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二仓 《中国基础科学》2007,9(4):14-15,封3
热声技术是基于热致声效应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将热能转化为声能,进而用于发电或制冷等.特别是热声发电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热发电技术,可将热能转化为声能并直接由直线发电机等换能设备产生电能.……  相似文献   

2.
汽缸·气缸     
汽缸或气缸 (下文中有时用“~缸”代替 ) ,是热力发动机 (简称热机 )的重要部件之一。《新华词典》对“汽缸”的解释是 :“往复式发动机或压气机中的圆筒状机件。有活塞在其中运动。”词典只收“汽缸” ,未收“气缸” ,在条目“内燃机”的释文中使用的是“汽缸” ,而在条目“蒸汽机”和“柴油机”的释文中使用的却是“气缸”。那么“气缸”与“汽缸”究竟是什么关系 ?是异形词关系 ,还是意义有所区别的两个词 ?要想搞清“汽缸”与“气缸”的关系 ,还要从热机所使用的工质谈起。所谓热机 ,是指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来的热能做功 ,也就是把热能…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热机——发电机发电方法,是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中间环节多,效率低。目前世界上热效率最好的热电站,采用了高温、高压、大机组等技术,最高时也只有42%。新的发电方法就是要简化能量转换的中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术语》2013,(1):62-62
隐身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是指武器装备规避声、光、电、热等探测设备探测,使敌方难以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技术。根据对探测信号控制的隐身技术可以分为有源隐身技术和无源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4):107-108
<正>一、高达声教授创立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新型教学机构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校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前的春天,高达声同志意气风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过千辛万苦,在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中,筹备创办了教研组。教研组的同志都是从哲学、经济学、中共党史教研组中抽出来的骨干教师。原有十名,后来陆续退出两名,实际从事教学的有八大员。在高达声同志的领导下开创了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自然辩证法学位课程。  相似文献   

6.
2013年2月,俄罗斯中部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一颗带着耀眼火光的陨石在空中爆炸解体后突袭了地球,无数建筑的玻璃瞬间粉碎,千名居民受伤。这位华丽的不速之客的残块在冰湖上砸出了一个巨大的冰洞,其余散如碎屑,随风而去。牵动全球神经的还有——俄罗斯政府曝光了被雪藏了30多年的"玻普盖钻石矿"。据报道,这是一个藏身于西伯利亚东部大陨石坑中的富矿,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钻石矿储量总和还多10倍。这两起轰动世界的消息,除了引起全世界又一轮陨石热之外,也将一个更为神秘的现象呈现于公众面前——陨石坑。  相似文献   

7.
<正>蛐蛐儿、蝈蝈儿、油葫芦……国鼾儿、牛鼾儿、蛤蟆鼾儿、蛐蛐鼾儿……这一只只一声声叫出来的,全是老北京生活的惬意图画。北京寒冷的冬季,您在北京街头见过这场景吗?一位路人拉开羽绒服,从怀里掏出个小瓶,里面蹦跶着一只蝈蝈;出租车副驾驶位,嘹亮的鸣叫声从储物盒里钻出来。他们都是京城中的爱虫人。而这项养虫的技艺,在"虫把式"的叙述中,有着分外别致的趣味。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4—5月,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第2 2 2—2 2 5次学术讨论会,与会科学家针对声空化物理及在核聚变和声化学等方面应用、生命起源与太空生命、生命科学中的单(个)分子与细胞内实时检测问题、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等4个备受科学界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一、声空化物理及在核聚变和声化学等方面应用  声能可以集中在液体中很小的声空化气泡内(微米量级) ,导致其内部产生高温(几千度以上)、高压(一千大气压以上)、高密度(接近液体的密度)的极端物理条件。在促进化学反应方面,这种声空化特性可起到重要…  相似文献   

9.
汽缸·气缸     
汽缸或气缸(下文中有时用“~缸”代替),是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的重要部件之一。《新华词典》对“汽缸”的解释是:“往复式发动机或压气机中的圆筒状机件。有活塞在其中运动。” 词典只收“汽缸”,未收“气缸”,在条目“内燃机”的释文中使用的是“汽缸”,而在条目“蒸汽机”和“柴油机”的释文中使用的却是“气缸”。那么“气缸”与“汽缸”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异形词关系,还是意义有所区别的两个词?要想搞清“汽缸”与“气缸”的关系,还要从热机所使用的工质谈起。所谓热机,是指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来的热能做功,也就是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动力机械。这个能量的转换,必须借助气体或蒸汽(水蒸气)作为媒介物质才可以完成,这些媒介物质在工程热力学中被称为工质。根据工质的加热过程是在机械内部或外部进行,人们把热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大类(虽然外燃机这个称呼不是很通行,让我们姑且称之)。内燃机中的工质是燃料(汽油、柴油和煤气等)燃烧产生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混合气直接推动热机的活塞做往复运动或叶轮做旋转运动。工质的加热过程是在发动机内部进行的,“内燃机”因此得名。属于内燃机的有:汽油机、柴油机、煤气机、柴油煤气机、燃气轮机、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等。外燃机中的工质为蒸汽。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在锅炉中燃烧释放出热能,水在锅炉中吸收热能后变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然后再进入热机做功。工质的加热过程是在发动机外部进行的,“外燃机”故此得名。属于外燃机的有:蒸汽机、汽轮机等。因为内燃机“~缸”中的工作物质是“气”(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所以应写成“气缸”;外燃机“~缸”中的工作物质是“汽”(蒸汽),所以应写成“汽缸”。“气缸”与“汽缸”两种写法的分工也是符合科技书刊中的一般使用习惯的。因此,《新华词典》应把条目“内燃机”中的“汽缸”改为“气缸”,把条目“蒸汽机”中的“气缸”改成“汽缸”,而条目“柴油机”释文中的“气缸”则保持不变。至于“汽缸”释义中提到的压气机,因为压缩的是空气,所以它的“~缸”也应该是“气缸”。值得注意的是《新华词典》1988年修订版只收“气缸”,在其他相关条目的释文中也只用“气缸”,而2001年修订版却是“气缸”与“汽缸”混用,反映出编写者对“气缸”与“汽缸”使用的举棋不定。另外,《新华词典》把“~缸”限定在了“往复式”发动机和压气机范围内,这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笔者经常与汽轮机打交道,深知它的外壳也叫“汽缸”,然而汽轮机不属于往复式,而是属于叶轮式。那么“气缸”与“汽缸”这两个写法可不可以合二为一呢?笔者认为不可,让它们各司其职为好。即使要合,也要写成“气缸”,因为“蒸汽”毕竟也是“气”的一种,“气”可以泛指任何一种气体,而“汽”一般特指水蒸气。《现代汉语词典》(1996)只收“汽缸”,而且在其他相关条目的释文中也只用“汽缸”。《汉语大词典(普及本)》(2000)也只收“汽缸”。从刚才我们的分析看出,这样做同样是不合适的。《辞海》在这方面就处理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吕安新  余隽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23-24,27
微纳米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微纳器件中,因此微尺度薄膜热容测试技术对于微纳器件热设计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薄膜热容测试的自对准双层悬空膜片结构——双层悬臂梁量热计,它主要应用于薄膜材料热容测量和微结构中的近场热辐射研究。同时介绍了双层悬臂梁量热计用于薄膜热容测试的几种测试方法,包括差式扫描量热法、热延迟时间法、脉冲量热法等。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中国术语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相关成果公布出版、术语工作开展、科研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还存在国内外术语信息沟通不够,对于中外术语事业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队伍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合力,术语事业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术语学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术语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中国术语事业发展可考虑与国家政策、国际发展相结合,与科学研究、市场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自然的观念来考察人类文化的发展,就把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纳入自然发展的整个发展之中,从而深刻揭示出人工自然对于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和改革作用机制,将文化发展的观念确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建设人工自然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3.
发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伦理学以当代人类整体发展实践提出的伦理问题作为对象。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和谐共生、人与自身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对发展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等基本伦理关系进行了新领悟和新治理。在领悟和治理这些伦理关系中,发展伦理学主要回答发展中出现的三大基本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进步非对称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来说,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但科技进步的非对称性问题的存在却使科技进步的正面作用和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若任其下去,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本文对科技进步的非对称性现象、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和科技进步非对称性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矫正和控制科技进步非对称性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女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很大的进步。古代妇女虽然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做出伟大贡献,但由于地位低下和缺乏教育,极少能够参与科技活动,对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作用相当有限。在我国引进和移植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阶段,女性最先投身于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技术创新的价值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观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观,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引和规约下进行的。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创新主体在解决创新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主要关注的是创新活动的经济价值,从而陷入了空前的价值困境。要走出价值误区,技术创新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摄下进行价值重构。“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人性化技术创新”的提出,就恰恰体现了对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叛逆,其实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回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术语进行标准化的需求也越发强烈,术语标准化的问题被各国提上日程。文章旨在简要介绍德国术语标准化的发展状况,希望德国这样一个先行者能对中国术语学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术语进行标准化的需求也越发强烈,术语标准化的问题被各国提上日程。文章旨在简要介绍德国术语标准化的发展状况,希望德国这样一个先行者能对中国术语学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确保休闲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全面协调的战略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原则,其中政府的作用和责任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发展伦理学视角的传统技术观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技术哲学关于技术问题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体现了不同层面上对技术观的反思.从根本上说,技术观的反思和批判应该遵循发展伦理学的解释原则,因为发展伦理学的尺度才是技术观批判的应有的尺度,也是解决技术如何发展问题的根本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