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频段空间信号频率、二维到达角和极化联合估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宽频段情况下,利用两个非均匀线阵组成的L型阵列,提出了一种基于ESPRIT和整数搜索解模糊算法的多个独立空间信号频率、二维到达角和极化的联合估计算法. L型阵列由与坐标轴方向平行的偶极子对组成. 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伤口感染诊断方法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鼻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的方法来检测常见的伤口感染病原菌。该电子鼻的传感器阵列由6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组成,分别对七种常见病原菌产生响应,然后利用RBF神经网络对经ICA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识别。结果表明,ICA对气体传感器阵列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简化神经网络的结构,减少计算量,并能提高伤口感染病原茵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采用矢量传感器(天线)阵列联合估计相干Chirp信号初频,调频斜率,2维到达角和极化的算法.通过分数阶Fourier变换估计信号的初频和调频斜率,并用之构造了新的相关矩阵以抑制噪声.利用到达角和电磁极化矢量的特点,解决了由于信号相干带来的自相关矩阵奇异问题.为提高估计精度,采用了扩展阵列间距的L型均匀天线阵列,并提出了在信号相干情况下,解除角度估计模糊的算法.通过仿真,将此算法与常用的空间平滑算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用四阶累积量实现频率、二维到达角和极化的联合估计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四阶累积量和ESPRIT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任意Gauss噪声环境下的多个独立空间信号频率、二维到达角和极化的联合估计方法,该算法的阵列由和坐标轴方向一致的偶极子对组成,各偶极子对的排列结构任意,计算机模拟结果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锌片与3mol/L丁胺水溶液在100~180℃水热反应12h直接在锌片上原位生长出ZnO纳米锥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纳米锥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生长方向为[0001].通过反应温度的改变制备出了不同直径ZnO纳米锥组成的阵列.研究了ZnO纳米锥的生长过程,提出了可能的生长机理,解释了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研究了ZnO纳米锥阵列的光致发光特性,观察到了分别起源于自由激子发射和激子-激子碰撞的396和377nm的紫外光发光峰和2-E2声子复制.  相似文献   

6.
阐述塑料闪烁光纤对14.1MeV中子的响应机理;建立基于Geant4与MCNPX的蒙特卡洛模拟程序,通过添加发光计算实现MCNPX对中子光响应的计算,并对Geant4进行校验;对14.1MeV中子在闪烁体内产生反冲质子及发光响应进行了模拟;发现并研究了塑料闪烁内由14.1MeV中子产生的反冲质子半高宽,与使用阵列型探测器获得的半高宽的差异;给出使用倾斜狭缝源获得的调制传递函数,结合瑞丽判据获得精确光纤阵列分辨率的方法;对正方形光纤阵列与圆柱光纤(四边形排布与六边形排布)阵列空间分辨率随光纤尺寸变化进行模拟与分析.提出的方法与模拟结果可以用于ICF实验中光纤阵列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二维互注入锁相耦合振荡器阵列采用矩形栅格结构,可以实现无移相器的波束形成和扫描.矩形结构阵列相邻阵元相位差限制在[-90°,90°]内,当阵元间距为半波长时,其水平和俯仰波束扫描范围限制在偏离法线方向30°以内,论文提出了一种菱形结构的二维耦合振荡器阵列,给出了其相位控制方法,并对相位控制误差进行了分析,在对菱形结构的耦合振荡器阵列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后,给出了稳定条件,对阵列的稳定过程和相位控制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该菱形结构耦合振荡器阵列,在水平和俯仰方向上相邻阵元的相位差可达[-180°,180°],具有比矩形栅格结构更宽的波束扫描范围。  相似文献   

8.
一维TiO_2纳米阵列具有直接的电子传输通道,在太阳电池中作为电子传导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水热法制备的金红石相TiO_2纳米阵列作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电子传导支架,系统研究了TiO_2致密层引入对纳米阵列生长和组装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考察了TiO_2纳米棒棒长和TiCl_4水浴处理等对纳米阵列微结构和组装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致密层的引入有利于获得垂直取向TiO_2纳米阵列,纳米棒棒长的优化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分离和传导,而采用TiCl_4水浴处理TiO_2纳米阵列,不仅增大了纳米阵列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吸附更多的钙钛矿晶体和提升电池对光的俘获,同时TiCl_4水浴处理产生的小纳米颗粒有助于填补钙钛矿晶体与纳米阵列间的缝隙,促进更好的界面接触,从而抑制载流子传导过程中的复合,提升电池性能.在引入TiO_2致密层后,进一步采用0.1 mol/L TiCl_4处理的TiO_2纳米阵列组装的电池展现最优的光电性能,其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分别达到22.88 mA/cm~2,1.04 V和63.58%,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达到15.11%.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制备安培型免疫传感器电极系统,并利用A蛋白和硫醇白组装单层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设计传感界面,用于抗体的定向固定,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安培型免疫传感器.首先采用MEMS技术,在硅片上制备“Au,Pt,Pt”微型三电极系统和SU-8微型反应池;然后基于自组装技术,先在金电极上制备巯基乙胺自组装单层膜,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在巯基乙胺单层膜上组装A蛋白,再利用A蛋白对抗体的定向吸附作用实现抗体在金电极表面的定向固定.该传感器的研制以低成本、微型化、高度集成,以及实现“片上系统”生物传感器为目标.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与采用块体电极的传统传感器以及采用在电极上直接吸附A蛋白的抗体固定方法相比,该传感器体积小,与CMOS集成电路工艺兼容,对人免疫球蛋白(HIgG)的测定响应快(20s),线性范围宽(50--400μg/L),检出限低(10μg/L),并且易于实现传感器的阵列化和实时多参数检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钙钛矿材料CH3NH3Pb X3(X=Cl,I,Br)因其在可见光范围的吸光系数大、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采用低温化学水浴沉积制备出有序的Zn O纳米阵列,进一步在Zn O纳米阵列上旋涂不同体系的Ti O2,制备出Zn O/Ti O2复合阵列结构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通过改变Ti O2掺入体系探究电极的微结构变化和电池光电性能.研究表明,Zn O纳米阵列经过Ti O2浆料处理的复合体系组装的电池具有最优的光电性能,进一步考察Ti O2浆料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表明,当Ti O2浓度为0.1 mol/L时得到最佳性能,其组装电池的开路电压(Voc)达到0.93 V,短路电流(Jsc)为15.30 m A cm-2,填充因子(FF)为43%,效率(η)为6.07%.效率的提升主要是因为钙钛矿能深入Zn O阵列的间隙,同时在阵列的上部形成了均匀致密的覆盖层,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光俘获,同时抑制了载流子的复合.在Zn O/Ti O2浆料复合阵列结构优化浆料浓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纳米阵列采用Ti Cl4溶液进行处理,电池的光电性能得到大幅提升:Voc=0.99 V,Jsc=19.09 m A cm-2,FF=58%,效率η达到11%.性能提升的原因主要是Ti Cl4溶液对复合纳米阵列的处理,引入了小Ti O2纳米颗粒到Zn O/Ti O2浆料复合阵列结构中,有效地填补了阵列中的间隙,后续旋涂钙钛矿材料,阵列上部的钙钛矿覆盖层和间隙中的钙钛矿纳米晶,其光照后产生的载流子都可以与电子传输层有很好的接触,从而快速地经由Zn O阵列传导至导电衬底,此外小纳米颗粒的引入,也增大了电极的表面积,提高了对钙钛矿物质的吸附,增大了光俘获,因而电池的整体性能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胡磊 《中国科学(E辑)》1997,27(3):255-259
给出了求双周阵列的Hadamard积的特征理想的方法,该方法是Zierler和Mills结果的二维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稀疏均匀非同心电磁矢量传感器矩形阵列,针对该阵列提出了一种二维波达方向(2D-DOA)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算法.首先利用稀疏均匀矩形阵列的旋转不变性得到周期性模糊的2D-DOA估计,然后提出一种简易的非同心电磁矢量传感器的2D-DOA估计算法来解模糊,再通过一些三角变换得到高精度无模糊的2D-DOA和极化参数估计,最后推导了该阵列多参量估计的闭式克拉美罗界.本文所提阵列的稀疏配置使得在不增加阵元数和硬件复杂度情况下有效扩展了阵列物理孔径,且由于矢量传感器的使用获得了极化分集,使得2D-DOA的估计精度大大增加.此外本文方法能得到2D-DOA和极化参数之间的自动配对,更为重要的是该阵列使用非同心电磁矢量传感器构成,解决了同心电磁矢量传感器互耦严重、硬件设计困难的问题.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多参量估计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阻变存储器(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无源交叉阵列由于其结构简单、密度高、易3D集成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是RRAM实现高存储密度的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集成方案.但是无源交叉阵列中的串扰问题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本文从阻变存储器的集成、无源交叉阵列中的串扰现象出发,综述了应用在无源交叉阵列中的1D1R结构(one diode one resistor)和具有自整流效应的1R结构(one resistor),这2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抑制串扰现象的出现,从而避免误读.与有源阵列相比,必须对无源交叉阵列发展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才能够正确地评估其性能并实现商业应用,综述了当前无源交叉阵列常用的操作电压配置方案.最后,展望了RRAM无源交叉阵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引入了度量R0-代数和R0型Hilbert方体的概念. 从语义和语构两个方面建立了同时适用于命题逻辑系统L*与一阶逻辑系统κ*的近似推理理论,并得到了统一的完备性定理.  相似文献   

15.
电池功率可表述为自变量与伏安函数(因变量)的乘积.通过建立电池阵列功率函数,把阵列在最大功率下的"同工作点匹配"拓展为"线匹配".根据电池阵列失配损失的数学描述,给出了阵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匹配准则,证明了"线匹配"确实存在.在因变量匹配准则下用级数来研究不同电池,可得到级数表述中的各系数之比值恒为常数,给出类函数匹配方法.再以Lambert W函数为媒介,在类函数匹配方法和实际的电池电流方程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给出电池参数匹配方法,可实践指导电池阵列的"线匹配".最后给出了光伏阵列的匹配案例.  相似文献   

16.
阵列互耦、幅相误差以及阵元位置误差的综合影响会严重影响MU-SIC算法的测向性能.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由这3种误差引起的阵列误差校正问题.该文在已有的阵列误差校正算法(算法1)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互耦矩阵稀疏性的阵列误差校正算法(算法2)和一种利用互耦矩阵特殊结构的阵列误差校正算法(算法3).虽然3种算法具有相同的计算模式和理论框架,但后2种算法因利用了互耦矩阵的更多性质,从而提高了参数估计精度,而对于均匀线阵和均匀圆阵而言,算法3的优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文中还将上述3种算法推广应用于校正源方位存在偏差的情况,它们在校正阵列误差的同时,还可以补偿校正源的方位偏差.最后,分别在校正源方位无偏差和有偏差这两种情况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和比较了3种校正算法的参数估计性能.大量仿真实验表明,若能尽可能多地利用互耦矩阵的特殊性质,将十分有利于提高阵列误差的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一种有效的超分辨空间谱估计方法--虚拟阵列变换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超分辨谱估计方法-虚拟阵列变换法,该方法通过对任意阵列实施变换,有效地增加了阵元数目(实为虚拟阵元)。该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任意阵列稀面时的信号模糊问题,而且增加了可检测的信号源数及提高了阵列的解相干能力。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方位依赖阵元幅相误差校正的辅助阵元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有的阵列校正方法几乎都基于方位无关的阵列误差模型, 方位依赖的阵列误差校正一直以来都是阵列校正技术中的难题, 相关的研究成果报道得很少. 提出一种利用辅助阵元对方位依赖的阵元幅相误差进行自校正的新方法—ISM(Instrumental Sensors Method). 通过引入少量精确校正的辅助阵元, 该方法可以在多源情况下对信源方位和其对应的阵元幅相误差进行无模糊联合估计. 由于互耦和阵元位置误差均可以等效为方位依赖的阵元幅相误差, 所以该方法可以对多种阵列误差同时进行校正. 该方法适用于任意的阵列几何结构(包括均匀线阵); 而且其运算量小, 只需要参数的一维搜索, 不存在通常参数联合优化估计时的局部收敛问题. 此外, 该方法无需现有阵列校正算法中经常使用的阵列误差的微扰动假设, 更加符合实际的误差模型. 文中对新方法的估计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用Monte Carlo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阵列存在互耦误差时,由于理想导向矢量与实际导向矢量之间存在偏差,使得高分辨空间谱估计方法性能恶化.本文针对圆台共形阵列,充分利用其结构分布特性,以互耦矩阵呈复共轭对称分布为前提推导出了圆台共形阵列的互耦矩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模式对互耦矩阵进行分解,由此建立了两种基于圆台共形阵列的互耦误差自校正模型.两种模型均可以实现存在互耦误差时的圆台共形阵列DOA估计,且校正后的导向矢量与实际导向矢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另外,本文所提的互耦自校正方法具有较低的信噪比门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实了本文两种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为共形阵列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古代青瓷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DXRF探针测定了48个来自3个不同产地的4个古代青瓷窑址的瓷片的化学组成.接着用SOM神经网络对胎的主、次量元素化学组成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OM能正确地区分出瓷片的3个产地:龙泉、慈溪和杭州.由于两官窑的瓷片在主、次量元素化学组成上比较接近,使得它们的分类正确率仅为76.92%.于是,作者对两官窑瓷片胎的微量元素化学组成数据用同样的方法又进行了一次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分类正确率提高到了84.61%,说明两官窑的瓷片在微量元素上的差别比在主、次量元素上的差别要大,这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研究表明SOM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应用于古陶瓷的聚类分析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