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连云港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提出了连云港实现生态旅游町持续发展对策:树立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发挥公众支持作用;突出资源特色,发挥组合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内涵,突出景区文化特色;完善体制,加强管理.最后,提出了将山海观光旅游、文化民俗旅游作为当前连云港市重点建设的生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切入,详细阐述了生态旅游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剖析了生态旅游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指出保障生态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的措施,提出要通过制定开发保护规划、相关法律条例等手段,确定合理的功能分区,限制旅游容量等,协调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婉宜 《科技信息》2012,(6):469-469,471
旅游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必须开展生态旅游。本文以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旅游景区为例,通过对景区内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活动的分析,针对景区在生态旅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应控制游客及车辆的进入量,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体验的真实性,延长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等对策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老君山景区生态旅游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不同,强调开发与保护并举.文章介绍了老君山生态旅游植物资源,包括植物区系成分、濒危植物、植被类型,并对生态旅游景区植物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福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总结福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为推动福州市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景区开发建设,整合生态旅游线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生态旅游品牌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建立生态旅游政策法规,完善政府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吕晨  曹荣林 《河南科学》2007,25(2):340-344
通过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辨析和内涵阐述来明确生态旅游的本质.在对开化县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化县生态旅游的战略定位、交通景区景点建设、区内旅游线路设置和生态旅游区际合作、生态旅游宣传方向、生态旅游业与当地特色农业、工业和旅游就业联动发展几方面的构想.提出通过建立综合化管理体系、旅游人才高级化培养和现代化旅游监测手段来进行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具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判定标准与规划原则.延庆县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对于延庆县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中心"的总体布局构想,划分出生态旅游"六大功能区",设计了延庆县"四大生态旅游环线",指出了应优先发展的景区与项目,研究了主要景区环境容量、旅游规模与设施建设,以及生态旅游发展的措施与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闫瑜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0):64-67
麦积山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开展生态旅游,则应采取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宣传促销活动,提高麦积山知名度;确立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方位大旅游观,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与联系,扩大客源渠道,提高麦积山的可游览性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经济、社会3个准则6指标26个核心要素的对湘西矮寨奇观景区生态文化旅游进行实地感知调查.生态文化旅游在矮寨奇观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上存在诸多不足.管理者应多方面采取措施使生态旅游与社会协调发展,增加区域内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景德镇市客源市场必将持续扩大,景德镇市宏观生态旅游景区布局应从北线和南线来构建,宾馆等方面的服务设施应与此配合。景区微观规划要以保护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太原市动物园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动物园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原则和动物保护措施,阐述了太原市动物园生态环境建设与动物保护的工作经验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及其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集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一体,拥有全球唯一的三江并流奇观、举世罕见的峡谷群、多处地质遗迹、壮美神奇的高山丹霞及喀斯特景观、全球最为壮观的雪山群和低纬冰川、秀丽神妙的高山湖群以及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等优势旅游资源,但同时地质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生态环境带幅窄且稳定性差,又属于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旅游资源环境十分脆弱。合理利用遗产旅游资源,必须有科学研究为支撑,法律法规为依托,科学管理为手段,旅游规划为指针,以生态旅游和科考科普旅游等低耗损产品为主打,以极高的遗产保护意识为动力,旅游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旅游扶贫相结合,多方齐动,推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万州将成为三峡库区新兴的客流集散中心,具备建成三峡库区功能最完善的旅游服务中心的前提条件.把万州作为旅游接待中心必须围绕旅游交通通讯、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方面精心建设,加强功能配套.把万州作为旅游目的地应以“山水移民生态城”作为总体产品,开发优势资源和特色文化,建设旅游精品.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旅游服务中心,必须在旅游氛围营造、管理体制、旅游安全、产业政策、资金、人才、环保等方面建立起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婺源发展生态旅游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一种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责任的旅游活动形式,婺源生态旅游是发展要注意三点问题:其一,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大众旅游,而婺源旅游应是生态旅游;其二,强调生态旅游具有环保教育功能、生态景观特色和可持续旅游特色;其三,建成生态旅游示范区,首先建成江西省生态旅游示范县,而后建成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太原市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建设目标,提出了太原市城市水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历史经验表明恰当的城市旅游开发是时古城建设性的保护,符合生态城市的旅游建设是时历史古城的最好保护。因此,基于生态景观学的生态城市旅游开发模式是时苏州古城进行城市保护和城市旅游开发的较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太原市城市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设计、施工、营运3个时期的生态、大气、噪声、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  相似文献   

18.
皖西大别山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融民俗风情、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特色,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研究于深层次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皖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和交通线路,运用GIS技术对皖西旅游景点重要值定量分析,并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系统构建,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交通网络、增强县市旅游中心地的服务功能、建设4大旅游区、打造4条精品线路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崀山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崀山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进行合理的旅游规划;建立健全的、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21世纪生态旅游胜地”;加强宣传促销,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优化旅游环境;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加强区域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的依存性、旅游活动的依托性、旅游开发的塑损两面性造成旅游开发在显性成本之外还必须付出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指除了旅游企业账面会计成本之外尚需付出的各类成本与代价,它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累积性、不易量化、时空变化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旅游开发的隐性成本主要包括涉及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居民生活质量维持、基础设施与环境营造、旅游规划招商与营销、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这对地方政府资金筹集能力与旅游收益预期形成了严峻挑战,要求地方政府更新旅游发展理念,树立科学成本观,丰富资金筹集渠道,重视发展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