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燃煤电厂是大气PM_(2.5)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对燃煤PM_(2.5)排放的有效控制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现有燃煤颗粒物控制技术虽已得到较大发展,但还存在PM_(2.5)脱除效率低、系统复杂、运行不稳定、投资成本高等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和突破制约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十三五"期间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在2016年首批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燃煤PM_(2.5)及Hg控制技术"项目(编号:2016YFB0600600)将发展和应用新型燃煤PM_(2.5)控制技术作为一个主要目标,以期在此领域取得基础理论的原创性成果,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示范。本文综述了该项目在燃煤PM_(2.5)吸附剂控制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PM_(2.5)前驱体与吸附剂的多相吸附/反应机理、高效吸附剂的定向设计/改性方法、高效改性吸附剂的开发及应用设备研制、PM_(2.5)改性吸附剂控制技术的系统集成及优化。  相似文献   

2.
阐述"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的研究背景及总体目标,论述专项总体布局思路和任务设置,对专项实施进展进行概要性描述,并结合交通强国重大战略部署,分析提出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技术的研发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共机构低品位热能回收效率低、特殊区域余热利用集成度差、余热利用率低;采光照明耦合设计理论缺失、控制系统可调度低;用能设备管理平台兼容性差、监控分离、数据分析弱;围护结构整体节能性及防火安全性差;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关键技术问题和瓶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机构高效用能系统及智能调控技术研发与示范"面向公共机构节能和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需求特点,在实际的研究中,形成了以下公共机构节能关键技术:用能设备余热的高效低阻强化传热技术,服务类区域低品位余热梯级利用集成系统技术,空调通风系统余热回收技术等;智能照明控制技术,新型高效采光技术;数据驱动的供热与空调系统前馈控制技术,基于能耗监测、环境监测、机电系统监测智能管理以及调控的"四位一体"监测管控系统平台技术;新型高效整体式复合外墙集成技术,新型高效智能外窗调控技术,高效围护结构装配集成与施工安装技术;节约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等关键技术。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减少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并实现在现有国家标准GB50189的基础上节能25%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和2003年两次通过国家评估。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5名国内外专家组成。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需求,结合国际发展趋势,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和环境问题、为煤转化技术的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化基础为目标,以煤高效洁净转化为优质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热物理化学、煤基液体燃料合…  相似文献   

5.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竹藤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生态效益为重点,以显著提高我国竹藤资源培育与高效加工利用的技术水平为目的,在竹藤资源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竹藤材高效综合利用与防护技术、竹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产业化综合效益评估和政策研究这三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煤化工的发展方向。相对温和条件下的煤直接转化过程(如煤热解和直接液化等),其产物分布及组成与煤结构关系密切。深入认识低变质煤热解过程中显微组夺和矿物作用及弱键合结构在分子水平反应规律对煤转化过程产物调控以及发展新型高效煤转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国家相继在973计划和新近启动的重点研发计划中安排相关的研究任务,并取得明显的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作者正在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制高品质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编号2016YFB0600300)的研究中,利用建立的新型原位热解-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原位检测煤特征显微组分、矿物作用和催化转化等过程初级产物形成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此作为开启分子水平上研究煤直接转化过程产物调控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7.
“高效节能清洁安全小麦加工新技术中试与生产示范”项目是将河南工业大学研制的小麦分级加工技术、小麦清洁处理技术、物料纯化技术等小麦加工新技术进行中试后进行技术放大和生产示范。项目主要解决了小麦制粉过程中物料重复研磨、设备效率低的问题,大_夫提高了单位产能、降低了能耗,同时通过清洁处理技术使面粉中的微生物含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局部地区污染严重,急需研发经济、高效、绿色的修复材料与技术。一些纳米材料相比常规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属性和反应活性,能够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发生强烈的吸附与氧化还原作用,有望用于土壤污染治理。为此,科技部于2017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中设立了"用于土壤有机污染阻控与高效修复的纳米材料与技术"项目,旨在研发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宏量制备技术,阐明其阻控/修复土壤有机污染的机制及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与生物生态效应,构建经济、高效、绿色的农田土壤有机污染阻控修复和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纳米技术,建设示范工程,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材料、适用技术和工程范例。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该项目实施两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农田土壤阻控修复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修复用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有机污染物复合生物效应与调控利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煤炭利用方式高能耗、高污染、高CO_2排放的缺点,西安交通大学提出了"超临界水蒸煤"新概念和新思路,将煤炭化学能和中低温热能直接有序转化为氢气化学能,可从源头上根除气态和颗粒污染物的生成,同时实现高浓度CO_2产物的自然捕集。西安交通大学近两年来特别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600100)资助下,为进一步优化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过程中化学反应与流动传热的匹配关系并解决碳不完全转化的问题,分别开展了化学反应动力学以及超临界水环境中热质传递强化两个方面研究,进而获得超临界水-煤炭颗粒多相流热化学热质传递强化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了小型示范试验样机,实现了煤炭在温和条件下高效气化。  相似文献   

10.
工业含尘废气余热回收技术不仅是降低工业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更是突破我国资源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克服工业烟气高温高含尘、腐蚀性强和工况变化大等问题的关键。由重庆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业含尘废气余热回收技术"(2016YFB0601100)实施两年以来,对含凝结性尘粒高温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高温高含尘烟气余热回收、亚微米级尘粒深度净化及余热回收3个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本文从项目研究的概况、标志性研究进展、中试平台的中期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5,(19):16-18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农业科技工作面向"三农"主战场,动员和团结全国农业科技力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五"期间农业科技投入得到大幅度加强,比"九五"同期增加了3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育科技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就业增收为目的,通过"863"、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效提升了农民科技创新与储备能力,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新疆煤炭预测储量在2.19万亿吨,占到了全国预测储量的百分之四十,位居全国首位.2011年初,中央把新疆正式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国家煤化工生产基地.环保部门在长期的放射性监管、监测工作中发现,部分区域某些煤炭资源中含有较高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部分煤矿的部分煤层,煤炭中伴生的放射性核素甚至达到了放射性核素工业开采的限值水平,存在将赋存在煤炭中的铀资源当成煤资源开采的现象.国内外在伴生放射性煤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失判别方法、缺乏相应的导则和完善的管理体制.鉴于新疆煤炭资源大开发及部分煤炭开发区域放射性污染的形势,规范、引导伴生放射性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防治煤炭资源放射性污染,是环保工作者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研究与杂交种选育"课题属"十五"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是综合性、多学科从事油料作物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建有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油菜转基因安全评价中心、国家发改委油菜育种和加工中试创新基地、农业部油料加工工程中试车间、全国油料(油菜、大豆)原种繁殖基地等.  相似文献   

14.
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技术.发展洁净煤技术,就是要使煤炭作为一种能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排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实现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以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绿色节能为背景,着眼于我国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针对我国高品位铝矾土矿产资源面临消耗殆尽,大量富含氧化铝煤矸石和粉煤灰固体废弃物排放堆积地表以及我国工业窑炉用炉衬材料急需节能需求的更新换代的现状,提出以低杂质生矾土、低杂质煤矸石、红柱石、蓝晶石、菱镁矿生矿粉等非金属矿和低铁高铝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合成轻质耐高温节能型矿物材料骨料,并采用合成的轻质骨料和粉料添加适宜的胶凝剂和外加剂,制备浇注型和喷涂型轻质耐高温矿物胶凝材料。本课题可以解决节能耐高温炉衬材料制造成本高和能耗大的突出问题,达到非金属矿物综合高效利用和生产耐高温高效节能炉衬材料目的,为大型高温设备提供高效节能材料的保障。课题研究成果将给国家高温工业窑炉用轻质低耗能非金属矿物聚合材料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并且对推动高性能低成本低耗能非金属矿物聚合材料的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产业示范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十五”开始,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列入了煤炭和石油的规划,但是,从国家层次上并没有统一的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专项。根据能源专家对我国能源资源的评价,到21世纪中叶,煤炭消费比重也只能降至55%左右,国产化石燃料仍将是一次能源的主要来源,即在未来的50年中,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难以改变。因此,开发利用煤层气事业,需要制定国家层次的长远发展战略,并站在长远战略高度进行部署、实施和跟踪管理,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十三五"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布局的5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之一,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处于我国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交汇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本文探讨了高校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总体情况、领域分布和优势特色,并对牵头项目数前20名的高校承担项目情况与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燃气轮机被誉为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是关乎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和保持工业竞争力的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燃气轮机制造装备水平的提升依赖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实施以来,共支持了两项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研究项目。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教授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研究的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年项目结题验收为优秀。2012年,项目得到了国家973计划的持续支持。这2个国家973计划项目实施10年来,通过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创新,将基础理论研究融入企业实践,在高温透平叶片的传热与冷却技术、热障涂层强度理论与检测技术、高温透平叶片增材制造技术、高温透平叶片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热力透平密封技术、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重型燃气轮机高温叶片自主制造与实验验证能力,包括冷却设计、定向晶成形、涂层制备到试验验证,初步形成了F级重型燃气轮机转子设计、制造与验证能力,支撑了东方电气集团的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培养了人才,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关成果及研究队伍可进一步服务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及企业实践。本文就该项目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瑞士联邦政府决定2001年起开始实施"国家研究重点计划"(Nationale Forschungsschwerpunkte,NFS),计划在2001至2003年间投入1.26亿瑞士法郎,首批设立10个"国家研究重点",涉及的科研领域有纳米科学、基因科学、新型电子材料、量子光学技术、分子肿瘤治疗技术、植物保护、计算机辅助医疗技术、神经修复机能、生物分子三维结构、气候及自然灾害预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通过并推进实施,急需研究提出一套集数据采集、处理、数据库构建、建设管理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支撑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年度更新和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管理工作。本文以国家交通相关管理部门前期工作项目”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2006-1-9)和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捉村公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典型示范”(合同号:2006318221102)两个项目为依托,重点研究其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两个项目的实施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