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 two-level data set consists of entities of a higher level (say populations), each one being composed of several units of
the lower level (say individuals). Observations are mad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whereas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ggregated
from individual data. Cluster analysis with subsampling of populations is a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individual data that
aims at clustering populations rather than individuals. In this article, we extend existing optimality criteria for cluster
analysis with subsampling of populations to deal with situations wher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the mean of individual
data. A new criterion that depends on the Mahalanobis distance is also defined. The criteria are compared using simulated
examples and an ecological data set of tree species in a tropical rain forest. 相似文献
2.
Irene Charon Lucile Denoeud Alain Guenoche Olivier Hudry 《Journal of Classification》2006,23(1):103-121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 distance defined over the partitions of a finite set. Given two partitions P and Q, this distance
is defined as the minimum number of transfers of an element from one class to another, required to transform P into Q. We
recall the algorithm to evaluate this distance and we give some formulae for the maximum distance value between two partitions
having exactly or at most p and q classes, for given p and q. 相似文献
3.
4.
5.
Mark de Rooij 《Journal of Classification》2002,19(1):161-178
p similarity function, the L
p
-transform and the Minkowski-p distance. For triadic distance models defined by the L
p
-transform we will prove that they do not model three-way association. Moreover, triadic distance models defined by the L
p
-transform are restricted multiple dyadic distances, where each dyadic distance is defined for a two-way margin of the three-way
table. Distance models for three-way two-mode data, called three-way distance models, do succeed in modeling three-way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6.
7.
8.
Jon R. Kettenring 《Journal of Classification》2006,23(1):3-30
Cluster analysis is one of the main methodologies for analyzing multivariate
data. Its use is widespread and growing rapidly.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document
this growth, characterize current usage, illustrate the breadth of applications via
examples, highlight both good and risky practices, and suggest some research priorities. 相似文献
9.
理论远离经验,是分子生物学理论发展的一大特征。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就如何理解和解释分子生物学理论方面,语义分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方法。本文首先利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种变迁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不断变化中实现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对中心法则进行不同层面的语义解释,才不会导致其语义的局限性。而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语义被局限,自然会导致其作为研究方法的意义局限性。之后,文章讨论了传统意义下作为研究方法的中心法则的意义局限性,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过度消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消费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作用,评价了过度消费的生态影响,考察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态退化的关系,研究了过度消费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过度消费的生态学调控对策,探讨了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古德曼的绿蓝悖论,以及卡尔纳普的解决方案和古德曼的投射理论;其次,对两位学者解决绿蓝悖论的方案进行了评价,即孔宪中先生的解决方法和陈晓平教授的解决方法,指出他们的方法最终还是无法消除绿蓝悖论;最后,在借鉴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种粗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人工制品是理解技术的重要维度之一。人工制品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其“起源’’于已有的技术,发明的动力源于技术体系与人的耦合所决定的技术趋势;人工制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贯穿着技术趋势的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进化的实质在于人工制品在具体化的过程中获得作为存在的意义和厚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术语"看到"在知觉理论中的基本意义,塞拉斯阐述了现象主义的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直接实在论,认为是"看到表面";另一条思路是古典现象主义,认为是"看到感觉内容"。塞拉斯经过细致地考察,指出这两条思路存在同一语词使用错误、相关陈述之间推断错误之类的问题。他解析了约翰的故事,断言"看到"的意义在于归属给相应的经验一个断言,而且认可了它。塞拉斯的观点既揭示了认识其不可缺少的规范性维度,也消除了认识会失去世界的忧虑。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的学科观问题是近年来理论心理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直接与另外一个理论心理学问题--"心理学危机”紧密相关.主流心理学长期以来受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其心理学学科观以"解释、实验、客观”为主要特征,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还原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而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影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补充,坚持以"理解、人文、主观”为特征的心理学学科观,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整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人工物的意向有"被指"和"能指"两种状态。前者涉及人工物的意向源及其变现问题,即人工物是人类意向的凝结物,其意向主要源于设计者和使用者,是设计者和使用者使其由虚在走向实在,由非存在走向存在。人工物的"被指"状态决定人工物的意向具有外生性。而现代人工智能的介入,使人工物的意向具有了内生性。但内生意向以外生意向作为基础。后者涉及人工物的意向功能问题,即当人工物被变现以后,它也必然会以上手状态而指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从而进一步实现人改造自我、他我以及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周髀算经>中光程极限167000里这一概念和数值在整个<周髀算经>宇宙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如川和陈文熙认为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离周城的距离就是光程极限,但在具体推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考虑<周髀算经>中春秋分与实际春秋分的时间差(<周髀算经>中的春秋分按照四分法计算得来),以及由于地球轨道近日点的变化(1.7度/世纪)所导致的春秋分时间的变动,则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从而使这一数据的来由得到比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双目立体视觉是在对人类视觉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双目图像的处理来获取物体三维几何信息,其结果表现为深度图,再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信息的方法。双目立体视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工业检测、视觉监控以及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等。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高速发展,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