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压应力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常常受到各种形式的应力,分析了压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并从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分布的分维值不受压应力影响,但压应力会引起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和非饱和土的进气值的改变,从而影响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2.
预估打桩引起邻近结构物桩基位移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地层中增加了打入桩桩身体积与向外挤压移动的体积相等的几何原理,提出了一个考虑被挤压移动的土体与近邻结构桩基共同作用的求邻近桩基位移的新方法,最后,以上海市重点市政工程之一的蕴藻浜大桥重建工程为实例,与实测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张行  廖凤琴 《科技信息》2013,(12):365-366
本文分析总结了巫山至奉节高速公路沿线红土分布规律、典型地质剖面特征及其自身的工程性质。红土物理力学性质受地理位置、形成条件等因素影响。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分析红土的成分及其微观结构(表现出团聚效应),指出红土的宏观工程性质是由其成分及微观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水土作用中铁对土体结构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水-土体系中铁与水溶液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深入探讨了铁的含量、存在状态对土结构强度的影响机理.并指出,实验过程中土中的总铁含量和土体结构强度随着浸泡时间呈波浪状起伏,其原因是实验环境(水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含量、水-土体系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等)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沉桩挤土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沉桩挤土效应的有限元计算,考虑到桩周土体由于桩桩贯入引起的挤土效应,选和了修正剑桥模型作为土体本构模型,通过相应的试验,拟合出挤土作用对土作用土体初始弹性模量影响的计算公式,确定了土体本构模型和其他相关的计算分析参数,对2个试验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土体的塑性性质和桩体贯入过程的挤土效应对分析桩周土体的应力和变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半解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沿轴向和横向解析、竖向离散的半解析方法求解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问题;将轴向解析函数取为梁振型函数,横向解析函数取为形状类似于高斯曲线的负指数函数,建立了土体和衬砌的半解析函数,通过对一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可和在;采用的半解析方法能较好地分析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和隆起以及沉降槽在纵向和横向的分布规律,计算方便,是一种可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抗剪强度是土体重要力学指标之一,在地基承或力土坡和路基稳定性评价中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最重要的基本力学参数,通常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不同剪切实验方法求的相应的强度指标,为设计计算和分析提供依据。本文对某滑坡堆积土体在不同的物理状态下制样,进行三轴剪切实验,分析探讨土体的强度指标与含水平,密度及粒度含量的关系,以期为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体中电现象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5种主要的土体电现象,及其在加筋,固结,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土 的电渗固结进行了理论分析,由此得出: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孔压消散加快,随着时间的增加,孔压可以达到负值,另外,土体固结度增加,相应的土体电动固结后的含水量低于加载固结,这些结论与NettletonI.M.的一系列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秦莞臻 《河南科学》2007,25(6):954-956
运用粘弹性模型理论揭示了土体动力参数都可以通过做土工实验得到的静力参数表示,说明了土层动剪应力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其解析解.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对孔隙水压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土颗粒之间胶结特性影响的土体剪胀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土体结构性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不仅论证了土体的结构性对剪胀性、孔隙水压力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也验证了模型在饱和软粘土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土壤退化的概念,总结了土壤退化的种类、原因和土壤(地)退化的后果;分析了我国土壤(地)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土壤退化的状况,指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中山西高原被侵蚀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土壤及土壤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共识。为了更好地增强人们保护土壤的意识,本文综述土壤的概念、作用、特点、当前中国土壤类型、当前土壤为什么会“不清洁”、土壤污染现状及该如何保护土壤资源等,以期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泥质海岸防护林对滩涂土壤盐分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苏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和水杉(Mte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不同龄级林分对林下土壤盐分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海防林能通过抑制土壤蒸发、促进土壤渗透及林分自身的物质循环等途径,减少土壤库中的盐分输入,增加土壤库中的盐分输出,从而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海涂土壤的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并参照国内外土壤的最新分类成果,拟出海涂土壤的系列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利用这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我国海涂土壤进行了定量化系统分类尝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土壤微藻改良贫瘠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自然条件下肥沃土壤中的微藻接种到贫瘠土壤中,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显示:黑暗条件下的微藻在30d内进入休眠状态或死亡;在光照条件下,微藻的数量在第30d以后迅速增殖,随着藻类的生长,土壤pH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且藻类数量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至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微藻能改善贫瘠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上述结果可为藻类用于农业生产和沙漠治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大尺度(中国)范围内,季风和降水等因素可能对土壤中挥发性元素汞和硒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表层土壤中汞和硒差异的关键因子及其贡献率仍未知.分析了干、湿沉降,微生物挥发作用对土壤中汞和硒积累的贡献,结果显示表层土壤汞和硒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全国尺度上,湿沉降对表层土壤中硒的贡献率达到91.5%,对汞的贡献率为4...  相似文献   

17.
藻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完全蔽光和正常光照两个对照实验组,研究了光照、植物和藻类3个因子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灰、微生物的影响,由极差分析知,混合藻对有效磷的变化和微生物数量的提高起主导作用。作者认为在80d内,混合藻类是藻类数量和有机质变化的主要原因;80d后,光照起主要的作用,在各处理组中,混合藻和光照的作用都强于植物的作用。土壤藻类对土壤肥力有明显的影响,与高等植物共同作用,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福建省旱地土壤的水肥状况,认为土壤存在着退化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土壤水分性质不良和土壤养分亏缺,分析数据表明,这区旱地土壤潜在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土壤氮,磷,钾养分供供应不足,土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土壤有效水库容有限,供水能力差,这容易导致和进一步加剧该区干湿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的夏秋季节干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土壤水肥状况的原因和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起,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实施人工模拟增温和降水改变实验,2013年7月采集实验区土壤样品,监测土壤物理特性(土壤粒径和pH值)以及碳组分(全碳、有机碳、可提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增温显著改变0~20 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增水和减水显著提高和降低0~20 cm土壤含水量,但不影响土壤温度。2)在0~10 cm土层深度,增温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增水降低土壤可提取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减水显著增加土壤黏粒比例和可提取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砂粒比例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10~20 cm土层深度,增水显著降低土壤可提取有机碳含量。3)增温和降水改变对土壤测定指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体格局发生趋同主要是因为降水改变,而不是增温。结果表明,在未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降水持续增加的情景下,土壤黏粒比例和可提取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可能会进一步对高寒地区的植物生产力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海拔异质性.结果表明:各海拔梯度土壤均为偏酸性土壤,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较丰且在较高海拔位置处含量较高,各海拔高度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较低,全磷含量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缺或极缺水平,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各土层的土壤脲酶、磷酸化酶与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单一的土壤酶活性指标不能很好地代表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