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部的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和西部大开发多重发展机遇,积极构建在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杨档  梁修存 《科技资讯》2008,(14):205-20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以及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双版纳旅游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竞争环境与发展障碍。论文主要依托西双版纳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通过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产业贡献、发展优势、发展基础等问题的反思,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旅游强州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支持,并为西部相关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柬越缅泰六国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等机制的同时,还共同建立了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国作为该次区域合作中最大的经济体和提供重要发展机遇的国家,有必要在相关战略,合作的准则、领域和次序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并重视基层的实践和创新,从而不断深化澜湄合作。  相似文献   

4.
自90年代初由亚行牵头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六国共同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来,该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经济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已经导致日益严重的污染、土地退化和自然资源损耗,该次区域的环境保护合作迫在眉睫,但该次区域的环境保护又面临种种困境,通过对莱茵河治理经验的研究,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可以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环保合作.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12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澜湄机制")将在中国云南省景洪市举行首次外长会。这标志着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将启动次区域合作新尝试。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轴的次区域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已形成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在内的多种合作机制。那么,创建"澜湄机制"有何特殊意义?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即将举行的外长会将会作出回答。"澜湄机制"的提出1992年成立的GMS机制,是由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中国推进区域合作和周边外交的一项重要举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于2015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2016年3月,中国主办了首次澜湄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预示着澜湄机制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但是,澜湄合作机制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我国应对此有所准备并积极面对。意义重大中国目前参与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和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等,新建立的澜湄合作机制是  相似文献   

7.
次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与开发,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乃至云南省对外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边疆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交通不便,但从对外开放角度看,边疆地区就是通向周边国家交通最便捷的走廊,是国内内陆腹地省区不可能具有的独特优势。参与次区域合作开发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云南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地区的地质地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大不相同,人们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应当重视对该流域的环境保护。本文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立法介绍,总结了国际大河立法的发展趋势,并确定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全人类的必然选择,加强对西部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生态环境的立法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由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以下简称ADB)所界定的特定区域,指“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省的这部分地区”,以下简称“次区域”。云南省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拥有4061公里的边界线,是我国参与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省份。云南省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贯彻实施党中央“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1月10日~11日,应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共同主席国柬埔寨首相洪森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金边出席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1月10日下午,李克强在金边和平大厦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李克强和洪森共同主持会议。老挝总理通伦、泰国总理巴育、越南总理阮春福和缅甸副总统吴敏瑞出席。李克强表示,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流域六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  相似文献   

11.
<正>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建立三年多来,在中国、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越南等流域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成为中国—东盟合作乃至中国周边外交的新亮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湄公河国家是东盟重要组成部分,澜湄合作不仅有效平衡了东盟内部发展水平,也有力推动了次区域的多层次、高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澜湄合作见微知著地反映了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不断深入的态势,成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滑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5个重点领域之一。广西加入次区域合作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意义重大。广西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最新参与方,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以重点项目带动,开展多领域合作,努力使广西参与次区域合作产生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由日本发起或主导的机制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发起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这是20多年来本次区域最重要的合作机制。1992年,亚行举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首次部长级会议,标志着GMS机制正式启动。目前,GMS合作范围包括中国(云南、广西)、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总人口约3.26亿。2002年11月,GMS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批准了《次区域发展未来十年(2002~2012  相似文献   

14.
李菁 《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20-122
2002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在出席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后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根据《框架协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点之一。本较详细地阐述了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中的作用,指出澜湄合作在该框架下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北侧,在中国境内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再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南方的胡志明市流入南中国海。这条河全长约4900公里,是世界第六、亚洲第三、东南亚第一长河,灌溉了总计80多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土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繁忙的国际河流之一。过去20多年来,为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共享河流文明孕育的繁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多层次、机制化、实质性的次区域合作尝试,为亚太地区内部的经济、文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昆明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首脑共商区域合作、共同繁荣大计。湄公河,我国称之为澜沧江,她不仅连通云南省与中南半岛,更促进了中国大西南与东南亚诸国的发展。云南省地处中国大西南边陲,所临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三年多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次区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合作机制之一,"高效务实、项目为本、民生优先"的澜湄模式和多层级的合作机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集中和大国博弈激烈的区域,澜湄区域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议题众多,涵盖范围广泛,非传统安全治理直接关乎澜湄国家和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跨国违法犯罪活动较多,中国-东盟有必要构建国际河流航运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但是,中国-东盟国际河流航运执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相关的法律依据入手,寻求国际法与区域法律的支撑,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国际河流航运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相关措施,主要以法律保障为基础,以协调合作为核心,以信息共享为渠道,提高澜沧江-湄公河沿岸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确保该流域的社会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广西大学主办,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承办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论坛·2016"在广西大学举行。来自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六国(中国、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的官员、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他们分别来自缅甸驻南宁总领馆、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缅甸Tampadipa研究所、柬埔寨皇家金边大学、老挝外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缅甸、柬埔寨、老挝3国在公路建设领域合作问题,通过分析各国公路的发展情况及特点,提出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