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现代科技进步中的动力机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援引科学哲学家们对科技进步与知识增长的一般讨论方法,特别是所谓“范式转化”的一般原理,深入讨论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当中科技发展模式的转化,以及这种模式转化背景下科技知识增长的一般特征和内在动力机制问题。本文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对现代工业科技文明表现出的诸多不适应性,必须用模式转化这一非常规知识增长的理论而不能用常规线性知识增长的对比理论加以解释。对于当前科学发展总趋势下中国科技潜在的创新动力危机,本文同样认为问题集中于文化主体性的缺失和科技模式的创造性转化的不充分。我们主张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转化和自主的模式设计,获得超越式知识增长的动力源泉,从而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科技术语研究》2011,(1):F0002-F0002,F0003
“科技名词工作不仪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也是科技知识传播、科技教育和科技普及工作的基础,更是社会大众畅通交流的基础,做好科技名词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益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4):50-55,F004
本文提出致毁知识这一概念并初步论证了致毁知识的增长是不可逆的,而且在科技、经济、社会的现行的观念、机制和制度下,致毁知识的增长和应用也是无法阻止的。这意味着人类面临毁灭的危险是不断累加和递增的。这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和挑战,它关系到人类能否持续生存。这一挑战将迫使科技、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仅对其中的科学转型及其给我国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黑箱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唯象的层次上,科技黑箱指能满足需求的商品或服务,其中的科技知识和其他要素被集成于某种框架之中,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晓,如同面对黑箱,只需按规程操作便可得到预期的输出。在理论的层次上,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和传播、交流知识的设施。提出科技黑箱这一概念,在理论上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以及知识经济。科技黑箱将成为技术哲学的重要概念。在实践上有助于推进技术转移和扩散,推进教育改革。科技黑箱还关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赶超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科学思想是科学产生、发展的思想依据和思想方法,也包括科学成果所蕴含的思想精粹。唐代科技思想,既有对科技知识本身内在的理性探索,也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外在影响,这些又构成了我国古代科技鼎盛时期的前朝积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必要基础和条件,这前车之鉴,为兴国、强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至2010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5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上的产学合著论文的统计研究和社会网络分析,对中国制药工业产学科技知识生产合作的基本表现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这期间,产学合著论文不断增长,合作网络规模快速增大,网络密度严重偏低且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著受地域限制明显且国际化偏低,部分一流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医药集团的主导作用十分显著。总体上看,中国制药企业科技知识生产能力需要提高,与大学合作力度尚待增强。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的核心在于创新,科技知识创新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科技知识创新蕴含着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环节,围绕创新意念的知识建构与升华,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准备与思维激活;第二个环节是意识形式的知识创新,通过渐悟机制与顿悟机制,生成意识形式的创新知识;第三个环节是创新知识的外化——符号化为符号知识,或者物化为新的科技产品。三个逻辑环节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从广义的科技奖励来看,对隐性知识持有者进行科技奖励是可能的,对隐性知识持有者的科技奖励可以通过隐性知识测量、隐性知识共享等直接奖励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效用进行奖励等间接奖励的方式。对隐性知识持有者的科技奖励是一种"能力—承认"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默顿"成果—承认"模式的不足,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科技名词委白春礼主任在2019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常委会上指出,科技名词规范是一项协同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必须与科技领域协同发展,做科技创新的"同行者";另一方面,要与语言领域协同发展,做科学语言的"领跑者"。白春礼主任提出了协同发展的重要理念。做科技创新的"同行者",是因为科技强国建设需要规范化的科技名词体系作支撑。科技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科技知识的协同和管理、科技成果的交流和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知识贫困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知识创新的特点的新世纪,知识因素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收入贫困,人类贫困以知识贫困三种贫困表现中,知识贫困成为最大的贫困和贫困的根源,做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追逐知识发展这一”移动目标”的过程中,知识贫困愈显严重,本文对我国知识贫困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航天科技知识已成为我国越来越多的群众广泛关心的话题,迅速得到普及。在此过程中,作为知识载体的名词及其概念首先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名词不统一,概念不清,给人们带来困扰。例如,常用的“空间”、“太空”、“航天”、“宇航”、“航宇”等。随着航天科技迅速发展,这些词已越来越普遍地进入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解决名词不统一的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科学知识:属性、增长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产生了异化效应。这是科技本身所附带的。如何在科技进步(科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人为控制科学知识的负面效应,不至于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知识(内在地包括技术知识)的属性,科学知识的增长与社会控制的对立统一,社会控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世界的科技创新与科技竞争,引领了以信息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崭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带来技术范式的转变.科技发展进入了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国要在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和提高科技发展能力.这是国家能力和国家科技水平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建立国家科技管理的长期战略部署.本文分析科技创新竞争的格局,提出整合创新的高科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权重日闪增大,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前苏联模式不能适应世界科技-经济新形势的变化,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败下阵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创新”的体制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传统科技文化的非线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用非线性的方法处理中西方传统科技文化的不同发展,认为中西方科技文化首先是人类统一科技文化的定态性质发生突然变化的结果,在突变过程中引发中西方科技文化各自发展的内禀随机性的生成条件不一样,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也不同,从而出现了适应性自稳和适应性重组两种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科技知识无疑具有普遍性,但掌握知识却是一个"情境中默会磨合"的实践过程。"7.23动车事故"的出现,反映了在引进和集成国外先进技术时,某些科技人员与领导干部暴露出方法论上"照方抓药"的机械式思维方式。这种拿来主义的线性思维,忽视了科技知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出现了研发中急功近利的"大跃进",再加上某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的政治压力,最终导致了"7.23动车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崔崑  朱彬  于渤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7):77-80,112
科技风险投资是一种支持创新的投资制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尤其是对国家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科技风险投资组织效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从促进国家科技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设计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科技风险投资组织演进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积累效应的混沌经济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一重点观点,结合混沌经济学的动态经济系统变量的倍周期交叉变换的思想,建立了知识积累效应变量x;变换的混沌经济模型,分析并发现了xt变量倍周期变换的数值规律,确立了xt- μ(μ是xt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分析并发现了μ与其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指出政府科技调控参数(w)和知识增长率(α+β)是决定μ值的关键,同时也是确定xt值的周期性状的关键的初始条件。发现一个知识增长率可能会引发两个数值的经济增长率的出现,甚至产生无穷多个数值的经济增长率的结果(即混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美科技战由来已久,眼下的状况是"降维攻击",意在高维。对中国而言,可以区分为供给侧科技战和需求侧科技战。前者如对华为、中兴的断供,提示需方选择权的极端重要性;后者如不准美国并鼓动一些国家不用华为的5G,关系到供方的信用和需方的信任。华为同时面临供给侧与需求侧科技战。对中国的供给侧或需求侧科技战,也就是对美国的需求侧或供给侧科技战,这就是"双输"的根源。对于相应的国家,双输的含义有所不同。科技战的影响具有溢出效应。科技知识谱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不同角度缓解科技战。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才的摇篮。科学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未来民族的科学发展和民族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努力挖掘蕴涵于家长和社会中的科技教育资源,对培养和选拔未来科技人才,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