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以纵向岭谷区内丽江-大理-保山-龙陵公路沿线作为案例研究区,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公路建设对沿线公路上下坡不同类型土壤质量的影响,并对土壤质量的恢复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公路建设对自然土壤和人工土壤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公路在施工期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较大;公路建设对其下坡土壤质量的影响大于上坡,下坡影响范围为距公路200m,上坡为距公路150m.土壤质量受到工程扰动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和公路的破坏程度、公路的营运时间、当地植被的恢复状况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各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其中公路建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公路周边土壤质量的恢复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过10年的恢复,植被覆盖度恢复到对照的30%时,土壤质量恢复到44%,说明公路周边土壤一经破坏,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来恢复.在公路施工和营运期,应尽可能的控制人为影响以降低干扰.  相似文献   

2.
医病犬埃拉     
王广树 《科学之友》2007,(15):56-57
疾病让迈克尔·尼科苦不堪言,但是,埃拉却让奇迹发生了. 埃拉是尼科的爱犬,它与尼科形影不离,帮他进行功能恢复治疗--用鼻子拱触.用舌头舔他的患处,一段时间后,尼科的病好了.他由一个半残疾的病人成为了随埃拉一起为患者治病的医疗队员.尼科当时患的是局部神经损伤症,在埃拉的陪同下,他每天到圣莫尼卡医疗中心进行神经功能恢复锻炼,疗效很明显,不但比一般病人恢复得快,而且功能恢复得也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3.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及撂荒后5,13,24,32 a自然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SOC)、无机碳(SIC)、全氮(TN)含量及储量(SOCs,SICs,TNs)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垂直剖面降低.与坡耕地相比,0~5 cm SOC含量在草地恢复10 a后显著升高,而5~100 cm各土层的SOC含量在草地恢复的20 a后显著升高;0~100 cm各土层SIC含量在草地恢复5 a后即显著增加,且不同的恢复草地具有不同的SIC剖面分布类型.TN含量与SOC含量变化相似.但与坡耕地相比,早期的恢复(5,13 a)草地表层0~5 cm TN升高不明显,5~100 cm TN在草地恢复的5 a后显著升高.SOCs(0~100 cm)在恢复5 a的草地显著降低,恢复10 a后,显著升高;SICs(0~100 cm)和TNs(0~100 cm)在草地恢复5 a后即显著增加.此外,计算了土壤总碳储量(STCs),发现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特征表现为越来越高的SOCs/STCs和越来越低的SICs/STCs.在草地恢复过程中,SOC和TN,STCs和TNs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草地恢复加强了土壤碳库的积累,包括土壤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但是这两个碳库在总碳库的占比相反.多年生草种在土壤碳氮库积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0.9 ka来青海湖湖水盐度的定量恢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中成体特异湖浪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的体长测定, 运用青藏高原特异湖浪介的体长与盐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定量重建了青海湖近0.9 ka来的古盐度变化序列. 同时利用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a)壳体的Sr/Ca比值, 结合湖水以及现生介形虫壳体的Sr/Ca比值, 定量恢复了相同时段的古盐度序列. 对两种不同方法恢复的古盐度作了比较评价, 与历史气候序列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利用介形虫体长恢复盐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而利用介形虫壳体微量元素恢复盐度的方法在青海湖不适宜应用. 从恢复的盐度变化序列来看, 1160~1290年的湖水低盐度表明中世纪暖期时该地区气候较为湿润, 而小冰期的3个冷期所对应的1410~1540, 1610~1670和1770~1850年的3个湖水高盐度期表明该地区在小冰期的冷期, 气候较为干燥, 而最近几十年的高盐度和近几十年的气候暖干化是一致的. 所恢复的青海湖古湖水盐度的变化曲线与该地区树轮所恢复的降水曲线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说明本文所重建的盐度变化是比较可靠的, 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编制了青藏铁路沿线50 km范围生态系统类型和脆弱度分区图, 用叠图法研究了各类工程活动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和影响面积以及影响指数. 类比青藏公路, 研究了青藏铁路高寒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 预测了其恢复程度和恢复速度. 研究表明, 铁路工程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地表原始土壤受破坏和扰动的程度以及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植被覆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的恢复与地表原始土壤的破坏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恢复年限、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与海拔高度及气温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在年降水量大于200 mm的地段, 只要地表能够保留一定比例的原始土壤, 工程结束后30年左右物种多样性基本上可恢复到破坏前的水平, 而植被覆盖度至少需要45~60年以上才能恢复到破坏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睡眠新解     
李欣 《科学之友》2006,(5):86-87
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需的休息,充足的睡眠除了能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之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神奇功效.  相似文献   

7.
田文皓 《科学通报》1976,21(4):190-190
据Guyton和MacDonald报道,在长期的慢性实验中,局部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中毒麻痹的肌肉,能表现出一种很缓慢的自然恢复.这种机能恢复的速度比神经再生机能恢复的速度要缓慢10倍.Duchen和Stricb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我国农村矿山生态恢复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别从政府参与,企业为主,对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矿山废弃地治理3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卫星标记定位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 (丛广 41A×密阳 2 3)×丛广 41B回交群体为基因定位群体 ,采用群分法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进行了定位 .在 1 5 9对微卫星引物中 ,微卫星标记RM2 5 8与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连锁 ,从而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 1 0染色体上 ,距RM2 5 8约 7.8cM ,恢复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是成簇分布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草原退化现状与恢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北方草原是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基地和绿色生态屏障.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北方草原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生产和生态功能均显著降低.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草原退化的现状,然后综述了不同的恢复治理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北方草原的恢复与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提升天然草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促进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象:月子中心纷推秘方“月子餐” “地球人再也阻挡不了妈妈们追求产后恢复少女般身材的强烈欲望了!”准妈妈苏女士在一家月子中心咨询后这样感慨道.苏女士的预产期是9月6日,她听刚生完小孩的朋友说,在月子中心坐月子很舒服,关键是身材恢复得快,于是不顾婆婆和母亲的反对,坚持要到月子中心去坐月子.  相似文献   

12.
有效势的改进计算和Higgs模型的对称性恢复相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德富 《科学通报》1994,39(19):1745-1745
早在70年代,科学家就提出在高温高密条件下被自发破缺的规范对称性会得到恢复,并给出了研究这类问题的方法.近来弱电相变再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这是由于它对解释宇宙中的重子数不守恒有重要意义,同时宇宙模型也依赖这类相变的具体特性,即到底是一级相变还是二级相变.因此有必要更仔细地研究这类相变.分析相变的基础是有效势,但通常的有效势计算中存在两个困难.本文将利用硬热圈的重求和给出一种有效势的自洽计算途径,并利用它讨论Higgs模型中的对称性恢复相变.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世界各地的湿地依旧处于不断退化或即将退化的厄运中,对于湿地的恢复越来越重要。恢复退化湿地,主要包括生境的恢复和生物的恢复两大类。湿地生境的恢复主要包括植物生长条件的恢复、动物栖息场所的恢复和水环境的恢复。湿地生物的恢复主要是指植物群落、动物群落与微生物群落的恢复等方面。湿地植被既为湿地动物提供食源,又可为其提供栖息地,因而湿地植被恢复又是生物恢复的首要环节。恢复湿地要讲究科学,不然很容易揣着好心办了坏事,明明想恢复湿地,实际上却让湿地遭受了更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刘里斌 《科学通报》1990,35(3):216-216
一、模拟的地质模型及原理 1.埋藏史 是恢复地层在不同的埋藏深度下的厚度。对于不同岩性的孔隙度随其埋深变化而不同.采用如下公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带限信号恢复算法的近场声全息分辨率增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亮  毕传兴  陈心昭  陈剑 《科学通报》2008,53(14):1632-1639
提出了一种基于带限信号恢复算法的近场声全息空间分辨率增强方法. 该方法利用实测全息面声压信号的波数域带限特性, 采用带限信号恢复算法——Papoulis- Gerchberg方法(PGA)对全息面声压信号进行插值, 从而等效地增加了全息面声压数据, 减小了测量间隔, 一定程度上恢复由于测量间隔太大而损失了的高波数成分,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息图像的分辨率. 单点激励固支板声全息实验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近场声全息图像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青海都兰地区1835a年轮序列的建立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康兴成 《科学通报》1997,42(10):1089-1091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获取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数据资料,弄清气候变化的事实,并建立历史气候的长序列.在我国,竺可桢利用物候资料和历史资料恢复了过去5000a来我国东部地区的温度变化曲线.吴祥定等在拉萨利用不同时期树木年轮资料衔接的方法,恢复过该地区2000a来的气候变化历史.姚檀栋等根据古里亚冰芯资料,给出了青藏高原近2000a来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证据.本文将根据青海都兰地区树木年轮资料来讨论这一地区1835a间的气候变化趋势.本研究是我国目前在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方面资料较为完整和时间序列最长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东亚夏季风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恢复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严重的旱涝异常.东亚夏季风何时恢复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亚夏季风表现出恢复增强的特征,尽管其增强的幅度仍未达到1965~1980年间的水平;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年代际北移,表现为淮河流域(110°~120°E,30°~35°N)夏季降水增加.东亚夏季风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增强,和海陆热力差异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样带与样方结合的调查方法, 从冻土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种类、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生产力等生态要素和生物生境条件: 如土壤环境、冻土环境等方面研究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干扰迹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经过近25年的自然恢复, 在生态系统恢复的生物学方面,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明显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表现在高寒草原的优势建群植物种类已出现并占据优势地位, 局部地带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多度恢复到接近甚至高于自然未干扰草原系统水平; 在土壤环境方面, 高寒草原干扰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减少61.65%, 全氮含量减少52.51%, 但大部分地区其表层土壤养分现状与干旱区主要草原土壤相当, 有利于耐寒旱生物物种生长; 高寒草甸干扰迹地土壤(寒冻雏形土)平均养分含量高于天然寒冻干旱土壤, 保存草甸土壤结构的完整程度对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 受扰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与冻土环境没有明显制约关系,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分布和保育与冻土环境关系密切, 受工程活动破坏后恢复困难. 类比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系统变化规律, 提出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敏感.过去几十年,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其变化的自然及人为相对贡献率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基于优化的模型差值法评估了1990~2013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变化的人为相对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产力显著增加,人类活动主导了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人为相对贡献率达到74.0%,人类活动主导草地生产力增加的面积占比大于主导草地生产力减少的面积占比,青藏高原草地可能已由过度利用转变为适度保护,但其特征呈现复杂性. 2000年后人类活动影响急剧增强,表明同期实施的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可能增加了高寒草地生产力.空间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相比有36.7%的草地生产力变化由气候变化主导转为人类活动主导,其中主导草地生产力减少是增加的两倍以上.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功能总体上开始呈恢复趋势,但人类活动主导草地生产力减少的区域也在增加,该区域可能已趋于人地关系发生转变的临界点.因此,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仍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支点,青藏高原草地适应性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电力电缆线同架空线路一样,都是电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为很多电缆线路是敷设在地下的隐蔽工程,一旦出故障,检修恢复难度较大,危险性也大,直接影响对用户的供电.文章对电缆线路热伸缩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