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莹 《科技信息》2007,(10):218
普契尼是近代意大利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其作品已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竟相上演的主要剧目,也是声乐赛事和教学的重要曲目。本文从普契尼歌剧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演唱特色两方面入手,简明地阐述了其歌剧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歌剧选段《我心永爱》是一首高难度的唱段,是近年来声乐比赛、音乐会以及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演唱的一首作品。本文从歌曲的创作内涵音、音乐形象两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歌曲的演唱难点、重点。给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歌曲《思儿》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人多次演唱过歌曲《思儿》,也指导过不同层次学生演唱这首作品,在论述的过程中将感性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紧扣歌剧的相关背景,从歌曲的音乐结构、演唱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4.
重唱在西洋歌剧中的表现类型与作用杨孜孜重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的演唱者,按作曲家为各个声部谱写的曲调,重叠着演唱同一乐曲的声乐演唱形式之一。酉洋歌剧中的重唱是从对唱形式发展起来的。从早期的意大利喜乐剧《管家与女仆》中较单一的二重唱,到后来的莫...  相似文献   

5.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歌剧中人物的唱腔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歌曲的演唱。它是戏剧情境中有性格、有形象、有浓郁戏剧色彩的演唱。声乐表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反映社会的意识和文化。思想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是歌声和音符存在的目的。平时,我们可能往往会停留或纠缠在声音之中,仿佛追求声音的质量是唯一的目标,而没有认真的意识到声音的追求需以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依据。本文浅析了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唱段的人物形象及审美特征与艺术处理。在演唱的过程中塑造出自己所理解的一个在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榨之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6.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文学、舞台美术等多种独立艺术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样式。歌唱作为歌剧的表现手段,它既表达人物情感,说明人物心意,还串联了故事脉络,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歌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演员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独特地位。演员的演唱不仅直接体现角色形象,而且其演唱技巧的发挥和对角色的驾驭能力又赋予角色形象以新的内容。民族歌剧的演唱,长期以来,在继承民族声乐理论与表演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借鉴美声唱法的长处,并结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汉语语言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7.
方迪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1):102-103,129
歌曲《永远的花样年华》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是一首高难度的唱段,是近年来声乐比赛、音乐会以及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文从歌曲的创作内涵、歌曲的音乐分析、演唱技巧(声、情、字、表)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演绎,着重诠释歌曲的演唱难点、重点。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声乐的一个学派,它对我国声乐界以及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声唱法从它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都离不开意大利的歌剧,特别是歌剧咏叹调。当今,在我国音乐事业蒸蒸日上、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日趋繁盛的形势下,全面认识、探索美声唱法和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他在世界歌剧艺术史上有着非一般的杰出地位。威尔第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就选自威尔第的中期代表作之一《游吟诗人》。这首咏叹调真挚地表达了女主人公莱奥诺拉对曼里科的爱慕之情,同时在声乐演唱技巧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后世的歌剧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声乐的一个学派,它对我国声乐界以及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声唱法从它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都离不开意大利的歌剧,特别是歌剧咏叹调.当今,在我国音乐事业蒸蒸日上、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日趋繁盛的形势下,全面认识、探索美声唱法和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是词、曲作家和演唱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要有动人的词句、悠扬的乐曲,更离不开演唱者力求完美的艺术表达。笔者拟从声乐艺术表演美学的角度,具体结合歌剧咏叹调《啊,我感到》的演唱分析,阐述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臻于完美艺术表达的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以《不幸的人生》和《故园恋》为例,从音色处理、语气处理、情感表达、气息控制、表演五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演唱差异,指出其差异不仅表现在演唱技巧和表演上,也表现在创作技法、文学内涵、伴奏形式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解敏 《科技信息》2008,(15):200-200
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多么温和的西风》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最优美抒情的二重唱,为推动剧情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苏珊娜的咏叹调《美妙时刻将来临》使整部歌剧剧情发展更加跌宕起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到这两首歌剧选曲。本文试图将这两首歌剧选曲在演唱中表演的方法及作用做简单的探索与整理,为声乐教学实践与演唱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歌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在人们关注下,中国歌剧作品得到普及传唱,均已成为经典.大量中国歌剧声乐作品已进入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之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学水平.文章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歌剧作品在声乐教学中选择、运用情况,对未来中国歌剧作品进入教学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族歌剧在近千年以来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喜爱,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及其演唱特点的角度,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形象特征为出发点,从曲式结构、旋律走向、调式和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从水红莲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中民族唱法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研究其演唱特点及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16.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一首非常著名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在推动整部歌剧情节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笔者目前掌握的相关材料来看,无论是对本首作品在剧中故事情节发展形势,即剧中人物的演唱环境分析、角色性格分析、音乐的本体写作分析还是人物情感与音乐两者相结合的演唱分析尚需深层次的挖掘,作为女高音,笔者试图从歌剧演唱的案头工作入手,对该片段回归到整部歌剧中,从事件发展的脉络对主人公情感的心理历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把握该片段的音乐元素,以便更好的塑造歌剧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歌剧《乡村骑士》是意大利作曲家皮耶特罗.马斯卡尼的经典之作,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富艺术魅力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诞生的标志。本文试图从词曲运用、调式调性、演唱形式和乐队伴奏这四个方面对其音乐特征加以阐述,以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8.
从"声乐教学"这一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声乐大赛中的歌剧作品选取、歌剧角色扮演等相关现象,探讨了加强在教学中如何为学生选取适合的歌剧类作品、培养学生对歌剧中的角色进行完整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多元化语言学习的必然性等问题的认识,并深化对声乐教学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接轨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就声乐训练中,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内涵价值展开探讨.对激发核心优势,优化声乐训练效果,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志超 《科技信息》2011,(10):I0248-I0248
莫扎特作为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宫廷束缚的自由音乐家,在不断地对当时传统的意大利式歌剧改革创新的同时,也在悄然地改变着当时人们对歌剧中音色审美和声部配置的概念。探索莫扎特歌剧对于男声声部的发展及创新,从而为研究如何更好地演唱莫扎特歌剧中男声声部各唱段,掌握莫扎特歌剧的演唱风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