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瑞芳 《科技信息》2012,(17):348-348,350
在粉煤灰、矿渣粉双掺高性能混凝土中,矿渣粉和粉煤灰双掺可等量或超量取代水泥,大大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因温度应力而造成的混凝土裂缝;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易泵送,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新拌混凝土内聚性,改善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增大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大流动性C60混凝土的试配技术。通过普通材料掺加优质粉煤灰利用高效减水剂,我们成功的配制出大流动性C60混凝土,为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施工配合比,也从而为普通材料配制大流动性高强混凝土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武汉地区的原材料及通用的工艺方法,研制成功了可实施的大流动性超高强混凝土;以优化后的超高强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研究水泥等级、胶凝材料用量、掺合料种类、水胶比、减水剂用量、减水剂品种、粗骨料最大粒径、砂率、养护龄期等配合比参数对100—140加Pa超高强混凝土强度及流动性的影响,为推广强度极高,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良好的超高强混凝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五星级酒店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箱型钢管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60.箱型钢管内混凝土浇筑采用顶升施工工艺,这就要求混凝土不仅要达到高强度要求,而且还要具有高流动性.针对在甘肃省首次使用C60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配置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詹思 《科技资讯》2013,(27):42-43
不分散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流动性,由于水下混凝土一般不允许振捣.因此,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考虑其流动桂和抗分散性.本文以围堰水下混凝土为例,介绍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工作性能良好的自密实混凝土,通过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4种测试方法进行了混凝土流动性的试验研究,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了粉煤灰、高效减水剂掺量等因素对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黏性、抗离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水剂掺量是影响拌合物流动性与黏聚性的主要因素,配制时要主要考虑水胶比是影响黏聚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减水剂掺量为0.8~0.9时,流动性和黏聚性最好.水胶比为0.32时,黏聚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堆石混凝土(rock-filled concrete,RFC)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浇筑过程中所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的流动性能和填充能力的影响。该文采用大粒径玻璃球模拟实际石块,设计了L型有机玻璃箱进行RFC的模拟浇筑实验。分别采用流动性不足、流动性适中以及流动性较大三种不同流动性能的SCC进行浇筑实验,并分别对其填充性能和骨料含量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C的填充性能随着其流动性能的增加而增加;流动性不足以及适中的SCC的骨料含量稳定性较高,流动性较大的SCC的骨料含量稳定性较低;在RFC施工条件不好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SCC的流动性,牺牲一定的骨料均匀性来保证填充密实。  相似文献   

8.
通过10组超高强混凝土棱柱体单轴受压试验,探讨了砂率、水胶比、钢纤维和材料组成与用量等对超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胶凝材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而相应增大粉煤灰用量,混凝土的流动性及抗压强度得到改善;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成本,对强度没有特别不利的影响,但混凝土流动性降低较多.  相似文献   

9.
郭洪涛 《科技信息》2010,(11):339-339
传统的干硬性混凝土是靠压捣来实现密实,塑性混凝土靠振捣密实;减水剂的出现,使塑性混凝土变成可流动性、大流动性混凝土,可进行泵送施工,易于振捣,从而可提高施工效率;超塑化剂的研究与发展,使高性能混凝土可达到免振、自流平、自密实的状态,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与水平。现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实例,简要介绍免振捣混凝土性能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郭超 《科技信息》2007,(12):67-67
1.混凝土组成钢筋混凝土主要材料之一的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是高强、轻质、耐久(抗磨损、抗冻融、抗渗)、抗灾(地震、风、火〕、抗爆等。1.1高性能混凝土HPC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所谓高性能:是指混凝上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流动性等多方面的优越性能。从强度而言,抗压强度大于C50的混凝土即属于高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差异,在再生混凝土中添加合适比率的粉煤灰、矿粉、硅粉掺合料,分别研究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改变状况。通过改变掺合料对水泥的取代率、水灰比两个参数,共设计21组试验方案,制作63块试块。通过对再生混凝土拌置过程的观测和试块标准养护28 d后的抗压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添加粉煤灰,可以明显提高新拌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和保水性;添加矿粉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且流动性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水灰比下,矿粉取代率较高的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强,水灰比较大时,添加矿粉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值明显升高,且替代量越多,强度增大越多;硅粉的添加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当水灰比较大时,添加硅粉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值明显升高;无掺合料的再生混凝土试块和掺有3种掺合料的再生混凝土试块的抗压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破坏形态均属于黏结面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迅速发展,由于各个地区的原材料和施工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再加上商品混凝土具有坍落度高、流动性大和大量掺用外加剂等特点,从而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裂缝问题,就比普通混凝土更加容易出现。本文就商品混凝土应用过程中裂缝的控制、裂缝的处理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福建省粉煤灰作为细掺料 ,以高效减水剂、增粘剂、引气剂和膨胀剂研制成复合外加剂 .成功配制出流动性好、穿越钢筋能力强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塌落筒、倒塌落筒仪、L型流速仪、Orimet流速仪和实际浇筑钢筋混凝土框架以综合测试其新拌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测试表明 ,该自密实混凝土较好地解决了混凝土高流动性与材料抗离析性之间的矛盾 ,满足免振捣的施工要求 .  相似文献   

14.
浅谈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俊 《科技资讯》2013,(3):62-63
对于不分散混凝土而言,其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分散性。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水下混凝土时一般是不允许振捣的,所以,在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分散性这两大因素。本文就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问题对原材料技术指标进行了探讨,对其配合比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就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试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流动性及强度的主要因素,讨论了CF-WF骨料级配理论在骨料级配优化中的应用.在CF-WF骨料级配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粗细骨料混合后的骨料空隙率分析及其与粗糙度因子(CF)和工作性因子(WF)的关系,研究了骨料空隙率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及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粗细骨料混合后的空隙率越小,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好,混凝土的强度越高.粗细骨料混合后的空隙率是衡量混凝土骨料级配优化的核心指标.通过多种不同粒径范围的骨料混配、骨料整形等措施,降低骨料混配后的空隙率是骨料混配及优化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刘维珩  王蓉 《甘肃科技》2014,(10):101-102,129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良好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结性、保水性都要符合技术指标。只有良好的和易性,才便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并能获得均质密实的混凝土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郭迎军 《科技资讯》2010,(12):88-88
通过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实验研究表明,将粉煤灰应加入混凝土中,在使用剂量较大的减水剂、引气剂条件下,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强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还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相似文献   

18.
掺粉煤灰的C80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和泰大厦的部分结构中,这种混凝土的特点是高强、高流动性、高弹性模量、低收缩和高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以混凝土外加剂分子设计原理为指导,以绿色化学为基础,研究了新型羧酸类接枝聚合物保坍剂的清洁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复合引发剂(K2S2O8 30%H2O2)替代BPO(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以水替代有机溶剂,通过一釜多步串联反应,实现了混凝土保坍剂的清洁生产,彻底消除了传统反应性高分子生产工艺对环境的污染,采用该工艺合成的产品在较低掺量的情况下(为水泥重量的0.05%)与传统的萘系减水剂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保塑效果:对于初始坍落度为12—14cm的低流动性混凝土,1h坍落度保持率基本在85%左右;对于初始坍落度为19—24cm的大流动性混凝土,新拌混凝土坍落度2h基本不损失,该产品并已在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磷渣超细粉的比表面积大于6000cm2/g,它和矿渣细粉一样都是玻璃态物质。通过对磷渣超细粉和矿渣细粉的比较研究发现,磷渣超细粉取代部分水泥后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按磷渣超细粉275kg/m3、普通硅酸盐水泥275kg/m3、水胶比0.26、超塑比剂9.7kg/m3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为240mm,28d抗压强度为101MPa,氯离子扩散系数较普通水泥混凝土降低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