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勇丽  赵永生  李源  曾霞 《科技信息》2011,(36):I0043-I0043
本文对UASB反应器的启动方式进行了总结,比较分析用畜禽废水直接启动加颗粒活性炭与未加的运行过程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用畜禽废水直接启动UASB反应器是切实可行的,絮状污泥接种后经54天的驯化,进料COD浓度由800mg/L提高到5000mg/L,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在污泥中掺入颗粒活性炭能增加UASB反应器的抗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降流式厌氧污泥床(DASB)对脱墨废水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DASB反应器对某造纸厂的脱墨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考察了脱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COD去除率、pH值和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值的变化,以及厌氧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DASB反应器在处理脱墨废水的启动阶段,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2%左右,启动效果较好;在负荷运行阶段,COD的平均去除率较高;在进水中投放NaHCO3可调整反应器的酸化现象,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各个格室的MLSS有缓慢增加的趋势,最终处于稳定状态。通过此试验,明晰了DASB反应器在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启动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实现运行过程优化,并且为D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生物烟气脱硫工艺的工业应用问题,设计了容积为96L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并用于烟气预处理废水的生物还原.用硫酸盐溶液模拟废水,葡萄糖作为硫酸盐还原菌的碳源,在pH=6.0的条件下启动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形成成熟颗粒污泥的基础上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负荷波动和设备应急停运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厌氧污泥30 d即成功启动反应器,在加入厌氧污泥后获得了成熟的颗粒污泥;适宜停留时间为12 h;反应器停运20 d,经7 d再次启动成功.该工艺可满足生产中进水浓度波动或间歇性的处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对糖蜜酒精废水进行厌氧生物处理。UASB反应器接种污泥采用厌氧污泥,反应器启动后,当污泥粒径增大成1mm的颗粒污泥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负荷,缩短启动所需的时间。达到设计负荷后,UASB出水COD降低至8000mg/L,pH值在7.1左右,处理效率达82%。  相似文献   

5.
采用啤酒厂活性污泥与猪场废水沉淀池底泥,利用UASB厌氧反应器同步处理高浓度养猪废水,比较了两组反应器启动阶段、稳定运行阶段和提高负荷阶段的COD去除率和产气率,验量的测定,虑实验成功的实现了反应器的启动,并且在不同水质条件下两反应器均保持较高的C O D去除率和产气率。投入沉淀池底泥的反应器相对于投入酒厂污泥的反应器具有更稳定高效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为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被证明是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手段。为此,以一系列不同渗滤液浓度的模拟废水作为进水,对逐步启动UASB反应器进行了动态小试,得出了UASB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较快速启动方法。结果显示:接种普通厌氧污泥,逐步增加反应器负荷,经过95 d的运行,完成启动。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 250 mg/L,COD去除率为85%,容积COD负荷达8.4 kg/(m3.d),容积产气率为5.0 m3/(m3.d),反应器底部形成少量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7.
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个小试规模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HR,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处理低浓度人工合成废水,分别接种厌氧消化池泥和好氧活性污泥,考察了反应器启动的情况,结果表明:好氧活性污泥能启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ABR,但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养驯化过程,启动较慢;接种厌氧消化池泥的反应器34d完成启动,化学需氧:N(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与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Bed)试验的对比表明,ABR是一种适合处理低浓度废水的高效厌氧反应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UASB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玉米淀粉废水的启动运行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的水力负荷与污泥负荷能够加快污泥的颗粒化,实现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9.
针对厌氧反应器的布水系统容易产生短流,在反应器内造成死区,从而减少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缺点,研究开发了外循环厌氧(EC)反应器并进行处理啤酒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循环厌氧(EC)反应器采用旋流配水装置,布水均匀,存在明显的颗粒污泥区和污泥悬浮区,稳定运行时COD的容积负荷可达10~12 kg/m~3,COD去除率75%~80%左右,并具有启动速度快,颗粒污泥容易形成,耐冲击性负荷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IC反应器处理洗毛废水的启动过程。接种污泥采自嘉兴市某造纸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接种量为20L左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连续进水,保持进水COD浓度不变,通过改变进水速度以提高容积负荷的方式可在37d完成IC反应器的启动,容积负荷能达到8kg COD/(m3.d),COD的去除率可达70%~0%。启动过程中,VFA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器稳定运行时,VFA的浓度稳定在200mg/L左右。启动结束后,IC反应器内的成熟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颜色深黑色,粒径较大,其中粒径在2~4mm之间的占了约51%。  相似文献   

11.
厌氧反应器处理涤纶聚酯废水的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厌氧反应器(UASB)处理涤纶聚酯废水,在UASB反应器流态分布模型的基础上,假设UASB反应器分为下部完全混合的厌氧污泥床系统,中部完全混合的污泥悬浮层系统和上部推流式三相分离区系统,在运行中的COD降解规律符合Monod方程,推导出UASB反应器的动力学方程式.试验结果证明,UASB反应器内存在明显的颗粒污泥区和污泥悬浮区,稳定运行COD的容积负荷可达6~9.5 kg/m3,COD去除率75%~80%左右,并具有启动速度快,颗粒污泥容易形成,耐冲击性负荷强等特点.图1,参9.  相似文献   

12.
苹果汁废水水量大、水质变化大、有机物浓度高、pH值低、污染种类复杂,废水处理效果主要决定于厌氧反应器的选择。本试验以泾阳怡科水解池污泥作为种泥,经处理后,接种于ABR反应器反应器;试验研究表明,ABR反应器反应器处理苹果汁废水切实可行,COD去除率可稳定在85%以上,且能将大分子有机物有效分解,有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同时确定了该反应器的可控参数因子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苹果汁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许春红  刘永德  李建  张玉洁 《河南科学》2010,28(12):1601-1603
本实验主要研究常温条件下IC反应器处理土豆淀粉废水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I,C反应器对高浓度土豆淀粉废水具有很高的处理能力,运行40 d左右时,进水COD=(5 000~7 000)mg/L,其去除率即可达到70%以上;启动阶段HRT=6 h时,絮状污泥可被有效洗出,污泥颗粒化效果明显;运行50 d时,有黑色、灰白色颗粒污泥形成,粒径约为(0.5~3)mm,其中细菌主要为G-杆菌,也有部分球菌和丝状菌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生物强化MBR系统处理溴氨酸启动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鞘氨醇单胞菌强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模拟溴氨酸废水进行处理.考查了生物强化MBR启动期溴氨酸的降解、污泥特性及细菌生理状态的变化,并用DNA指纹技术--核糖体基因间区序列分析(RISA)揭示MBR启动期污泥的菌群变化.结果显示,采用生物强化可以使MBR迅速启动并稳定运行.在启动期,污泥浓度下降,沉降性和絮凝性变好;脱氢酶活性下降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胞外聚合物中蛋白和多糖含量略有上升;启动期末期膜出水溴氨酸脱色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60%以上.RISA指纹分析表明污泥系统多样性减少,形成了降解溴氨酸的功能群落.  相似文献   

15.
以生产性黄原胶废水UASB(1200m3)反应器中温厌氧消化反应的启动过程为对象, 研究考察:接种污泥、进水方式、进水pH值、容积负荷等因素对反应器启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淀粉废水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污泥层高度1.5m,进水pH7.5~8.0,进水温度38℃时,控制容积负荷,使挥发性有机酸(VFA)小于850mg·L-1的条件下,可使反应器在28d内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   

16.
实验考察了厌氧膨胀床反应器(EGSB)处理木薯酒精废水的启动、运行和基质产沼气转化特性.结果表明,高温EGSB反应器接种中温颗粒污泥,需20d即可完成启动,反应器故障停运54d后进行二次启动的时间仅需10d.EGSB适宜的有机负荷是10~14kg·m-3·d-1(以COD计),稳定运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0%~90%之间,在标准状态下的产沼气转化率(BCR)为0.315m3·kg-1.试验期间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程度良好,直径2mm以上的大颗粒污泥增长迅速.260d时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与总固体(TSS)质量浓度之比ρVSS/ρTSS由接种时的0.51变为0.84.启动和运行期,出水pH值随着COD去除率的变化而波动,可以通过系统出水pH大小来初步判断EGSB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7.
从厌氧反应器启动、驯化、微生物种间协同作用、氢控制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生物膜和污泥颗粒化在提高厌氧污泥活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影响生物膜和颗粒化污泥活性的几个因素.指出有效颗粒污泥和生物膜的形成对促进厌氧生物技术发展、推动厌氧生物技术在废水尤其是难降解废水生物处理方面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低浓度PVC离心母液厌氧处理的可行性,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了长期(360 d)试验研究.离心母液COD约为200 m g.L-1,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16 L.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污泥床采用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混合接种,在40 d内即启动成功;投加易生化物质、启动之初即采用较高水力负荷有利于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在稳定运行状态下,反应器对TOC的去除率在50%以上,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污泥区;污泥的最大产甲烷活性约为115 mL.(g.d)-1,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污泥中的细菌以形状规则的短杆菌为主;温度对厌氧反应器的运行影响较大,离心母液中氮、磷等物质相对不足,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添加这种营养物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厌氧流化床处理红霉素废水启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温(32±2℃)条件下颗粒活性炭(GAC)载体厌氧流化床(AFB)反应器处理红霉素废水启动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采用稳定进水COD基质浓度,控制红霉素废水与人工合成废水比例,以红霉素废水逐步取代人工合成废水的方法,达到了微生物的顺利驯化和反应器较快启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环流反应器中对苯二甲酸废水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有效处理对苯二甲酸废水,在有效容积为35L的环流反应器内,使用模拟废水进行实验研究。投加体积比为5%的多孔聚亚氨酯载体,以实现微生物的固定化和形成缺氧微环境。结果表明,含多孔载体的环流反应器能够有效处理对苯二甲酸废水;生物降解作用是去除对苯二甲酸的主要机制;当反应器COD容积负荷为6.95g.L-1.d-1时,COD和对苯二甲酸的去除率为98%。驯化过程研究表明,采取逐步提高进水中对苯二甲酸浓度并维持一定葡萄糖浓度的策略,能够快速启动反应器,50d达到驯化活性污泥目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悬浮相污泥和载体内污泥的微生物形态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