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对杞麓湖的表层沉积物,采取SMT法,测定其中的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rg-P)、铁/铝磷(Fe/Al-P)、钙磷(Ca/P)、松散结合态磷(L-P)六种形态的磷,分析了表层沉积物形态磷丰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不同形态磷之间以及烧失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杞麓湖表层沉积物中IP、Org-P、Fe/Al-P、Ca-P与T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L-P与T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对福州西湖两个柱状沉积物样品中垂向不同形态磷进行分级提取分析.结果表明:1#样品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在830μg/g左右,垂向各层总磷呈“S”状分布;2#样品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在700μg/g左右,垂向各层总磷呈“7”状分布.两个柱状沉积物垂向各层均以无机磷为主,占总磷含量的80%~90%,其中铁磷含量远远高于铝磷和钙磷的含量,占总磷量的50%~60%.两个柱状沉积物垂向各层中闭蓄态磷含量很低,说明沉积物中自然来源的磷很少,主要以人为输入为主,垂向各层磷形态和含量的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人为输入磷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SMT法对于桥水库上游流域33个样点的河流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进行连续分级提取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于桥水库上游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为425.94~3412.96 mg/kg,TP中各形态磷含量的顺序为:钙磷(Ca-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OP和Fe/Al-P在各样点间的含量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71.92%和100.48%.(2)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5种形态的磷中,只有OP和Fe/Al-P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聚集模式,其对应的Moran′I指数分别为0.27和0.19;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OP和Fe/Al-P热点区域均位于流域中下游村镇,冷点区域在流域上游山区.(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P、无机磷和Ca-P主要存在于粗颗粒沉积物中,含量与砂的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Fe/Al-P和OP含量均与村镇分布和不透水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林地和高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养殖类湖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氮、磷形态的分布状况,选取典型养殖湖区北民湖为研究对象,运用柱状取样法将沉积物进行分层,探讨不同深度沉积物中氮、磷形态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北民湖沉积物中有机氮为主要氮形态,约占TN的94.53%,无机磷为主要磷形态,约占TP的76.10%.无机磷中,又以Fe/Al-P含量相对最高,约为IP的66.05%,而Ca-P和OP含量均相对较低.沉积物中TN随沉积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硝态氮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而氨氮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沉积物中TP、IP、Fe/Al-均随沉积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而Ca-P、OP相对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巢湖城市内河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巢湖市城市内河的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并采用修正后的标准测试程序( SMT)测定了其中的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和钙磷(Ca-P),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与沉积物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TP的质量分数在832.09~2 572.41 mg·kg-1之间,其中以Fe/Al-P为主,占总磷的比例为42.0%~62.3%.采样点各形态磷随深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不同采样点出现峰值的深度有所不同,这种空间分布特征能够较好反映周边环境现状和入河污染负荷的变化.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各形态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概率水平P<0.01),各形态磷与有机质也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具有不同的生物有效性和地球化学行为,它们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包含着许多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因此,对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环境地球化学意义。采用SEDEX法将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分离开,继而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较高,平均高达341.87 mg/kg;无机磷所占的比例很高,平均达85.11%,平均含量为290.81 mg/kg;有机磷的平均含量为51.05 mg/kg。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态磷是无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无机磷的47.67%;其次为自生磷灰石及钙结合态磷,平均占无机磷的34.79%;铁结合态磷和吸附态磷分别仅占无机磷中的10.23%和7.31%。其中,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包括Ads-P、Fe-P和OP)平均占总磷的29.40%。在空间分布上,各站间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差异与污染物的陆源输入、沉积物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太湖宜溧河和西苕溪干流沉积物中形态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湖宜溧河和西苕溪干流沉0~10 cm积物和0~20cm间隙水中形态磷含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表层0~2 cm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水平在1208.0~2669.6μg/g之间,是太湖湖体沉积物总磷含量均值的2.12~4.77倍,其中有机磷占总磷含量的65.83%~85.96%.对磷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宜溧河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比西苕溪高49.6%,反映了宜溧河磷污染较西苕溪严重,城市化和化学农业的发展对河底沉积物磷污染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无机磷主要以铁结合磷(Fe-P)和钙结合磷(Ca-P)为主.沉积物中Fe-P含量明显偏低的现象与沉积物有机物含量较高和缺氧有关.入湖河流沉积物也是太湖磷输入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城市富营养化湖泊小南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磷的水平空间变化和垂直方向分布。研究表明小南湖沉积物属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全湖区表层(0~20 cm)沉积物总磷(TP)的平均含量高达3.29 g/kg,其中位于污水处理厂附近的3#点ω(TP)高达6.42 g/kg,且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采用SMT法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其中无机磷(IP)是主要组成形式,含量为0.15~2.85 g/kg,约占ω(TP)的70%。受氧化还原条件影响,ω(IP)/ω(TP)的比例随着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减少。金属结合态磷以铁铝结合态(Fe/Al-P)为主,其含量在0.21~3.47 g/kg,而钙磷含量为0.09~1.42 g/kg,铁铝结合态磷的含量占总磷比例的60%以上。沉积物中的磷是主要的内源磷负荷,而无机磷是沉积物中可直接利用的磷形态,Fe/Al-P也是生物利用性较高的磷形态。小南湖沉积物属于释放风险较大的內源磷负荷,在将来的湖泊治理过程中应考虑合适的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红枫湖、百花湖水库沉积物及其磷储量的调查统计,结合近年来两湖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研究了红枫湖、百花湖水库沉积物总磷含量分布及其总磷负荷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探讨了红枫湖、百花湖水库沉积物的释磷潜力。结果表明,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分布由表层到底层进行递减堆积,沉积物已成为两湖近年来湖泊磷富营养化的内源。到2006年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干重累积量分别为240.7万t、73.78万t,平均总磷含量为0.163%、0.174%,总磷储量已达3 924 t、1 284 t。当外界环境因素推动时,沉积物发生搅动造成磷大量释放,是两湖频繁发生湖泊大面积水华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丽艳  黄鹄  廖日权 《广西科学》2023,30(5):910-921
为了解钦州湾近岸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网箱在不同的养殖期内水体和沉积物中磷(Phosphorus)的分布特征,于2022年5月(养殖投苗期)、7月(养殖高峰期)和10月(养殖收成期)调查该区域并分析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体中磷含量在养殖期间呈逐渐升高、表层高于底层的变化趋势,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是总溶解态磷(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 TDP)的主要赋存形态;在养殖高峰期网箱区出现磷限制情况。表层沉积物中磷含量在养殖高峰期出现较大值,呈养殖高峰期高于养殖收成期和养殖投苗期、网箱区高于非养殖区的分布特征,无机磷(Inorganic Phosphorus, IP)是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主要赋存形态。网箱养殖期的磷富集指数(P Enrichment Index, PEI)为0.31-1.42,网箱区高于非养殖区,表明钦州湾近岸网箱养殖活动会给沉积环境带来磷污染。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活动对水环境和沉积环境质量均有负面影响,针对...  相似文献   

11.
百花湖表层沉积物磷的化学形态及pH值对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百花湖沉积物的总磷、磷形态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了不同pH值对水体中总溶解性磷和溶解性活性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花湖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在503~2351mg/kg,属于中富营养化到富营养化水平。沉积物的磷主要由无机磷组成,其中主要是钙磷。pH值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强酸性及碱性条件下皆利于磷的释放,中性条件磷的释...  相似文献   

12.
围塘养殖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分布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海隘顽湾海域贝类、青蟹、对虾、弹涂养殖区水体沉积物表层中磷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水产品围塘养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差异显著.其中贝类养殖区总磷含量最高,弹涂养殖区有机结合态磷含量远高于其它养殖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小南海不同区域表层湖水中磷形态含量、磷形态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3年8月(丰水期)、12月(平水期)和2014年2月(枯水期)连续监测小南海湖水中不同磷形态含量与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湖水综合营养状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南海湖水在不同季节的总磷(TP)都以溶解态(DTP)为主要存在形式,溶解态(DTP)以DP为主要组成成分,TP和DTP含量均呈现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季节变化特征,DP含量呈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季节变化特征。小南海湖水中PP形态磷与电导率和DO呈极显著正相关,DP形态磷与p H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形态磷和现场测定参数无显著相关性。小南海湖水5号点位区域TP的浓度呈增长趋势,小南海湖水为中营养状态,总体水质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SMT法(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harmonized protocol)分析了福州西湖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和垂直方向溶解性磷质量浓度梯度.结果表明,福州西湖表层沉积物总磷质量比在711~1 654 mg/kg之间,沉积物中以无机磷为主,活性较大的有机磷和铝/铁形态磷的质量分数为70%~90%,表明沉积物具有较大的释放磷潜能;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总磷和溶解性磷的质量浓度梯度,在外源磷负荷减少的情况下,溶解性磷将从间隙水扩散到上覆水体,影响福州西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青岛外海沉积物中磷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岛外海柱状沉积物中总磷、溶解磷、无机磷、有机磷的测定和结果分析,揭示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岛外海沉积物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次之。由于受海流影响和生物扰动,柱状样品中磷的含量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表层沉积物总磷、有机磷的含量略高,随深度增加有减少的趋势,无机磷呈现自上而下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分布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的含量在539.6-3379.5mg/kg之间,石洞口(SDK)排污口处含量最高;磷的沿程空间变化明显,某些岸段夏季和冬季季节性变化较大,这主要受人类活动(排污)、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控制.除SDK样点有机磷含量偏高(43.6%)外,沉积物中有机磷(OP)含量较低;磷主要以无机磷(IP)形态存在,其中钙结合态磷(Ca—P)在IP中占主要地位,占54.4%~94.3%.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主要受人类活动控制,可以作为长江口潮滩环境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九龙江口南港段潮滩区土壤/沉积物的磷素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连续提取法对九龙江口南港河段潮滩区土壤和表层沉积物中的磷进行了连续提取和测定,同时对各土样中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样中总磷、有效磷及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草滩>沉积物>竹林,磷的有效性为25.9%~29.9%,潜在的能被生物所利用的磷约占总磷的47.8%~64.5%;无机态磷是竹林土壤和沉积物磷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磷的2~3倍,并呈现出以吸附态无机磷和铁结合态无机磷为主的特征,草滩土壤以有机磷形态为主.  相似文献   

18.
水源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分析测定了西安市汤峪水库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及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该分级测定结果与间隙水水质及沉积物其他理化性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为1215.03~1592.83μg/g;铁铝结合态磷(Fe/Al-P)平均值为241.34μg/g,其余形态磷中,钙结合态磷(Ca—P)为7111.98μg/g,有机磷(OP)为301.54μg/g.相关性分析方面,Fe/Al-P含量与间隙水中TOC浓度显著相关.环境变化会导致Fe/Al-P释放进入水体,当氧化还原条件降低时,结合态的磷会由于2价铁的溶出而释放到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是水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北黄海獐子岛附近海域氮、磷的来源及其污染风险状况,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2S2O8氧化法和HCl浸取法对獐子岛附近海域1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及其无机和有机态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氮、磷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TN和TP的含量分别为0.192~1.357 mg/g和0.302~0.489mg/g,有机氮(ON)和无机磷(IP)是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占TN与TP的90.93%和82.84%。沉积物中TN和TP在研究区域南部含量较高,这与沉积物粒度密切相关;而ON、有机磷(OP)两者都与有机碳(TOC)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来源。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分析表明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TP含量较低,标准指数均小于1;而TN含量相对较高,其标准指数为0.35~2.47。【结论】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为陆源和自生混合来源,而磷主要是陆源输入;海域沉积物环境受到氮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湄洲湾顶太湖浅滩潮间带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及弱吸附可交换磷的含量,并由此得到无机磷在沉积物总磷中平均占59%,贝类养殖(筏式吊养)区总磷、无机磷的含量高于无养殖区,而有机磷含量相当.表层0.3cm和3cm沉积物磷比较表明,0.3cm层的总磷高于3cm层,高出的部分主要是有机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