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对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调查与评价、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仍然存在争议;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已基本形成三步调查法,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因子选取上多注重社会经济条件;地质旅游资源开发集中在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上,宏观上侧重分级、分区与开发模式研究,微观上注重具体旅游路线规划;地质公园是目前保护地质旅游资源重要的手段;如何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中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作用,探寻实现全域旅游,是未来关注的焦点;地质公园的建立目标与全域旅游的理念相辅相成,建议将部分地质公园的研究成果与全域旅游结合,促进全域旅游的实施,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对坎布拉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认为该地旅游资源层次较高、组合性好,为促进发展,有必要进行深度开发规划.对坎布拉风景名胜区的景点地域功能分区、资源开发组合模型和区内外旅游交通线路进行初步规划,并计算了坎布拉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3.
合理评价旅游资源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旅游资源实际开发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希望能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阳  郭威  查方勇  寇猛 《河南科学》2019,37(3):484-489
以陕西少华山地质公园太古宙片麻岩地质遗迹和花岗岩山岳地貌景观为评价对象,在对公园区域地质背景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类型.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少华山地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详细的评价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少华山地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等级为优,反映了公园突出的地质旅游资源禀赋,具备很好的开发前景.单项评价中科普价值评价最高,凸显了公园完善的科普展览与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5.
旅游规划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规划是地方行政部门或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和步骤,对旅游资源开发至关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对旅游规划的评价都是定性评价,对旅游规划进行定量评价的甚少,因而对旅游资源利用率  规划的评价缺乏一定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规划中诸多方面存在相当的模糊性,无法进行完全的定量评价,文章试着从旅游规划的设计、整体性能、实际应用等方面,应用模糊数学来对旅游规划进行综规范性    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乐山市是一座具有悠久旅游文化历史的城市,但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滞后阻碍了乐山市旅游业的发展.乐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个方面对旅游资源开发机制进行了合理的解析,弥补了乐山市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不足,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化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的关键是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评价及开发的原则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在西藏日土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以西藏日土地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在系统分析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经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各因子的相对权值并模糊打分.结合权值结果和得分,分析了旅游品质、主次因子和旅游潜力.评价结果表明,日土地区旅游品质较高,在生态容量和环境容量框架内系统有序地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现实可行.为进一步开发日土地区旅游资源提供了可行性论证和参考措施.  相似文献   

9.
孔庆馥 《科技信息》2006,(11):154-155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入手,探讨了旅游资源评价所涵盖的内容,尤其强调了旅游资源由于依托于宏观地理环境、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评价工作必须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清查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并利用ANP改良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的权重处理方式,对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丰富、质量优秀.其中,特级景源4处、一级景源15处、二级景源34处、三级景源80处、四级景源75处,旅游资源等级搭配较为合理;提出了深度开发10个旅游项目的设想,对太姥山旅游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晋陕峡谷中的大型蛇曲群体,完整系统地保留了黄河蛇曲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本文通过对该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旅游资源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地景及人文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进行评价,表明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达到国家级资源质量标准。并根据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适宜发展地质旅游的特点,提出了建设该国家地质公园的具体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2.
以定襄县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旅游资源的构成和特点,以利于今后对其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三清山旅游资源有三大优势:一是山景优美,尚处原始状态;二是山景水景洞景齐全;三是面向东部江浙沪的客源市场.因此,把三清山旅游开发的总体定位定为突出特色、立足区域、面向江浙沪、辐射国内外.  相似文献   

14.
以吉首大学图书馆旅游文献信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例,介绍了旅游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加强旅游文献特色馆藏的建设,提出了深度开发与利用旅游文献信息为旅游经济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重庆和成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重庆和成都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于地缘的亲近性和文化历史的渊源,成渝两地区域旅游发展有很强的合作优势和机会.本文介绍了成渝两地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论述了成渝两地合作优势,并对两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景和领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整合旅游资源 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分散开发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协调与合作,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圈的对策,以确保区城内各种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保护和整体性开发利用,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天然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中在一级评价项目和二级评价因子系统构成上对天然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出现偏差,不能较好反映其主要价值及为开发提供导向.为此基于其特殊性,本文提出天然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以体育活动的自然空间和条件为主要评价对象,以人与自然的体育关系为评价内容,按观摩与参与两大评价范围,突出环境价值及区分专业性与大众性的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天然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18.
永顺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永顺县旅游资源的整体特征分析入手,针对永顺县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大旅游”战略、旅游精品战略、旅游市场战略及塑造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新格局、整合优化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深化土家文化主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陵山旅游资源丰富,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旅游文化独特,开发利用价值大。通过对马陵山旅游资源特征和开发条件评价,提出了该区资源开发的战略设想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蓟县有许多优势,具备了开发的有利条件。在对该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该进行深层次开发,加强区际联系,加强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销以及对旅游交通及容量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