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命题能够成立吗? 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个命题的意图,既要吸收传统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派”教学理论的积极成果,又要克服它们的片面性。可是肯定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就等于否定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于是这个命题本身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教师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能够主导教学过程吗? “主体”一词有几种不同意义,下面在几种不同的意义上对上述命题分别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田思峰 《科技信息》2009,(28):I0239-I0243
“诱恩探究教学法”是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等人十余年潜心研究的一项教育科研成果,该项研究在教学的目标、思想、模式、方法等方面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系统的教学理论,即:诱导思维,探索研究。它比较系统地体现了现代教学改革的三大基本问题:主体论、动力论、过程论,使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过程中,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教育理论中的—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另一种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不同维度出发,认为学生既是客体,更是主体。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4.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教学中,作为建构者的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任务”是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本文在设计“任务”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论断是多年来教育理论的误区。本文从哲学、心理学、教学实践和时代发展等方面分析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者”或“领路人”的作用,不是“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基础Ⅱ”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课程教学以学习活动为中心进行设计,结合不同的设计专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等方面深入思考总结,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在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开展教学实践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拥有“三自主“的选课自由度.这些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提出,无疑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不能就此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要地位,教师处于次要地位“.一切弱化体育教师角色职能的认识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关注不够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薄弱环节;目前的教学实践既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更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的,是传统教育观念及由此派生derive出来的教学制度和实践。教师能动作用的遮蔽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观念的、制度的、实践的革命是教师能动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常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满堂听”使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机器,处于“客体”地位。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从问题着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有较多的思考、讨论空间,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相似文献   

10.
肖潇 《科技信息》2007,(19):222-223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并且已被转化为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营造新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进行,一个明显特征是: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一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教学紧紧围绕教师来展开从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力的教学模式。这固然是可喜的,但切不可由此而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否则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前的语文教学研究,可谓百花齐放,姿态万千。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搞好语文教学改革,就要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为此,我们在原有教改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课堂为主场、情感为主调”即“五为主”教学思想,收到了一定实效。 一、主体。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语文教学也同样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旗帜鲜明地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教  相似文献   

13.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主题,又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主体性教学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种主体性作用的教学。将其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要点并自主参与将这些理论要点用于分析实际生活情况的愿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理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种教学模式还推动教育界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更准确更科学的认识,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更好的把握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赫尔巴特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对其以后教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他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的教学过程理论,对后来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学生兴趣的培养、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教学过程阶段”等理论进行述评,以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将素质教育之“互动”教学的理念与方法运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并进行对比性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理念,而且有助于加强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教师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学生是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主体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他们渗透美学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是另一个审美主体 ,因为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审美 ,并经过再创造 ,然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审美客体除了教材、教学形式、教师之外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论断 ,由于学生“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了教师的本质力量 ,所以反过来也是教师的审美对象。上述几个方面的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其地位是相对的 ,师生互为审美主、客体 ,并通过教材和教学形式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教学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在现行教学改革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和推广.该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刘俊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95-95,107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变革.首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将会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学生就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概论》课程实施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课内实践教学改革,重视发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学科课外实践教学改革,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社会调查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