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轼是词坛上贡献至伟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就其创作实践产生的流弊来看,他又算得上词体终结的初始者。他的以诗为词,最终导致了词体特点的丧失;他的不协音律,导致了词与音乐关系的疏远,并最终使词丧失了和音乐结合的条件;还有他追求雅化的倾向,又造成了后人变本加厉地去求博求雅,以至于词体让人难以看慢。让词成为少数文人雅士把玩的工艺品,并使最终走向枯萎、衰亡。  相似文献   

2.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在文学上却是一位获得丰硕成果的作家。苏轼开创了以豪放为主调的多样风格,在词史上是一次重大革新。他对词的革新是多方面的。1、内容、题材的扩大。他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传统题材,而且用词抒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等,空前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2、意境、风格的创新。3、形式、音律的突破。他把词当成与诗相同的言志抒情工具,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宁可突破现成的律度而予以创新,决不为音律而牺牲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少了苏轼的一笔则显得不完整;在词史上,漏了豪放派则不成其为词史,而叙述豪放词派时没有苏轼的话,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同样,在敬文史上,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彪炳千古的,千百年来,研究苏轼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大都集中于对他的诗词研究上,  相似文献   

5.
李贺的变态心理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诗人,他在短促的生命中,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他蜗居到自己所建构的阴冷的鬼蜮世界,描鬼说怪,谈坟说墓,同时又幻想着神仙世界的圣洁与美好;他以“皇孙”身份自夸,并积极谋取功名利禄却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同时被压抑的性爱无处宣泄,只有通过香词艳语来表达。其变态心理的根源是:恋母情结、仕途多舛、楚陶文化的熏染。  相似文献   

6.
稼轩是位既豪迈热烈又能冷静思理的辨证统一词家。其全部创作具有着鲜明的思辨式人生方式。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其渊博知识和敏感力审视着古来种种“物理变化”的“万物必然之理”,而主张“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故其词天然地通向了理悟的进程。他善于在孤寂中“坐中夜思”,甚至通宵“不寐”,引发出他独特的哲思顿悟;并经常“以古准今”和在现实复杂实践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总结自我,从而获得人生的转机和新生。在词中形成了他自觉理性显场的特性。“理”并不悖于“情”,稼轩能依照“带情韵以行”的艺术规律写词.使他成功地“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创造了傲视千古的将豪壮炽热情感与冷峻理性思辨相结合的“稼轩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东坡的词体观念出发,说明东坡词具有明显的诗化特点,从本质论上看,东坡以诗心入词,全面展示诗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品格;从创作层面看,东坡以诗笔写词,把诗的题材、功能、意境、表现手法等大量引入词,为词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元代名作家白朴一生的创作涉及杂剧、散曲和词。词作是白朴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词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抒发家国之恨和兴亡之感;怀古伤今;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向往隐居遁世生活;反映战乱对生产的破坏,对人民的疾苦表现深切的同情;应答唱和。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在词坛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词的爱情功能升华到爱国功能,致使很多评论者对稼轩百余首爱情词或置之不顾,或用雕凿附会的手法揣测其中的微言大义。其实;细品辛弃疾的爱情词,便可发现他的爱情理想与爱国抱负是相一致的;考察辛弃疾的爱情现实,存在与妻、与侍妾、与娼妓的三组爱情关系,其爱情理想与爱情现实之间存在着距离,从中可以找到从稼轩爱情词到爱国词的一条理解通道。  相似文献   

10.
刘过为南宋辛派重要词人.本文从刘过词的实际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其诗,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他的爱国调的三个特点:关怀国事,力主恢复;歌颂抗金英雄,斥责投降妥协;抒写报国无门、壮志难民的幽愤。刘过以布衣身分,与张孝祥、辛稼轩、陆放翁、陈同甫、张元干等一样,用诗词唱出了当时高扬的爱国主义主调.  相似文献   

11.
贺铸是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此外,贺铸亦擅作诗。贺铸的诗词在某些方面是大致相通的,诗词创作之间有着相互影响,贺铸通过娴熟地运用音律、以比兴寄心志、以健笔写柔情三种手法,将诗的艺术手法引入词中,对以诗为词的深化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而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贺铸也不自觉地将词的一些作法带入了诗中,使得其部分诗作呈现出词要眇宜修和言长的独有风致。  相似文献   

12.
榛芜原野的一朵奇葩:论刘基的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词作于榛芜的明代词坛 ,是屈指可数的名家之一。刘基贯彻经世致用的文学主张 ,将词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 ,忧世之不治 ,郁志之弗舒 ,愤言之不听 ,间或亦以之状山水之美 ,题材广泛 ,内容丰厚。艺术上长于兴寄 ,长于铺叙 ,且善于用典 ;描景状物秀丽入神 ,造语精工典雅。词风以婉丽为主  相似文献   

13.
顾随先生是现代著名词人、教授和学者。先生词融会古今,自成一格;小说、诗歌创作也有一定的成就;执教40年,桃李满天下;在中国古代词学理论、诗学理论、戏剧研究、禅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上颇具争议的词人之一,历来词评家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为人们所公认,便是梦窗的词作充分吸收了前代文人,尤其是长吉、义山和清真的艺术成就,注重炼语造字、用典繁密、结构曲折,想象丰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宋代婉约词的最后一枝奇葩,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5.
词风至苏轼有了新变,他以词表现充沛激荡的主体精神、激昂热切的社会责任感和宏大超达的哲人思想,把词的主体意识格调与境界引入新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对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作一番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相和歌辞是曹魏时期乐府歌诗艺术的突出代表。它是对汉乐府相和古辞继承与创新的产物。相对于汉代古辞,曹魏相和歌辞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演唱群体生活到歌咏个体经验;从演唱群体情感到歌咏个体情志;歌诗语言艺术的个性化与雅化。  相似文献   

17.
柳永在词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他虽然科场累累失意,却敢于正视现实,热爱生活,发挥自己精通音乐的优势,用词表现丰富、凄凉、复杂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使自己的艺术为下层社会所喜闻乐见,为艺术的普及、为通俗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世词人、戏剧家的言情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文焯《梦窗词》校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焯是晚清重要的校勘学者,《梦窗词》是他校勘的一部重要词集。他通过词意的斟酌、典故的阐释、声律的比勘,对梦窗词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校勘。他的校勘之法完善了词籍校勘之学。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为一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他的词中有很深的“悲苦”情结。从真情、深情、和长情三个角度来分析,他词的这种悲苦现象不但和他的经历、性格有关,而且更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甘愿在情感的痛苦品味中,感受真实的自我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