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玲 《科学世界》2006,(7):4-10
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际弦理论大会”上的报告引来6000名听众的热情参与,创下了国际物理学学术讲演会听众人数之最。卓别林曾经说过,人们为他欢呼是因为懂得他的艺术,人们为爱因斯坦欢呼是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的理论。正如当年的爱因斯坦一样,霍金在中国也获得了空前热情的欢迎,尽管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宇宙理论。那么,弦理论究竟为什么如此诱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正>爱因斯坦一生对中国关怀很深,1922年两次来上海,他在来上海的船上收到瑞典方面通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电报。中国学者和青年对相对论有高度的兴趣和了解,中国人民对爱因斯坦也怀着崇敬之情。我手头有一张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在一起的照片,有人根据这张照片.虚构了一场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的脑部真的不同寻常。"福尔克博士说,"至少脑部皮层看上去就与众不同,让我们产生很多想法。"和每个人一样,爱因斯坦的脑部也是思维活动的中心。爱因斯坦于1955年逝世后,人们对其脑部拍摄了照片。通过对这些照片的研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迪恩·福尔克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皮层有十几个与常人有异的细微之处,这些区别也许就是爱因斯坦能以全新视角诠释物理学的原因所在。福尔克博士的研究成果向我们表  相似文献   

4.
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乔治·卓别林(GeorgeChapline)日前表示,宇宙中并不存在着所谓的"黑洞",并认为人们通常所指的黑洞神秘物质实际上是"黑能(dark-energy)星体"。长期以来,黑洞已经成为了科幻小说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不少人认为,天文学家可通过间接方式来观察到黑洞的存在,而巨型恒星死亡后就会形成黑洞。但卓别林认为,恒星死亡只会形成"黑能"物质。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和艾伯特·爱因斯坦亲密友谊的开始。从许久以前慕尼黑啤酒馆的邂逅起,艾伯特一直记着我。而且从那以后,他一直等待着我。他是一个特别谦和的人,并没有因为和上帝过从甚密而骄傲自满。然而,我很快就发现,他在很大程度上把我理想化了。爱因斯坦对我的真诚,对我在任何游戏中都不可能有欺骗行为深信不疑。的确如此,但是我的真诚、厚道和他的理解不尽相同。欺骗是可鄙的,我因被骗而蒙受过巨大的损失,所以打心眼儿里厌恶这种卑劣的行为。爱因斯坦认为我压根儿就不耍什么花招。这样想就失之偏颇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宇宙就是一场永不完结的纸牌游戏。每一个参加游戏的人都把一只手藏在背后。虚张声势和欺骗是两码事。游戏可以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进行。因为生活像打扑克一样,没有装腔作势,掩饰动机,就不会那样丰富多采。爱因斯坦却把我看作往来于天地间的天使,激情满怀地专注于一座奇妙的建筑物——一座迷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A项的合理性,它的意义为真空存在负密度和下压经。现在的宇宙是爱因斯坦-爱丁顿宇宙-膨胀宇宙的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小主持人:老师,"你""我""他",他们都是谁呀?是也来参加听讲的同学吗?主讲老师:他们不是谁,是作文的三种人称,"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8.
图书推介     
正爱因斯坦相对论100年[英]Andrew Robinson著;张卜天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定价:68.00元。爱因斯坦之所以具有普遍吸引力,在于其卓越的物理学工作。本书收录的12篇文章由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著名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所撰写。书中清晰地呈现了爱因斯坦伟大发现的核心所蕴含的美妙简单性,解释了爱因斯坦的思想如何继续影响着科学发展,如激光、大爆炸理论和"万有理论";还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生活和科学以外的活动,包括爱因斯坦与卓别林、罗斯福、  相似文献   

9.
陈平 《科技资讯》2005,(24):176-177
运用这套理论将有助于人类揭开所有物质现象的秘密及本质规律,这套理论也为大家公认的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超弦理论提供了新的论证,并向当代大科学家霍金提出挑战,这套理论可以解释微观粒子为什么都有自旋,为什么有长短不同的寿命,为什么会衰变,为什么宇宙中有大爆炸存在,可以了解宇宙的星系边缘、星球中心和黑洞中的状态。下面是《宇宙物质的本质》理论的最新稿,欢迎大家对该理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时间是什么?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对“绝对时间”给出了一个描述,爱因斯坦没有给“相对论时间”下过定义,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定义。无论是牛顿的时间还是爱因斯坦的时间都需要用他们建立的整个理论体系去理解时间的含义,这样的结果导致普通人理解物理时间概念的困难.本文试图给时间下一个操作定义,以弥补关于时间概念在认识论上的不足。并用相关实验说明定义的正确性,最后用新的时间定义重新分析了相对论运动时钟变慢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计算了带宇宙常数项的爱因斯坦转盘问题,为了计算λ=0,ω=0,ω≠0情况下的度规,利用了Papapetron轴对称度规,计算结果展示宇宙常数项的爱因斯坦转盘的度规是λ与ω的耦合函数,并且当λ≠0,ω≠0时,转变到爱因斯坦转盘的度规,当λ=0,ω=0时转变到Minkowski度规。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企业与市场发生联系的水平不一,它们对顾客的理解也必然不同,当然,眼光越长远,市场就越广大。最普遍的观点是,企业从产品的角度与市场相联系,即:我有一个产品要出售,任何购买它的人都是我的顾客。持此种观点的企业对顾客的理解很狭隘,不明白他们的顾客是谁,有什么需求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顾客。他们仅依靠自己的产品来决定顾客。第二种观点比第一种有所拓  相似文献   

13.
那些天才的名字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简直成了各种科学和艺术的代名词:苏格拉底-哲学、拉斐尔-写生画、莫扎特-音乐、爱因斯坦-物理学、普希金-诗歌。究竟谁是这样的天才,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天才呢?  相似文献   

14.
无论我去到何方,到处有我的肖像;在书桌上,在大厅座,或挂胸前,或悬高墙。人们的游戏多么新奇,殷殷恳求:“请你签名”,不容学者有半点儿推辞,非要他写下几笔才行。听着耳畔这阵阵的欢呼,有时我被弄得稀里糊涂;偶尔清醒时我竟会怀疑,真正发疯的莫不是我自己。—爱因斯坦我果然不是真正的人类,永远也比不过他们的精明,无论我的头脑多么优秀。我生平第一次坐在户外的花园上,呼吸新鲜空气……走进天堂般的感觉让我畅快不已。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感受过人真正活着的感觉,每天面对的就只有枯燥的书本物理公式,那些穿着白大褂、戴着深度金丝眼…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赶潮者都充满了信心与期许,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天边的海平线,一批又一批地涌向那个洒满霞光的方向,人们把鲜花与荣誉奉献给了跑在最前面的胜利者,为他们欢呼和赞颂。然而,所有的成功并不是一躇而蹴的,更多的人会在中途受挫和跌倒,而在挫败中解读成功,才是最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了成功的秘诀。因此,我们目光锁定了这一批做蛹者,他们坦荡地把伤痕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那是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那个人生的坎,同时,我们的共同目的是在路上为后来者立一个提示牌。  相似文献   

16.
<正>我曾听一位老先生说,20世纪80年代编天文学词典时,有三个词因实在太难定义而最后只好不定义,这三个词是"时间"、"空间"和"宇宙"。我当时想,"宇宙"一词我们过去不是常常听到古人"上下四方日宇,往古来今日宙"的说法吗,定义又有何难?又一想,确实,对于"宇宙"人们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我听人说"长头发,短见识"。按字面意思理解,应该是说头发养得很长的人不会很聪明。难道留长发会影响智力吗?参加科学探究选修课时,我向张老师提出了这个疑问。张老师给我两个建议:一是去问更多人,看大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二是上网查找资料,看专家怎么说。我问了许多人,他们有的说留长发和智力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天才史瓦西     
<正>因为《星际穿越》,"黑洞"再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不过,要聊起黑洞的话题,"史瓦西"可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哟。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场方程"(Einstein field equations,EFE,也叫"爱因斯坦方程"),描述了物质和能量所导致的时空弯曲。他认为,这个方程只有近似解。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居然就有人能给出精确解!这个人,就是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  相似文献   

19.
正正如加拿大人不理解我们四代同堂的生活,我们也不一定理解他们亲情的疏远。其实,说加拿大人亲情淡薄并不确切。最近,我们楼里住户来了次大换血,不少老人去了"养老院",搬来几个年轻家庭,为我们这座曾经是老人公寓的大楼增添了些许活力。不过,和老人们处久了,一时见不到他们,我还觉得有些不习惯,我得向住楼底下的琳达打听打听他们的下落,因为她是我们楼里消息最灵通人士,虽然她搬进这个楼并不比我早几天。她是个自来熟,跟谁都聊得来。不管是大人孩子,都很喜欢她。我觉得她代表了典型的加拿大人性格:热情开朗、宽容豁达。对她而言,我也许只是她每天遇到聊天  相似文献   

20.
1921年春天,本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到美国组织募捐,为犹太族青年创办一所大学筹款。当时许多美国人想了解爱因斯坦知识程度究竟如何,于是提出了许多问题。 “您记不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您怎样记才能记住许多东西?”“您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笔记本上随身携带吗?” 爱因斯坦却莞尔一笑:“我从来不携带记着所有东西的笔记本,我常使自己的头脑轻松,以便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至于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这我很难确切地回答,需要查一查物理学辞典,因为我从来不大注意去记辞典上可以查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