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是减少生活垃圾危害的一种有效工程技术,并逐渐在国内城市推广.但是焚烧垃圾后的灰渣占到原有质量的20%,如何处理这些灰渣成为近年的热点.对各种焚烧垃圾灰渣的资源化利用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能为其将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起步较晚,灰渣产生量大,且处理比较简单,针对此问题本文综述了焚烧灰渣的含量分析及其分类收集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焚烧后的灰渣处理是当代的一大课题,因为焚烧灰渣的埋置地点不易找到,而且还存在有害物质渗入地下的危害。日本古河矿业公司与千代田工程公司共同研制成一种灰渣溶融和固结装置,用它可以熔融焚烧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所剩下的燃烧灰渣,并将其凝固成块,作为  相似文献   

4.
根据固体垃圾焚烧技术原理,结合垃圾焚烧炉运行特点,分析了垃圾焚烧过程与影响焚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本模糊BP神经网络算法的垃圾焚烧炉控制方法.建立了垃圾焚烧炉炉温双端输入模糊神经网络(DIFNN)控制模型,并使用模糊BP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仿真实验表明,该模糊BP神经网络控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焚烧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高温熔融炉中污泥的焚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温熔融炉上进行了污泥的焚烧试验研究.为了了解污泥的燃烧机理,通过高速相机、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能量分散光谱仪(EDX)对焚烧过程中污泥的结构和形貌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也研究了污泥焚烧后灰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结果发现在高温熔融条件下可以大大地减少污泥的体积,在高温下颗粒直径变化百分率跟时间成一定函数关系:Y=-0.0002{t}2h-0.1313{t}h 49.64.经过高温焚烧,由于一些矿物质会发生熔融,使其与跟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稳定的化合物,灰渣中重金属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能源化焚烧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城市垃圾能源化焚烧问题,结合实际事例和具体数据,从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能源化焚烧的应用潜力、垃圾焚烧发电国内外发展状况、垃圾焚烧发电应用技术以及太原市的实际应用情况五个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焚烧飞灰水泥固化体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水泥固化体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以及表面浸出毒性等研究 ,对焚烧飞灰水泥固化体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水泥稳定固化焚烧飞灰的效果良好 ,焚烧飞灰水泥固化体在实际使用环境中 ,重金属浸出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其释放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值 ,而且 ,环境对微量有害物质还有包容和稀释的作用 ,因此焚烧飞灰水泥固化体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焚烧飞灰水泥固化体资源化利用是安全可行的 .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小型往复式机械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焚烧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系统在部分垃圾焚烧厂的实际推广应用表明:该系统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9.
采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制备墙体材料,试验研究了焚烧底灰用量对混凝土试块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测试了焚烧底灰混凝土试块的导热系数,分析了该试块的热工性能。试验研究表明,随着焚烧底灰用量的增加,混凝土试块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其强度最大值分别达到9.97 MPa和39.81 MPa,而导热系数则是逐渐减小的,最小仅为0.42 W/(m·K)。试验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制备墙体材料打下了初步基础,也是焚烧底灰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于2016年5月和2017年1月,分别对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生活垃圾与市政污泥(分别为0%、5%、10%和15%)协同焚烧试验,探讨市政污泥掺烧对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PCDD/Fs排放的影响.在不同季节中,PCDD/Fs均主要分布于飞灰与炉渣中.受焚烧过程中PCDD/Fs的结构破合与重组的影响,废渣中以2, 3, 4, 7, 8-PeCDF (13.0%~72.1%)单体为主. 2016年5月,每吨焚烧原料(指生活垃圾跟污泥的混合物)混合焚烧排放的PCDD/Fs毒性当量比原料本身含有的增加了14.1~29.2 μg TEQ/t,而2017年1月则降低了9.2~9.9 μg TEQ /t.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加入市政污泥能够提高焚烧材料中的硫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从而抑制PCDD/Fs的再合成.综上所述,在保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电力生产条件下,适当的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能够降低焚烧过程中的PCDD/Fs排放,从而实现市政垃圾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