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张瑞茹 《甘肃科技》2012,28(19):12-13
甘肃省景电灌区是西部干旱省区的大型电力提灌灌区,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电力提灌成本高。灌区在目前的工程规模与供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怎样使定量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优效益,促进灌区经济发展,成为目前灌区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灌区目前状况和灌溉管理实践经验,依据大型电力提灌灌区的特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益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玛纳斯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灌区水资源、灌区内土壤、灌区内作物种植情况,及灌区经过节水改造后所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御河灌区工程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设想和建议,指出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缓解水资源紧缺、解决灌溉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通过潇河灌区工程节水改造的实践,论证了节水改造能有效解决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增加灌区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是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重视灌区的工程维修,将会消除工程隐患,提高灌区用水效益,促进灌区百业俱兴。  相似文献   

6.
从灌区实际情况出发,简要概述了灌区体制改革的背景,详细论述了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通过用水户参与式管理试点经验的推广和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运行,规范了灌溉管理秩序,理顺了灌区管理体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节水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灌区农业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种植结构不合理、工程老化以及现有工程的上水量和输水能力不足,已不能满足灌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反映出灌区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用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本论述根据景电灌区地理位置、气候、降雨和工程情况,针对景电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用水现状和灌溉管理(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灌区农业用水安全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景电灌区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提水灌区,灌溉面积达6.67×10^8m^2,由于泵站机组的提水能力和渠道输水能力的限制,灌区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本论述介绍了景电管理局通过加强工程改造、计量管理、灌溉管理、水量调配及推广节水等措施,大幅提高了水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有效保证了景电灌区电力提灌工程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9.
引青灌区是以农业灌溉供水为主的全国大型灌区,1980年通水后,成为全县农业的"命脉工程".但是,由于先天不足和年久失修,漏水现象严重,工程效益衰减.近几年,引青灌区实施了一系列节水改造工程,其中以土渠防渗衬砌工程尤为重要.改造后,通过灌溉放水对比及原来渗漏比较严重的渠段的输水状况进行观测,防渗段渠道输水基本无渗漏现象,仅此渠段可节约输水量的9.5%,渠道输水时间由原来的近半个月缩短到现在的7天.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0.11.减少输水损失1420m3,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水利工程经济效益490万元.该文以引青灌区节水改造四期工程为例,从土渠防渗衬砌的工程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及施工程序、衬砌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大型灌区渠道节水提供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宋化泉水库灌区工程和管理中存在工程老损、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及水费征收困难的问题,提出强化工程管理、搞好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有利于灌区发展的对策,推进灌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汾河灌区土壤墒情预报经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汾河灌区各测站多年实测的土壤含水量资料以及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灌区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土壤墒情顸扳的经验模型,为灌区管理部门用水调度和流域配水提供了依据,为实现适时适量灌溉、充分发挥水资源和灌溉工程的效益、有效调控土壤水分,节水增产、增效益的目的,并为了解和预测灌区旱情分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汾河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严重的现状,提出了节水与养水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注意涵养灌区的水资源,使汾河灌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在,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是灌区提高灌水质量、实行定额用水的关键问题。改进灌水技术,实行定额用水,可显著提高灌溉效益。小畦灌与沟灌、沟灌与隔沟灌都具有增产节水作用,应选择合理的畦灌与沟灌技术要素,制定合理的灌水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汾阳市向阳河灌区的概况,分析了灌区发展管道灌溉的必要性,阐述了该灌区的工程设计依据和工程布置,并总结了其节水、节能、省地、省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试论山西省再生水灌溉农田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水资源及世界各国再生水灌溉情况进行了综述,论述了山西省应用再生水灌溉农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农田的优势和弊端,指出了山西省应用再生水灌溉农田的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16.
汾河三坝灌区浅层咸水利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汾河三坝灌区淡水资源短缺,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坝线层地下咸水灌溉试验(1990~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0~5.1g/l的咸水灌溉小麦、玉米、棉花和高梁,均比不灌的增产30%以上;在春季河灌和汛期集中降雨淋洗的条件下,作物根层土壤不积盐;实行咸淡水轮灌,增辟水源,改善水质,可获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灌溉农业输水技术和田间灌溉技术的现状。详细描述了区域间在各种节水技术组合下,不同种植作物的水供需平衡优化模型。以总系统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考虑了灌溉面积、灌溉作物面积、水供应、需求及平衡、水输送及最大来水量、作物销售量、化肥需求量等。在模型中还引入了水价,买水约束。用线性规划软件包GAMS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本模型为研究该地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水利用率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也可推广应用于其它相似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南阳渠灌溉工程对环境影响涉及到范围广,作用时间长,影响因素众多复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工程将促进灌区生态环境的良性环境和当地工农业的迅速高儿发展;同时说明层次分析法评价这类环境问题不仅在理论上优越于一般的定性分析法,而且能得到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为论证工程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产量、灌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进行了灌水方式(管灌、滴灌和微喷灌3个水平)和灌水量(0,22.5,45.0,67.5mm4个水平)二因素试验,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尽管灌水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产量表现来看,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微喷灌、滴灌、管灌和对照;灌水量和互作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水有增加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干粒重的趋势;随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减小,而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补灌能增加小麦的最大灌浆速率.作物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微喷灌67.5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供水效率以微喷灌45.0,67.5mm处理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