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帕金森病是世界上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有约1000万名患者。这种疾病的特征是产生多巴胺(一种与身体运动协调能力相关的物质)的脑细胞减少,并伴有大脑的慢性炎症。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一些免疫细胞过于活  相似文献   

2.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日益增长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动物模型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开发新的诊疗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阐述了构建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这些模型的建立考虑了疾病的遗传背景、病理特征以及进程.传统疾病模型构建方法常常缺乏疾病特异性、表型稳定性和与人类疾病病理进程的一致性.得益于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如CRISPR/Cas9技术,我们能够更精确地模拟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得动物模型能够为药物开发和疾病预防策略的探索提供重要工具.本文还探讨了新的动物模型开发进展,这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环境因素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筛选新的药物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虽然目前的模型还无法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复杂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限制将会得到改善,并展望了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经过4年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CNT),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精准地模拟出了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病"是由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个理想的疾病模式,也是研究多基因突变病症的基础。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都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些疾病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筛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200年前帕金森病被详细描述报道以来,研究者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这一疾病的全部秘密仍未能揭开。1817年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是伦敦一名全科医生,他描述了6例"震颤麻痹"的症状,以此来定义一种神经疾病。除了他认为该疾病不会引起认知障碍以外,帕金森描述该疾病的症状及发展大部分沿用至今。"不自主震颤,伴随肌力下降、躯体前倾、慌张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帕金森病研究不断深入,生物标记物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帕金森病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则是建立在科学家数据共享基础之上的。"迈克尔·福克斯基金会资深副总裁马克·弗雷泽(Mark Frasier)说道。针对帕金森病的药物研究目前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多个基因靶点的发现以及针对其他疾病的药物的成功转化。临床试验证明,有许多研究成果能有效延缓甚至停滞帕金森病的  相似文献   

6.
疯牛病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病毒病)的一种,1985年在英国暴发的疯牛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发生疯牛病的分子机制是疯牛病病毒诱导细胞型朊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从富含?-螺旋的细胞型朊蛋白转变为富含?-折叠的疯牛病病毒,导致这种构象变化的原因目前仍然未知.这类传染性的神经退行疾病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禁止肉骨粉作为动物饲料明显地抑制了疯牛病的进一步流行,但是羊瘙痒病、水貂传染性脑炎和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朊病毒疾病的流行病学表明朊病毒已经并将持续存在于自然界,而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除朊病毒病外,多种神经退行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致病的原因都是由蛋白质异构引起的,因此阐明朊病毒疾病的致病机制对于其他神经退行疾病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回顾了几大类传染型朊病毒疾病的发生历史和现状,依据朊病毒的发生及传播特性指出朊病毒疾病不可能被根除并存在暴发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希彬  罗涌  李丰桥  王晓民 《科学通报》2000,45(22):2366-2375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帕金森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正引志世界各国神经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就。诸如涉及本病遗传基因的定位、早期诊断技术、神经保护治疗、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均有较大的发展,为人类认识和防治此类疾病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帕金森病在脑中的病理过程及运动性症状已经明确,但是疾病病因的相关细节及疾病的发展进程还非常模糊。帕金森病是如何发生的?重要性在帕金森病的症状发生前,神经元的损伤可能已经发生有20年之久。所以,在疾病获得临床诊断之时,改善疾病的治疗就太晚了。所了解的事实在运动性症状发生前,许多非运动性症状已出现很久了,其中包括睡眠障碍、嗅觉丧失以及便秘。但是科学家并不能判断有这些症状  相似文献   

9.
王含 《科学之友》2022,(5):70-7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称“震颤麻痹”,多发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中国,100 个中老年人中就有 1 ~ 2 个帕金森病人。帕金森病的伪装能力很强,是一种经常被误诊的疾病,在颤抖、行动迟缓、肌肉僵直等典型症状出现以前,通常有一个很漫长的前驱期。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帕金森病,并积极进行日常养护...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通过检测眼泪中的蛋白质,有望诊断人们是否患上帕金森病。将在4月下旬举办的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年会收录了此研究论文。论文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凯克医学院的马克·卢及其研究团队指出,眼泪中存在泪腺分泌细胞产生的多种蛋白质,正是神经促使了这些蛋白质的产生,而帕金森病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的神经系统包含成百上千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这些纷繁复杂的细胞极其重要且有个致命"弱点":一般不会再生,即一旦死亡,就永久失去。在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两类比较特别:视神经节细胞死亡导致的永久性失明,多巴胺神经元死亡导致的帕金森病。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患者将会越来越多。如何在体内安全再生出特异类型的神经元,用以治疗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是全球众多科学家一直努力的方向。日前,我国一项最新科学研究让人们看到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脑部疾病、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疾病和其他大脑疾病存在性别差异。当大脑中某些神经细胞停止工作并最终死亡,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疾病就会发作;而这些神经细胞的异常变化与血脑屏障的损坏有关。血脑屏障是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液进入大脑的屏障。最新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血脑屏障构建情况和功能可能也有差异,导致男性和女性关于上述疾病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小胶质细胞可以控制髓鞘生长以预防其发生退行性改变,这一机制帮助科学家更好理解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科学家历经数十年的研究仍然无法破解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为何神经元健康会出现损害。科学家长期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是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有害堆积,而这些蛋白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有助于神经元生长、修复和维持稳定。基于这种看法,科学家开发了靶向这些蛋白质的疗法,但临床试验证明这些治疗并不能很好地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这让科学家开始转向蛋白质毒性之外的其他破坏神经元健康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4.
, 《大自然探索》2012,(12):9-9
帕金森病(也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疾病。科学家最近发现,打一个简单的电话或许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侦测,这是因为在更严重的症状出现之前数年,追踪患者在话筒中声音的细微改变(包括震颤、呼吸及声音的其他虚弱表现).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     
<正>200年前,詹姆斯·帕金森在自己一篇开创性的论文中提出了被他称为"震颤麻痹"的疾病。200年后的今天,这种疾病被我们称为帕金森病。随着研究不断推进,我们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在帕金森病患者身上,除了典型的躯体特征:如身体僵直、震颤和曳行步态,我们还观察到其他现象:比如味觉的丧失、调节心脏的神经元的死亡等。比起躯体运动状态的异常,这些症状常常令患者经历更多痛苦,也往往发生得更早。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这些非躯体症状是否能作为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16.
中药山豆根的神经毒性:从人到动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的毒性研究 ,一直是我们所忽略的 .其实即便是我们的传统中医理论 ,还是强调“是药三分毒” .种种原因致使信奉“纯中药制作 ,无任何毒副作用”观点的人并非少数 .我们以中药山豆根为例 ,从临床患者与神经影像学改变到大鼠神经电生理及神经病理损害作一介绍 ,证实其对大脑基底神经核和海马的病理改变 ,提示其肯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即自然界一些化学及植物的环境暴露因素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 .同时认为对中药现代化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17.
正此类基因疗法的简便性和高效率使其极具潜力,有望治疗像帕金森病这样的神经系统疾病。近期,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付向东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文章表示,通过消解特定蛋白质,可使星形胶质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转变,从而逆转帕金森病小鼠的病例症状。而在更早些时候,来自中国科学院杨辉团队也以相似的思路完成了神经元转变,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Cell)。毫无疑问,这两大重磅研究为人类攻克帕  相似文献   

18.
封面说明     
<正>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造成老年痴呆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是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终止或延缓这种疾病的恶化.与正常大脑相比,阿尔茨海默症患病大脑皮质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鉴于神经元的退化和凋亡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中心环节,而脑部的神经炎症是导致神  相似文献   

19.
毛榕榕  田孟  徐林 《自然杂志》2009,31(3):148-152
近年来,基因、分子、细胞、影像等实验证据表明抑郁症是和应激密切相关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涉及情绪、奖赏、认知等高级脑功能。随着抑郁症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神经可塑性改变将成为揭示“抑郁大脑”的重要途径,为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脑——过去30年来,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以及运动神经疾病等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和农药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