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元华  张爱红 《科技信息》2007,(30):299-299
植物是造园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在景观生态规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弊端,为此,笔者结合10年的园林设计、施工经验,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探讨,作为今后植物景观设计的参考准则,并进一步提出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多学科相渗透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沿海深淤盐碱地景观绿化施工中植物存活率低,影响施工整体质量问题,以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连云港)生态提升项目为例,针对其开展相关施工方案研究.在明确该工程项目规划部署的基础上,通过绿化填土排盐降碱施工,高大乔木、灌木、水生植物种植,绿化种植防冻处理,提出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证明,新的施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规范城市道路绿化交通安全功能,提高绿化植物对行车视线诱导的可靠性。【方法】通过驾驶员视觉特性分析,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以双向四车道为基本线型,构造两个数学模型; 一个是在不同设计速度下形成连续景观的直线段模型,另一个是在不同设计速度下形成最佳曲线曲率感知效果的曲线段模型。【结果】在道路直线段,车速分别为30、40、60、80、100 km/h时,使驾驶员形成连续景观感受的绿化植物种植间距(L)分别为1.74、2.32、3.48、4.64、5.80 m。在道路曲线段,车速分别为40、60、80、100 km/h时,使驾驶员保持对道路曲线曲率最佳感知效果的植物种植间距(L')分别为2.49、3.56、4.25、0.44 m。【结论】在城市道路直线段,以L间距种植绿化植物能达到最佳视线诱导效果; 在城市道路曲线段以相同设计速度下LL'的最小值间距种植绿化植物,能达到最佳视线诱导效果,同时保持较高的曲线曲率感知精度。  相似文献   

4.
建立城市景观设计方案竞争力评价模型,为合理选择城市景观设计方案提供依据.筛选能够从本质上反映城市景观设计优劣的指标,用AHP法建立评价模型,其中准则层指标包括创新性、可持续性、空间设计、方案表现等4个指标;指标层指标包括方法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生态、文化、社会、节约、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景观设施、色彩、技法、规范等13个指标.结果表明,城市景观设计方案的影响因素中,空间布局、生态、方法创新、社会、植物配置、景观设施等要素影响较大,应作为评判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优劣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长沙市某一实际工程的双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建立了地埋管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夏季影响埋管周围土壤平均温度的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钻井深度、钻井间距、钻井数量及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对土壤平均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钻井间距的影响尤为明显.最佳钻井间距应为4~5m,回填材料最佳导热系数为1.7~2.1 W/(m·K),钻井最佳深度为60~100m.  相似文献   

6.
以G85成渝高速公路(永川段)为例,探讨丘陵地区高速公路生态用地的帚观规划以及建设模式.在剖析公路景观中4个典型区域的规划模式及其植被配置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大尺度景观的设计理念:根据公路途经地域的不同,设计田园乡村绿化景观、山地丘陵绿化景观和村镇绿化景观,以展示沿途的田园风光、山地风景和村镇绿化景观;结合有色植物的合理配置,展示景观动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既满足行车视线诱导又满足防眩要求的中央分车带植物合理种植间距,以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方法】通过驾驶员视觉特性分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构建基于诱导行车视线的直线路段和曲线路段植物种植间距模型,计算不同速度下植物诱导视线的种植间距;以几何关系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DB 33/T 704—2013)构建公式,计算出基于防眩功能的植物间距,并与诱导视线的植物间距进行对比,得出高速公路中央分车带植物合理种植间距。【结果】基于植物诱导行车视线的直线路段,车速分别为60、80、100、120 km/h 时,使驾驶员形成连续景观感受的植物种植间距分别为3.33、4.44、5.56、6.67 m;曲线路段车速分别为60、80、100、110 km/h 时,中央分车带植物最佳视线诱导种植间距分别为3.33、4.44、5.56、6.11 m。基于防眩要求的直线路段植物种植间距为2.45~17.14 m,曲线路段为2.29~16.00 m。【结论】高速公路直线路段车速分别为60、80、100、120 km/h 时,既满足行车视线诱导又满足防眩要求的中央分车带植物合理的种植间距分别为2.45~3.33、2.45~4.44、2.45~5.56、2.45~6.67 m;高速公路曲线路段车速分别为60、80、100、110 km/h 时,中央分车带植物合理种植间距分别为2.29~3.33、2.29~4.44、2.29~5.56、2.29~6.11 m。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旅游的走俏,森林游逐被人所热爱.故而森林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作为森林系统的重要组成,是园林景观要素中唯一的生命体,是生态功能的主要承载者,在森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场地特征,以森林资源、历史文化等为基础,除保护森林景观的自然特征外,根据造园要求及人性化原则,合理布局规划分区,发挥植物的景观、空间及环境功能,对其科学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使森林公园的风景特色和景观质量得以提升,营造出符合人们审美和环境生态要求的植物景观是今后设计的重点方向.本文以福州清凉山公园景观规划项目为实际案例探讨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以期为今后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予以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杭州湾北部滨海地区进行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以金山鹦鹉洲湿地为样例,通过分析杭州湾北岸区域滨海湿地的特点,用列表的方式归纳了样地区域的植物景观营造模式,并对其中主要应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做出了相应的总结.结果表明,植物的生态特性对于湿地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柽柳、紫穗槐、合欢等植物可以在盐碱滩生长;湿地松、水杉等植物耐水湿,适合在滨水区域种植;以及一些园林设计中常用的观花类、观果类植物,例如合欢、木槿、南天竹、红豆杉等,可以为景观增加层次感.以上结果说明,只有在充分研究区域特点,了解植物的具体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再结合滨水植物的特性,才能设计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人工滨海湿地植物景观群落.  相似文献   

10.
旅游公路已经成为当今公路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旅游公路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是公路和周围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通过对沿黄河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景观构成和景观特点的探讨,提出景观建设理念,以期望给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左玲  陈利平 《科技资讯》2012,(19):135-136
高速公路景观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起到了安全驾驶、美化和环境保护的功能。本文阐述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总体设计原则,就中央分隔带、两侧带状景观、边坡景观、互通立交区、服务区的景观设计作了分析,并提出从安全性、生态性、观赏性和经济性等因素作为量化景观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公路边坡因水土流失引发的病害,实现红黏土边坡的生态防护,对生态轻型桩进行定义并设计。分析当地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结合有限元模拟,确定生态轻型桩尺寸,对生态轻型桩几何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生态轻型桩深度与土的湿度系数有关;孔径相同时,孔深与边坡坡度成正比关系、坡度相同时,孔径与孔深成反比关系,进而得到生态轻型桩的几何参数设计方法;吕梁地区红黏土边坡生态轻型桩几何参数为深度1.2m,孔径10cm,孔深80cm。为公路边坡生态轻型桩的尺寸设计及优化,提高行车安全,实现边坡生态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福州市罗星西路与青洲路环形交叉口改造工程,经多方案、多因素比选确定环形交叉口改为十字信号交叉口方案.详细分析了此城市环形交叉口改为十字信号交叉口案例,利用理论计算饱和度与Vissim仿真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在交叉口景观设计方面,提出渠化岛植树思路,分析了渠化岛植树的效益及适用条件,阐述了植树位置、树种配置、行车横向净距、行车安全净空及相应交通管制措施的要求,以适应特殊地区的交叉口景观设计,为渠化岛上等待信号灯过马路的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者遮阴纳凉.  相似文献   

14.
在黄土丘陵区对不同栽植深度的刺槐造林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差异较大,栽植深度以40cm~50cm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思小公路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思小公路绿化的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适应性四个原则。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对该公路附属绿地景观进行功能规划,划分为路内行车环境隔离景观带,路侧附属绿地景观带,道路节点、景点、景观块三个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的景观绿化植物进行了选择和配置,推荐适合其沿线绿化植物101种。  相似文献   

16.
以玉竹1a根茎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不同种栽直径、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与株高、平均单株叶片数、单位面积根茎产量不呈正相关,最佳密度是10cm"30cm,1a生玉竹根茎产量达到667m2为2332.8kg;种栽直径与株高、单株叶片数、单位面积根茎产量呈正相关,种栽直径1.1cm的平均单株根茎重量为0.1653kg,是种栽直径0.2cm的平均单株根茎重量0.1005kg的1.64倍,增加产量幅度达64.5%,因此,瘦弱细小的根茎不宜留种;播种深度与株高、单株叶片数、单位面积根茎产量不呈正相关,种栽播种深度为6cm是最佳播种深度,其根茎产量比播种深度14cm的增产111.2%,比播种深度10cm的增产44.2%,比播种深度2cm的增产36.1%。  相似文献   

17.
山区小流域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对山区小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景观建设应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集中于绿色景观建设,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增加大斑块和绿色廊道的面积.并以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山区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山区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特征,探讨山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认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与水生生物栖息场所需水量、污染物稀释净化需水量、景观功能要求的适宜水深和适宜水面面积等因素有关,据此建立了山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生态需水水深的计算模式,并用该模式对浙江省丽水市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生态需水水深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为丽水市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活体桩支护土质边坡,是利用活性植被材料,结合其他工程材料在边坡上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以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滑动和生态恢复,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改善和美化公路路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谈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存在的植物景现与自然景现的失调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时应以满足生态要求为基础,同时,结合美学原理,兼顾其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