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土地整理开发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完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分析了融水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确定了融水县土地整理开发目标和土地整理开发区,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采用Geostar软件对常德市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信息提取,运用Logistic模型对常德市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的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常德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保持在一定的许可区间,但已接近土地承栽力极限。因此,必须调整土地利用内部结构,开发未利用地,提高耕地的高效性和集约性,发挥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对巩固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论述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基本内容、方式和方法等的基础上,针对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问题,提出了加强土地整理前期权属调查登记、规范权属调整运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顾宜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5):7-10,24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对巩固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避免土地产权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论述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的基本内容、方式和方法等的基础上,针对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问题,提出了加强土地整理前期权属调查登记、规范权属调整运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了大化县耕地整理潜力、城乡居民点整理潜力、城乡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为编制大化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磊  杨晓平  董芳 《山东科学》2006,19(3):52-56
本文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对该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各乡镇土地整理潜力级别、土地复垦潜力级别、土地开发潜力级别进行了定量划分,初步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的乡镇。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Excel及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与潜力.研究表明:全省今后土地开发整理虽还具有很大潜力,但近年来土地开发的强度较大,几乎都在当年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一半以上,而整理、复垦的比重则较小,势必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不断凸现,本文试图构建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友好型区域模式:无差异曲线模式、点-轴模式和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模式,以期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共赢".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整理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完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一是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二是制定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三是实行有利于土地整理产业的优惠政策,四是建立土地整理专业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9.
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简要介绍了山西省土地整理潜力和全国土地整理工作现状,回顾了山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会对土壤质量、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农田小气候等产生影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交通用地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生态行为,同时会提高区域整体的环境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师俊红  杜志霞 《科技资讯》2013,(12):210-211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土地开发整理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阶段逐层剖析的方法,探讨了整个开发整理的6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土地开发整理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阶段逐层剖析的方法,探讨了整个开发整理的6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征用,致使我国的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所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是保证耕地的总量动态的平衡主要的手段,但是由于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可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导致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进行探讨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石嵩云 《科技资讯》2014,12(19):196-196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土地建设利用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企业一般都会基于土地项目开发整理进行绩效评价。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般是根据绩效评价方法和相关的技术进行。本文主要是通过绩效评价来建立一个相关的土地管理体系,阐述建立一个土地项目开发整理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富顺县怀德镇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社会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选取固碳制氧、土壤肥力保持、表土生成、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5项因子,以山东省淄博市窑峪流域与花林流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系统输出的无偿能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两个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为正值,但由于大面积开发未利用土地,导致植物种类面积的减少,造成O2的释放、CO2的吸收及生物多样性的能值减少.分析认为,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与周围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减少开发,增加整理,注意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孙健  刘润涛  孟繁伟 《科技信息》2011,(25):I0389-I0389
农地整理的特点在于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工程设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①编制土地整理规划。②审批土地整理方案。③组织土地整理实施。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在区域范围内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土地整理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林春 《甘肃科技》2008,24(6):40-43
阐明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目标,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耕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标准和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提出土地开发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土地开发整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程 《科技资讯》2010,(16):233-233
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本文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出发,介绍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最后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朱迪丰 《科技信息》2007,(9):164-164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分类和在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近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