励和评价为主,政策发文主体形成了由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构成的高发文量主体结构网络,政策执行主体力度出现了政府热、市场冷的现象。该研究结合当前科技人才政策的现状,对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娄伟 《科技导报(北京)》2018,36(21):69-75
建设科技强国是当前中国的国家战略,“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科技强国的特征,有利于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聚焦发展的重点。科技强国是“科技能力(潜力)与科技成果”“科技硬实力与科技软实力(影响力)”“认识论、方法论及实践论”等多层次要素的有机结合,只有从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发展范式、科技产品及工程的水平、科技标准制定、科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相对科学地把握科技强国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政策是持续创新的过程。阐述了新中国70年科技政策的持续创新及其发展阶段、理念、举措及成就。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政策逐渐形成体系;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科技政策体系走向成熟和完善。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科技政策历程,发现中国科技政策具有从服务于政治和军事转变为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鲜明特点,科技政策的核心是发展科学技术、实现自主创新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这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关于国家科技活动投入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其评价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产生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通过对世界主要科学技术指标体系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研究共识与特征,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基于中国现有的科学技术指标研究框架,针对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指标体系设计、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指标分析角度,以统计年鉴和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考察了资源结构、创新产出、创新影响在内的关键指标等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数据。分析可知,中国在卫生与健康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保障健康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