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树插干造林技术与杨树"三大一深"植苗造林技术相比,有不需挖树穴、造林成本低、节水抗旱、成活率高等优点。昭觉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杨树生长,近年来,杨树造林面积已占到昭觉县造林面积的一半以上,对昭觉县林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适宜的杨树插干造林技术,可以克服制约昭觉县杨树造林的不利因素,如果在昭觉县大面推广应用,将对昭觉县建设绿色生态县,深入推进"三棵树"林业产业化工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昭觉县地处高寒山区,是彝族聚居地,属于半农半牧区,绵羊是昭觉县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绵羊杂交改良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进展缓慢。自1986年以来,昭觉县为加快“半细毛羊生产基地”建设和确保国  相似文献   

3.
陈建军 《科技信息》2012,(33):49-50
旅游经济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昭觉县旅游资源为背景,剖析了昭觉县旅游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交通不发达,缺少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不规范;缺乏旅游资源整体包装,并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宗教旅游本质上是以游客为中心的相关行为主体在神圣与世俗交织而成的宗教旅游场域中进行的一种神圣与世俗的双重再生产活动。这种双重再生产包括神圣的世俗化生产与世俗的神圣化生产。在宗教旅游场域中互动的行为主体之间不仅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还从整体上归结为一个大写的"人",与宗教旅游场域中无处不在的神圣因素进行互动互构,从神圣因素中里获取资源,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生产方式是畜牧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对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昭觉县的洒拉地坡和解放两个乡镇的调查表明:昭觉县的畜牧业生产以草食畜为主、养殖面大、规模养殖程度低、养殖效益差,仍表现为传统型畜牧业,应加快其向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罗毅波 《大自然》2011,(1):8-12
2007年7月,我们研究组受云南兰友的委托对当时颇受争议的一个兰花品种——“大唐盛世”——是自然产生的变异品种(俗称“下山兰”或“下山草”)还是人工杂交培育的品种(俗称“科技兰”或“科技草”),利用分子手段进行了一次评估和鉴定。  相似文献   

7.
游客满意度作为衡量景区综合环境的主要指标之一,在景区管理和持续发展上意义重大。以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评论与游记数据,借助SPSS21.0、ROST CM6.0等软件,采用均值分析、IPA分析以及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水平整体较好,但在景区管理、环境卫生、厕所条件以及智慧服务等方面还需改进;皇甫山最为吸引游客的是品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质的森林生态环境。鉴于此,提出满意度提升策略,推动森林公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主题公园是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它的发展除了要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要关注顾客价值。我国要以最快速度打造一批像迪士尼乐园这样的主题公园,就要在提升产品价值、关注服务价值、优化形象价值、凸显体验价值四个方面下功夫,从货币、时间、体力与精神四个层面降低游客成本付出,在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游客价值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推动国内主题公园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凉山州昭觉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针对该县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对昭觉县47个乡(镇),畜牧资源、种草及畜产品生产现状的因子分析,获取了草业因子,猪、牛、羊产品因子,猪、羊资源因子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指出了一些发展好的乡(镇)各因子中得分,通过调查经验总结,对凉山高山区畜牧业的生产与现代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隋唐燕乐是声诗和曲子词孕育成长的土壤,作为音乐文学的声诗和曲子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燕乐,本文推断词的起源最早不会超过隋代;声诗和曲子词是相依共存的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为诗余”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六种紫花苜蓿当年产草量及品质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常规方法对六种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分析结果:德国苜蓿产草量最高为1985.06kg/hm^2,其次是和田苜蓿18281.25kg/hm^2,公主岭苜蓿最低为12250.31kg/hm^2。德国苜蓿与田苜蓿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39%和25.18%,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5.18%和26.07%,均优于其它四个品质;矿物质中钙、镁、铁、磷含量均居前列。德国苜蓿与和田苜蓿的株高适宜,根系发达,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能有效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3.
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与北方天然草地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放牧草地与农田存在本质的区别,农田是私有可再生自然资源,而北方放牧草地是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公共可再生自然资源,因此在草原地区简单套用农区家庭承包制存在严重弊病,承包以后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草原的“公地的悲剧”问题,这是导致我国草原近几十年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对于北方放牧草地,应主要由政府和管理部门承担维护产权排他性的责任;草原地区的家庭承包制应有所创新,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但不应鼓励以家庭为单位来利用,应在完成草原土地产权初始配置的基础上允许牧户自主治理,鼓励牧户合作生产;在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可能通过多样化的地方自主治理,实现放牧草地多功能优化管理,实现在利用前提下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放牧草地的长久治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案例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实地采样以及多相关利益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草–畜–人"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从"土壤–草界面、草–畜界面、草–畜–人界面"逐层递进的角度,充分识别并分析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以货币化的方式对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案例地的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现有政府统计价值的20倍,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提供牧民物质资料的生计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是比牲畜交易的商品价值更为重要的部分,也是传统的政府经济统计体系所忽略的部分。即使只限于畜牧业的价值,案例地天然畜牧业的价值仍为政府统计牲畜价值的1.6倍。因此,在国家推进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的背景下,政府应改善其原有的统计体系,更好地反映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并作为草原生态补偿核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天然草原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的背景下,草原旅游开发成为保持草原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首选途径,如何保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草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状况,阐述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草原资源利用、草原旅游产品开发、草原旅游科学研究等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草原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4~2006年在昭觉县洒拉地坡乡上游村开展了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改良本地黄牛,结果表明:西杂牛的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适应性、养殖效益明显高于本地黄牛,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