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效生物活性肥料在小麦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用高效生物活生肥料,尤其是固体型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照和等量,N,P,K化肥。它比对照增产34.3%,比等量N,P,K化肥增产12.6%;浸种和叶喷也较对照有可提高分别增产6.7%和3.9%。  相似文献   

2.
黑土区大豆适宜NPK肥料用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过NPK不同用量的试验,阐明目前黑土区大豆生产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N35kg、P20530kg、K2020kg。施磷配合条件下,施氮增产23.5%;施氮配合条件下,施磷增产13.7%。尽管大豆本身能够固氮,但增施氮肥仍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由于磷素的土壤积累,磷肥的用量及增产作用已经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大豆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73.3%—79.0%。图3,表7,参3。  相似文献   

3.
低平易涝地不良的耕层土壤环境,是作物高产稳产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为作物生育和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和作物合性能,大豆增产15.1%、玉米增产17.6%,是改变低平易涝地低产面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亚麻施钾效果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方法,在摸清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前提下,平衡施肥。增施钾肥后原径增产3.4%~27%,长麻率提高,纤维强度提高15.3%~23.2%。  相似文献   

5.
花生施用硅肥增产效果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施用硅肥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各处理比未施硅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极显水平,且能增果增重,提高饱果率、出米率。每667m^2施硅肥30kg~40kg,增产效果极显,达20.03%~24.71%,增纯收益137.76元~168.80元,投入产出比为:1:11.48~1:10.55。表4。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施氮量水稻吸肥特点及增产效果的研究,表明水稻植株含氮、磷量生育前期高于后期,随着氮量的增加,植株氮、磷含量明显增加;从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总量来看,至灌浆期,氮、磷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积累总量的70.1%和69.7%。  相似文献   

7.
在黑龙江省的条件下,利用地膜覆盖,研究小麦的增产潜力的原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小麦覆膜可增产24% ̄41%,这一点与其他省份的研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和分析了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重茬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可促进大豆出苗,增加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根瘤回氮作用增强,两年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37.5%和58.74%,分别增产5.43%和25.86%。图6,表1,参13。  相似文献   

9.
作物增产素增产机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物增产素是系列作物增产叶面肥,包括小麦增产素、棉花增产素、花生增产素、蔬菜增产素(又分叶菜类、果菜类、块根类)等。利用大田观测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小麦增产素、玉米增产素、棉花增产素、花生增产素、蔬菜增产素的作物增产机理,分析了作物增产素对作物生长要素争生产要素的影响。表4.参1。  相似文献   

10.
大棚黄瓜嫁接栽培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以黑籽南瓜为砧木,“长春密刺”黄瓜为接穗的嫁接苗在大棚早春栽培中的采摘周期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嫁接苗长势及产量指标均高于自根苗;嫁接黄瓜瓜果膨大速度快,采摘周期比自根苗缩短1.5天,增产49.3%。黄瓜嫁接栽培是大棚黄瓜早熟的有效措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图1,表3,参2。  相似文献   

11.
北部黑土区旱年大豆适宜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氮磷钾的不同组合,对氮磷钾施用量的配比与北部黑土区旱年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及对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施肥与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满足磷钾肥施用量时,以氮肥施用纯量为75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当满足氮钾肥施用量时,以磷肥施用纯量为9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当满足氮磷肥施用量时,以钾肥施用纯量48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对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高大豆产量所需的施肥量为:N78.3kg/hm^2、P2O5 83.3kg/hm^2。通过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计算,得出经济效益最高的处理对应的施肥量为:N75kg,/hm^2、P2O5 90kg/hm^2、K2O 48kg/hm^2,相对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45kg/hm^2、P2O5 60kg/hm^2、K2O 48kg/hm^2。最终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将北部黑土区大豆最佳施肥量定为:N60kg/hm^2、P2O5 75kg/hm^2、K2O48kg/hm^2,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25:1.56:1。图3,表4,参14。  相似文献   

12.
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有增强作用,钾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产量随着施K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纯K量150kg/hm2时,高油品种东农434产量达2727kg/hm2,高蛋白品种黑农35产量达2651kg/hm2。施钾有提高大豆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表4,参6。  相似文献   

13.
结合梅河口市商品粮基地1980—2007年的农业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近30a的气候数据,分析了梅河口市粮食生产的各类影响因子,结果发现粮食总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平均单产的波动。1980—1995年,在粮食总产量构成中,水稻和玉米所占比例变化较大,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5年以后玉米产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占了50%以上;单产的波动也较大,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玉米增幅最大,达到41.21%,其次为水稻,为39.78%,大豆为34.93%。同时通过对近30a的粮食单产量与当年4—9月的平均降雨、积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的消耗量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梅河口市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4—9月份的积温、化肥的消耗量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图6,表3,参16。  相似文献   

14.
磷肥与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有效磷含量很低的土壤中,施磷能够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其籽粒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2287.9 6.5x-0.03x2;并且施磷能够增加大豆蛋白质含量1.0~1.5个百分点,蛋白质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1015 3.8x-0.017x2;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高度负相关,如果以生产脂肪为目标,那么大豆脂肪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427.4 0.7x-0.0038x2。表4,参4。  相似文献   

15.
长期培肥对农田暗棕壤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土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暗棕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大豆土壤微生物量C、N动态变化,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量及qMB值,增强了农田暗棕壤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农田暗棕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16.
黑土长期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24年8个轮作周期,在黑土上长期不施肥(CK)情况下,作物产量下降了8 2%,单施有机肥(D1)产量增加了9 6%,;单施化肥(N1P1K1)产量增加了31 6%;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D1N1P1K1)条件下,产量增加了43 0%。施肥对小麦的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玉米,对大豆产量的贡献率最低。氮肥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磷肥,钾肥对产量的贡献率最低。表2,参3。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粮食单产通道模式及施肥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省1949~2005年粮食单产为原始数据,引入产量通道概念分析了辽宁省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1980~2005年辽宁省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施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单产通道对分析单产的变化趋势辅助作用很强;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钾肥用量持续增加,磷肥用量有所下降,复肥用量呈大幅度增加;农用化肥施用一定程度上推动粮食单产的提高,但无法改变气候等外界条件引起的粮食单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农业部规定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的3414试验方案",在通海县杨广镇进行了洋葱氮、磷、钾配方施肥效应试验,基于试验观测数据,建立洋葱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单因子和多因子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458.25 kg·hm^-2-485.85 kg·hm^-2、337.5 kg·hm^-2-455.53 kg·hm^-2和0 kg·hm^-2时,洋葱最高经济产量可达84914.1 kg·hm^-2。在前作为烤烟的土壤条件下,适当增施磷肥,不施钾肥即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应遵循"稳氮、增磷、控钾"的施肥原则进行配方施肥。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9.
钙素营养对大豆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素营养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从大豆对钙的吸收及钙在大豆植物体内的分布,钙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钙对大豆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我国大豆钙素营养研究较少,探讨大豆钙素应用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生产指导意义。参24。  相似文献   

20.
化肥施用对黑龙江省黑土区近50年粮食产量的贡献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及其典型市县为代表,分析了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近50年农田粮食产量的动态变化及化肥施用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粮食总产还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其总的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加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从南到北(即由双城—海伦—克东)逐渐递减,据粗略统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后,其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比以前平均增加为:黑龙江省104%,双城市242%,海伦市126%,克东县105%。近30年,黑龙江省和海伦市化肥施用量的变化趋势也是递增的,化肥的施用能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但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逐渐下降的,黑龙江省每千克化肥生产的粮食数量平均由20世纪70年代的15.7 kg下降到目前的9.3 kg,海伦市由70年代的34.7kg下降到目前的8.4k。图3,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