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识论中普遍认为,知识与运气是不兼容的,这形成了"反运气直觉".在反运气的知识论工作陷入僵局时,知识论学者开始认识到研究运气的本质问题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主流的观点有运气的概率观、模态观和控制观.对于运气事件而言,概率观的低概率条件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模态观的缺乏反事实稳健性的条件是必要不充分的,而只有运气的控制观通过...  相似文献   

2.
试论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海德格尔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只抓住了技术的“正确的东西”,但却没有抓住技术的“真实的东西”也即技术的本质;而是抓住技术的本质,我们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本文在海德格尔这一思想的启示下,首先从分析技术之“正确的东西”之所以没有抓住技术之“真实的东西”的方法论根源入手,提出并论证了自己对于技术之“真实的东西”的一种理解方法,从而形成了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其核心思想是:所有技术都是由人的目的性预期与自然过程的工具性作用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取得统一的过程及产物。文章最后还对争论了多年的技术的价值负荷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负荷着人类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性观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及最根本的问题,人之为人就在于他所具有的与动物不同的“类”本质。本文通过对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分析,指出前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失落,而后者与之相区别的主要方向则在于对人的类本质的追求和回归。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主义的本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学主义是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而且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是获得那种能应用于任何现实的知识的唯一手段的信仰,它的生产有其历史必然性,科学主义的本质可以从其科学观,哲学观,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探讨,在科学层面,科学主义概括了社会的特征,将科学绝对化,在哲学层面,科学主义强调形而上学的无用性,而只注重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在价值层面,科学主义则将科学神圣化,把科学看作高于人类的本体,作为评判事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性观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及最根本的问题.人之为人就在于他所具有的与动物不同的"类"本质.本文通过对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分析,指出前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失落,而后者与之相区别的主要方面则在于对人的类本质的追求与回归.  相似文献   

6.
当代科学哲学不再将科学规律具有的必然性视为理所当然,而两种传统的解释形式,规则论解释和普遍必然解释,各自都存在难题,前者不能解决范·弗拉森所提出的确证问题,后者不能解决推论性问题。20世纪末出现了新本质主义运动,对自然律采取了倾向本质解释,从实在论的角度由自然类的倾向本质对自然律予以解释,认为自然规律的必然性根植于自然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中。一经由事物的倾向本质决定,那些形成自然类的事物便已被有秩序地安排,从而形成具有必然性的自然律。  相似文献   

7.
自然观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人类第一阶段的自然观是人类敬畏自然的自然观,人类考虑不到生命和环境会有系统地进化或衰退。这是客体高于主体的自然观;第二阶段的自然观是生命的进化观,认为持续进化的人类可以主宰自然,战胜自然,是主体高于客体的自然观;第三阶段是生命的诞生,发展到衰亡的全过程的自然观,是人类主动尊重自然规律的自然观,演化又回归了客体高于主体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但是,如果我们考察近现代科学所依据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联,就会发现,上述结论的获得并不是必然的,而且,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性现象,而这样的复杂性不可还原为简单性,所以,就不能说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至于自然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戴维·玻姆的对话观是对人类传统思想文化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维·玻姆的对话观 ,是从对思想本质的理解、人类冲突的根源、人类自救的根本途径等方面对人类传统思想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埃吕尔和温纳相继提出技术"效率"本质观和技术"政治"本质观,分别揭示了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重大影响,但却忽视了技术在其他社会领域的作用;他们的技术观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的自主性、技术批判思想、技术与政治的关系诸方面存在异同并有各自的认识根源;树立正确的技术本质观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严格区分技术与技术物、技术的活动与非技术的活动,二是要坚持"人"的技术性本质,揭示技术的"属人"本质。  相似文献   

11.
难题是一类具有迷惑性、复杂性且不易解或无解的问题。在科学上和实践上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难题:谜题与棘题。这两类难题自古有之,但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分析是在科学哲学和管理学中逐步出现的。谜题与棘题在问题确认、问题解答、问题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廓清这两类难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而深刻理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推动问题导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问题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沙拉的社会认识论把知识理解为"书写记录",并根据载体的不同而区分为"内在知识"和"外在知识",而传播则构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思想对于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的主要作用规范性的理论框架、信息分类的规范性扩展、信息仲裁服务和专家意见的批判性完善.最后本文指出了其所面临的信息哲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宣告了现代时空观的到来.论文深入地发掘了狭义相对论体现的统一性科学思想、逻辑思辨与探索性演绎研究方法、唯物的辩证自然观哲学思想,揭示了产生这项带给人类科学创见、思想革命、精神解放的理智的自由发明的真正原因.借以领受人类智慧的洗礼,传承人类知性的火种,捍卫宇宙法则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与儒家"向内觅理"有别,道家重视外向的"天之道",对自然之源和万物之本多有探讨,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自然哲学思想,诸如"道""朴""无""有""阴阳"等自然哲学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道生万物"的宇宙创生观,"负阴抱阳"的自然运行观,"道通为一"的世界统一观等自然哲学思想.这些概念和思想被现代物理科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所...  相似文献   

15.
以反思现代性科学为主题的后现代主义是怀疑论在当代的表现,它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焦虑的理论表达。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使这种焦虑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构成现代精神的科学、理性和主体性。在思维方式上,后现代主义集中批判的是一直以来作为西方文化基础的形而上学和本质主义的思维逻辑。在理论追求上,与近代怀疑论对确定性的追求不同,后现代主义作为怀疑论的现代形式,旨在消解人们对确定性的信仰。费耶阿本德“什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克里普克以个体本质的起源说支持严格指示词理论,麦克金则对起源说予以较充分的哲学论证。但起源说在非生物个体上的应用后果极其苛刻,以至难以为人接受;麦克金的本质主义论证实际上或者是前提错误的,或者是不足道的。虽如此,一种反证法确保了起源满足成为个体本质的必要条件,显而易见它也不满足成为个体本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一向以"他者"的眼光主导传统意义上非西方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这种研究原本是以他者来认识他者,然而在观照他者的同时,"自我"也映现其中。就传统科学文化而言,他者的眼光不仅重新审视了西方的科学理性,加速了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的解构,而且促成了科学哲学的人类学转向。那种把科学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类"地方性知识",一项"实践性"活动的观点,对传统科学文化的哲学反思,应当说是有启迪性的。  相似文献   

18.
客观主义是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典型特征。客观主义导致了心理学中的价值中立论、方法中心论、普适主义和本质主义的观点。社会建构论的兴起挑战了心理学中的客观主义传统,主张实在是建构出来的,不存在超越文化的普遍真理。作者认为,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并非非此即彼,应该在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经验主义和相对主义三个方面超越心理学中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19.
Classifiers serve as tools for classifying data into classes. The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ake a distribution of data points around a given query point into account. To express the distribution of poin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stances from a given point,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apping function is introduced here. The approximation of this function in a form of a suitable power of the distance is presented. How to state this power—the distribution mapping exponent—is described. This exponent is used for probability density estimation in high-dimensional spaces and for classification. A close relation of the exponent to a singularity exponent is discussed.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is classifier exhibits better behavior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than other kinds of classifiers for some tasks.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考察克里普克关于个体的跨界同一性问题的讨论,澄清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可能世界、严格指称和本质主义等,不断加深理解克里普克对形而上学问题与认识论问题所做的区分。在此基础之上,回应吕进、何向东的“个体的跨界同一性分析”一文,批驳该文对克里普克关于个体的跨界同一性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