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180号燃料油乳化存在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非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油粘度的影响,以HLB值为标准兼顾乳化油粘度设计出乳化效果较好的复合乳化剂,考察了复配乳化剂、乳化工艺条件对乳化燃料油的稳定性和粘度的影响,得出最佳的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0.5%,乳化时间为45 m in左右,乳化温度为70~80°C,搅拌速度为500~600 r/m in。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LB值兼顾乳化油的粘度,以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核心设计的复配乳化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乳化燃料油室温储存3个月,稳定性好且粘度满足180#燃料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TY—1新型花岗石切割冷却液是由山东省莱州市通用新技术中心研制成功的,现已在该市投入大批量生产,经使用证明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传统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Y—1新型花岗石冷却液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废弃食用油脂为原料,经三步氨解法合成烷醇酰胺复合乳化剂,在优化油、剂、水比例的基础上,采用高减切匀质机制备出微乳化燃料油,旨在改善城市能源缺乏、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的现状;同时为废弃油脂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TY—770A型划线车的基本特点,分析了该型设备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内燃机中使用乳化燃料油是当前引起人们重视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前途的研究项目。本文报导了对乳化柴油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方案,这种乳化剂是用亲油性的非离子活性剂和阴离子活性剂及少量亲水性的活性剂复配而成。本文对乳化柴油的稳定因素(如界面膜的物理性质、连续相的粘度、油水体积比、温度、在分散液滴表面的空间障碍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乳化剂的总加量约为0.3%,水与油的体积比为:水/油=16~22/84~78,大多数液滴的直径约2~10μm,乳化柴油可以稳定一个月左右。使用该乳化柴油进行行车试验和柴油机车试验表明,柴油机的燃烧性能有所改进,节油率能增加7~9%。  相似文献   

6.
食品乳化剂是一种用量最多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介绍了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49种食品乳化剂及具有乳化剂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并概述了国内食品乳化剂在制备、性质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对114种食品乳化剂及具有乳化剂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意见;分析了国内外食品乳化剂行业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动态压力下减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主发药包在水中爆炸产生冲击波,次发乳化炸药药包在主发药包产生的水中冲击波动压作用下延时爆炸,研究乳化炸药在外界动态压力作用下的耐压性。研究中选用了三种国内常用乳化剂,分别改变乳化剂含量,测试了不同乳化剂种类与含量的乳化炸药临界减敏距离,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用Span—80乳化剂和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其耐压性随着乳化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由路博润公司生产的2725高分子乳化剂及复合乳化剂制造的煤矿乳化炸药,当乳化剂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其耐压性不再随乳化剂含量变化而增加。采用合适的复合乳化剂制造的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的耐压性能优于使用单一乳化剂制造的乳化炸药。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TY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梳理,从人才招聘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探索和总结了有效提升TY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策略,以推动TY集团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CRUISE软件对TY4250半挂牵引车进行了建模,并对其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进行了模拟仿真和计算分析;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TY4250半挂牵引车CRUISE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利用CRUISE软件建立了TY4250汽车列车的整车模型,利用多学科优化设计软件ISIGHT对传动系参数进行DOE分析,对相应参数进行优化,使TY4250汽车列车的整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同类车型的动力匹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西萍 《甘肃科技》2007,23(1):161-164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将实施更加严格限制燃料油中硫含量的新规定,为此进一步开展清洁燃料油生产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现有的燃料油脱硫技术,深入开展催化吸附脱硫、生物脱硫技术及组合脱硫技术应当成为燃料油脱硫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TY5驼峰无线机车遥控系统的功能,并分析了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的TY5驼峰机车无线遥控系统构成、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乳化炸药用高分子乳化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合成工艺及理化特性。研究了这种乳化剂对乳化炸药的贮存稳定化作用,爆轰稳定化作用。通过显微照相进一步研究了乳化炸药的乳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制定了用差热分析(DTA)法测定水包油型(O/W)乳系相转型温度(Phase Inversion Temperature,PIT)的技术,研究了乳化剂浓度、乳化剂的HLB值,水相的pH等对于甜橙油—水乳系PI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反相微小乳液合成速溶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反相微小乳液法合成了速溶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了乳化剂和pH值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NH4)2S2O8—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NaHSO3引发剂、单体浓度、烯丙醇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pH值等于10;乳化剂用量为5%(油相);引发剂浓度分别为0.06%、0.04%、0.02%(W单体);烯丙醇的浓度为0.08%(W单体);单体浓度为40%(水相).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合成聚合物分子量超过2×107,且溶解性能优于溶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所得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资源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为了满足生物质燃料油生产对原料的需要,对中国适合于作生物质燃料油原料的主要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明晰了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原料植物资源的分布。生长及可利用状况,并在资源集中地区建立起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植物资源基地,进行优良类型的选育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该项研究填补了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特别是其良种选育领域的研究空白,对加快我国生物质燃料油产业化的进程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推土机是现代化施工中通用设备,大马力推土机更是施工企业的龙头设备,TY220推土机是最典型和常用的设备,文章就TY220推土机存在的一些简单故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排除办法。  相似文献   

17.
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的水溶性阳离子型聚合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该聚合体系以煤油为分散介质,以Span-80和OP-10为乳化剂,以过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在油相/水相(V/V)为30/70、水相单体浓度为60%、DMDAAC∶AM为1∶1、乳化剂用量为6%、引发剂用量为0.2%、聚合温度为30℃的条件下聚合12小时,聚合物的特性粘数达2.56 dl/g。该反相乳液聚合用水溶性引发剂,其聚合机理与典型乳液聚合不完全相似,在乳化剂用量较少时,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大,当乳化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区采集酸矿水、底泥及尾砂样品,采用YE,Fe,FeT,FeS四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原核微生物17株,真核微生物50株.其中一株霉菌TY6-2经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TY6-2在近中性环境中能够吸附铁离子,吸附率高达72%,相同条件下吸附效率显著高于分离到的其他霉菌.对TY6-2与培养液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沉淀物进行分析,发现沉淀物主要以三价铁矿物为主.TY6-2活菌生物成矿能力高于灭活处理的死菌,活菌菌体表面有大量矿物颗粒附着,且形态规则.能谱分析表明很可能是黄钠铁钒.研究表明TY6-2的生物吸附和生物成矿特性,对酸矿水的生物修复和铁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乳化剂(吐温Tween、阿拉伯胶AG、低酯果胶FG)以及pH、电解质对于甜橙油—水界面张力γ的影响,对比了三种乳化剂的作用,结论认为:Tween降低γ的能力最强,且可调范围较宽,而FG的浓度可调范围小,降低γ的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20.
李树成 《广东科技》2008,(16):167-167
#250燃料油是火力发电厂发电用油的主要油种,随着国际燃料油价格的飙升,个别燃料油供货商为了降低成本有意无意地在#250燃料油中渗入煤焦油,渗入煤焦油的燃料油进入炉膛燃烧后会产生一种粘附性很强的垢物,污染锅炉受热面、堵塞空气预热器、降低锅炉热效率,严重影响发电厂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营。因此,快速检定#250燃料油是否渗入煤焦油对发电厂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