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就有不少影响深远的科学著作,有灿如群星的科学家,有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精品,更有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欧洲,而不是在中国.本文就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探讨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一书的写作发端于对李约瑟问题的思考.李约瑟问题大致可表述为:在公元15世纪之前的十余个世纪中,中国科技一直领先干西方,但当西方现代科学兴起,中国却大大落后了,那么,两者高下形势之逆转是如何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英国著名科学家、 中国科技史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李约瑟博士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与缅 怀这位对中国古代文明一往情深的世 纪巨人,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 瑟文献中心、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等 20余家科研、高校、文博及出版单位联 合发起的“纪念李约瑟博士百年诞辰暨 中国科技发展研讨会”于8月29日- 31日在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李约瑟 博士的生前友好王应睐院士、胡道静院 士、刘祖慰教授及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殷 宏章教授的亲属等60余人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指出,李约瑟博士既是一 位著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人文 主义者,在世界近现代科学史上,虽然 出现过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 学家,但很难找到像他那样横跨自然科 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领域,对人类文明产 生如此重大影响的伟大学者。李约瑟博 士是中国人民和科学家雪中送炭的老朋友,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还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数十年来,他为中国古代文明、为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以及英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奔走操劳,贡献一生。 李约瑟博士以其半个多世纪的精力撰写了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该书以无数雄辩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为近代科学的最终确立建立殊勋。为此,他不但有力地批判了“欧洲中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撰写的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传统与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李约瑟博士提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也有称之为"李约瑟之谜"或"李约瑟难题的。  相似文献   

5.
主要依据新近公开的竺可桢日记中的第一手资料,对20世纪40年代竺可桢与李约瑟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一初步探讨.文献考证表明:自1930年,竺可桢开始长期关注"中国科学何以不发达",即"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实验科学"问题;在40年代的竺可桢日记里,详细记录了竺可桢与李约瑟会面的时间等情形;李约瑟在来抗战时期中国"雪中送炭"之前即已经大致形成"李约瑟难题"的雏形,竺可桢等一批中国学者对"中国何以无科学"问题的争论促使了"李约瑟难题"的成形;50年代初,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撰写计划,实际上推动了竺可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着手建立中国科学史研究专门机构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李辉 《创新科技》2008,(5):48-50
"科学文化茶座"栏目从本期开始,将连续三期,刊登文章述评明末清初时期的中国天文学。在中国科学史乃至更宽泛的中国历史学科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令人困惑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像西方一样产生近代科学?天文学作为中国古代颇具规模的四大学科(天、算、农、医)之一,而明末清初又是中西交通的关键时期,所以通过对这一段时间中国天文学的述评,我们期望可以大致说明当时中国科学发展的脉络和线索,也期望能从大尺度的范围内阐述一门学科的"创新"所要应对的"自主"、"外部冲击"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等方方面面。这三篇文章分别是:"明末的中国天文学"、"耶稣会士来了"以及"中国天文学全盘西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流派,道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相对密切,但道性哲学的消极作用导致了"李约瑟之谜"的产生.道性哲学观所主张的不行而知、安分知足、炼丹求仙、贵阴尚柔、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等思想,或被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利用,或被其代表人物曲意逢迎,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陈晓平教授的论文《冯友兰与李约瑟问题》与黄欣荣教授的论文《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很值得一读。陈文探讨了闻名遐迩的李约瑟问题与冯友兰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冯友兰对问题的解答。指出李约瑟问题带来的问题是:很大程度上将作为近代科学的狭义科学与包括古代技术的广义科学混为一谈;而早于李约瑟问题提出的冯友兰问题,涉及更为深刻的问题:数学演绎和实验归纳的逻辑方法为什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冯友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超越方法论层面,深入到"顺从自然"和"对抗自然"的基本人生取向。黄文探讨了大数据这一热点话题,认为大数据革命是一场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革命,必将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难题"是科技史研究领域的司克芬斯之谜。它的提出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并吸引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破解这一谜题,但同时也有人对"李约瑟难题"提出质疑。对于"李约瑟难题"本文认为应该摒弃偏执极端的观点,辩证解读,既要看到它提出的合理性又要看到狭隘性。客观公正的研究历史,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探索我国科技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这才是研究"李约瑟难题"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橄瑾 《创新科技》2011,(8):42-43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呢?"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难题"。其实,无数的学者也提出过相同的质疑。很多研究表明,中国人的智力水平居世界前列,然而,为什么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被欧美人所包揽?中国  相似文献   

11.
1944年7月陈立发表《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该文早于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难题"的最早论述(1944年10月)。竺可桢在1946年发表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中引用了陈立文章的结论。许康于2000年年初函询陈立,请教其写作背景。陈立当即复函。2001年5月,陈立又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陈立的复函和相关自述,对研究"李约瑟难题"的发生发展,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郑鹏 《科技资讯》2010,(35):231-231
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的论点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世界所瞩目。然而,17世纪前后由于当时国家、社会制度以及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值观念阻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对“李约瑟问题”的反思上个世纪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问题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科学和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 ,中国社会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近代科学和技术?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和技术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围绕“李约瑟问题” ,中外学者不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而且更多地讨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这些讨论对于中国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4月1日~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倡议书中写道:去年5月,美国《时代》杂志刊登一篇题目为《中国能否第一?》的文章,以“李约瑟之谜”为引子,指出:在公元15世纪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科技发展领先于欧洲,但在其后几百年间,中国闭关自守,工商业未能自由发展,坐失良机。为什么中国近代科技的起步迟缓,又长期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究竟是哪些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影响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科研体制?诸如此类的问题,与“李约瑟之谜”一道,一直为国内外有识之士所关注,也是此次会议所要研讨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在此选取零星一点与读者分享,并尝试用表格的形式来表明观点。———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动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研究的创新化和国际化,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合作设立了"发现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奖学金"。该奖学金由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资金,设立于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指定用于资助华语国家和地区的年轻学者,进行与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相关的研究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土木工程技术、城市攻防体系等,鼓励开展中外军事工程技术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生平及其中国科技技术史研究。李约瑟博士以他卓越的工作,改变了西方人对东方的观念,极大在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推动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研究的创新化和国际化,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决定设立"发现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奖学金"。该奖学金由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资金,设立于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指定用于资助华语国家和地区的年轻学者,进行与中国古代军事工程科技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1.浩瀚宇宙中有一颗“李约瑟星”,它因英国人李约瑟得名。李约瑟,著名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数十年致力中国科技史研究,以确凿的证据纠正了科学界的“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国民经济主要已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转.既然中国已经加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世贸组织,为什么"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又一直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