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nolide,PTL)对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感染细胞islk.219、SK-RG、BCBL-1增殖的影响。方法测定小白菊内酯对不同的KSHV感染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同时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处理KSHV感染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CCK-8、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处理KSHV感染细胞后的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小白菊内酯处理islk.219、SK-RG、BCBL-1的IC50浓度分别为21. 08μmol/L、10. 75μmol/L、13. 65μmol/L,随着小白菊内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islk.219、SK-RG、BCBL-1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克隆数明显减少(P0. 05),并使Bcl-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小白菊内酯能够抑制KSHV感染细胞系islk.219、SK-RG、BCBL-1细胞的增殖,可能作为治疗KSHV感染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0.1、1、10、50μmol/L)和细菌脂多糖(10μmol/L)作用后,细胞因子的mRNA(IL-6、TNF-α、Ptgs2、IL-1β、IL-10、MMP13与CXCL1)及蛋白(IL-6、TNF-α、IL-1β与IL-10)表达水平的改变.实验同时设立4个对照组,包括DMSO组、脂多糖组、DMSO+脂多糖组及阳性药Bay 11-7082+脂多糖组.结果:浓度分别为10和50μmol/L小白菊内酯稳定有效地抑制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在mRNA水平上,IL-6、TNF-α、Ptgs2、IL-1β、IL-10与MMP1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CXCL1 mRNA表达水平改变无统计学差异;在蛋白水平上,IL-6、TNF-α、IL-1β与IL-10的表达亦显著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白菊内酯有效抑制了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玉兰属20种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检验玉兰属植物酶谱分类的可靠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测定了该属20种植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并用排序方法对它们酶谱综合因子的相似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属20种植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均有显著差异,每种均有特征酶谱或以酶谱因子不同相区别.它们酶谱综合因子的排序结果与其形态分类相吻合,从而为该属植物物种鉴定、良种选育及其属下分类系统建立提供了酶学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牛膝菊属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在辽宁省的牛膝菊属两种入侵植物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quadriradiata)叶片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观测指标包括叶片形态特征(叶片的长、宽、周长、面积、长宽比、叶形指数和比叶重),解剖结构(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P)、海绵组织厚度(S)、P/S比值)及叶片的表皮特征(气孔的面积、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表明: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叶片的长宽比、叶形指数、单叶干重和比叶重差异不显著,而单叶面积为牛膝菊<粗毛牛膝菊,差异非常显著(P<0.01).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波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且下表皮数量多于上表皮的数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保卫细胞为肾形,气孔器类型为不规则形.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一层,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差异显著(P<0.05);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具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异面叶.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中脉仅有1束维管束,外有2层维管束鞘,属于C3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5.
以芦丁为标准品,检测波长为510nm,采用比色法测定5种茶用菊不同提取方法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5种茶用菊醇提法和水提法的总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怀菊的水提法总黄酮含量高于醇提法,其余4种茶用菊均为醇提法总黄酮含量高于水提法,水提法总黄酮含量怀菊最高,滁菊次之,黄山贡菊水提的总黄酮含量最少;怀菊、滁菊和亳菊的水提总黄酮含量较高, 3者更适合做茶用菊。 相似文献
6.
反式菊酸酯经臭氧化得蒈醛酸酯,然后在甲醇钠的甲醇溶液中发生差向异构,获得顺式蒈醛酸及它的半缩醛内酯的混合物,收率从原来文献报导的27%提高到60%。 相似文献
7.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8.
4-甲基伞形内酯(4-甲基-7-羟基香豆素,1)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香豆素类天然产物.本文以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Pechmann反应合成4-甲基伞形内酯(1).然后以4-甲基伞形内酯(1)为底物,分别经Mannich反应、乙酰化、Fries重排、O-甲基化、Baeyer-Villiger氧化、O-异戊烯基化和Claisen重排等反应步骤,合成了一系列4-甲基伞形内酯衍生物2~10.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发现新化合物4-甲基5-异戊烯基-8-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10)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IC50=28.58μmol/L),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IC50=41.25μmol/L),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录了内蒙古网蝽科Tingidae 网蝽亚科Tinginde 菊网蝽属TingisFabricius 的14种网蝽,其中2新种:黑毛菊网蝽Tingis (Neolasiotropis)nigra 和拟卷毛裸菊网蝽Tingis (Tingis) similicrispata,一中国新纪录种:米氏裸菊网蝽Tingis (Tingis) miyamotio Lee,1976.文中对内蒙古菊网蝽属昆虫进行了检索,并对新种进行了描述。新种模式标本存于内蒙古师大生物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蒙药嘎古拉-4汤中木香烃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25nm,柱温25℃.结果:木香烃内酯在0.20~1.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嘎古拉-4汤中木香烃内酯的加样回收率为99.73%,RSD=1.545%.结论:本法简单、分离度好、准确,可用于嘎古拉-4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菊网蝽属Tingis Fabricius 12种网蝽的雄雌成虫体表感觉结构(包括瘤突及感觉窝等)植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揭示了该属昆虫体表感觉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网蝽成虫体表感觉结构不仅在不同亚科、不同族、不同属之间有所区别(Rodrigues 等,1982),而且在亚属和种的水平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内蒙古菊网蝽属的两个亚属Neolasiotropis 和Tingis 之间,主要区别表现在瘤突的疏密、间距、感觉窝的数目以及感觉窝内小突起的形状和排列形式、无感觉结构光滑区的形状等方面;在同一亚属的不同种之间,相近种之间感觉结构的差异不明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用HPLC法测定十三味红花丸中木香烃内酯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4.6mm × 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64:36);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25nm.结果 木香烃内酯进样量在0.2008μ g~1.204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制剂中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为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快速的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分析,色谱柱:BEH Shield RP18(2.1 mm×100 mm,1.7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柱温35℃,在22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分别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U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指纹图谱明显不同,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表明采用UPLC法测定雷公藤制剂指纹图谱专属性强,检测速度快,分离度好,可结合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测定全面控制雷公藤制剂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4.
光学纯5-氧基-4-取代丁内酯NM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系列光学纯5(l氧基)4取代丁内酯的1HNMR和13CNMR数据,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对结构以及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缘2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2种风毛菊属(Saussurea D C.)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齿风毛菊(S.katochaete)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2n=2x=32=10m 16sm 6st,而弯齿风毛菊(S.przewalskii)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2n=2x=32=10m 22sm.根据Stebbins 提出的核型分类原则,这2个种的核型分别为3B和 2B型. 相似文献
16.
4种耐风沙盐碱植物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导管分子离析及光学显微技术,对榆属3种植物与胡颊子属植物沙枣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构学研究.结果表明:栓皮眷榆、蒙古黄榆、白榆和沙枣离析导管分子在风沙盐碱的恶劣环境下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各自的适应性.榆属3种植物导管分子侧壁均为螺纹加厚,纹孔为对列-互列型,但导管分子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呈反比.沙枣导管分子侧壁为全面加厚,纹孔为进化的孔纹,直径远大于榆属3种植物.分析表明,沙枣最适宜沙地种植,可用来做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7.
锂电池电解质溶液对锂电池的循环效率、工作电压、操作温度和使用寿命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是锂电池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1].LiBF4是目前锂电池液体电解质的常用盐类,其与有机溶剂的相互作用和正负离子间的缔合必然对锂电池液体电解质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利用红外、拉曼光谱技术, 研究了不同浓度下LiBF4/γ-丁内酯溶液中的离子缔合和离子溶剂化,并运用量子化学计算了离子对的构型. 相似文献
18.
锂电池电解质溶液对锂电池的循环效率、工作电压、操作温度和使用寿命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锂电池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1] .LiBF4 是目前锂电池液体电解质的常用盐类 ,其与有机溶剂的相互作用和正负离子间的缔合必然对锂电池液体电解质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红外、拉曼光谱技术 ,研究了不同浓度下LiBF4 /γ -丁内酯溶液中的离子缔合和离子溶剂化 ,并运用量子化学计算了离子对的构型 .实验所用LiBF4 和γ -丁内酯 (BL)均按标准方法提纯 ,拉曼和红外光谱分别在美国NicoletFT -NEXUS红外和拉曼光谱仪上测定 … 相似文献
19.
针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采用GB5009.33—2010盐酸奈乙二胺法测定了福州市民经常食用的豆芽、上海青等五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五种蔬菜热烫水煮后,亚硝酸盐含量均下降,其中快白、豆芽降低显著,分别下降了72.1%、63.0%,其次是油麦下降42.9%、韭菜下降了36.4%,最少的是上海青,下降了14....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产鲜活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每月分别检测其汤汁中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糖原含量,以探明这3种主要呈味物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4种贝类的呈味氨基酸含量在1—4月份较高,特别是2—3月份的质量含量均在2000 mg/kg以上,而6—8月份间的杂色蛤、皱纹盘鲍、褶牡蛎以及9月份的缢蛏的呈味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在呈味核苷酸含量方面,4种贝类在1—4月份含量较高,特别是缢蛏和杂色蛤的含量均大于400 μg/g,而7—10月份的含量相对较低;同时,4种贝类的糖原含量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在2—4月份较高,9—10月份则较低。可见,4种海洋贝类在呈味物质的含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冬春季节高于夏秋两季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