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事记     
1995年9月1—15日1日北约暂停对波黑塞族的空袭。3日北约和联合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波黑塞族于4日23时前将部署在萨拉热窝周围的重型武器后撤。5日北约恢复对萨拉热窝地区塞族目标的空袭。8日波黑、克罗地亚和南斯拉夫三国外长在日内瓦就波黑宪法原则达成协议。10日北约首  相似文献   

2.
在波黑穆斯林政府军向塞族军队控制的萨拉热窝区发动猛烈炮击而遭到强烈反击的情况下,5月25、26两日,北约连续对波黑塞族军事目标进行了空袭。这是北约自1993年4月在波黑上空实施武力禁飞以来的第四次军事行动。从北约这几次行动看,除第一次发出最后通牒后未予实施空袭外,其余三次都是虎头蛇尾,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3.
大事记     
1994年4月16日—30日16日北约对戈拉日代周围的塞族阵地发动第3次空袭。17日萨拉热窝爆发自2月份波黑停火以来最激烈的战斗。18日塞族武装攻进戈拉日代市区。22日安理会通过第913号决议,要求塞族将部队和武器撤出戈拉日代。北约向塞族发出空袭戈拉日代的最后通  相似文献   

4.
2月5日发生的萨拉热窝市场惨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北约向波黑各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各方在2月20日午夜前将重武器撤到萨市20公里以外地区或移交联合国维和部队监管,否则将对他们的炮兵阵地进行空中打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也授权驻前南地区维和部队司令和北约南欧盟军司令拟订详细空袭计划。就在北约加紧空袭准备之时,俄罗斯通过积极斡旋,使波黑塞族领导人接受了由俄罗斯派维和部队进驻萨市、塞族撤离重武器的倡议。鉴于波黑各方按规定期限完成了重武器的撤离,2月21日,北  相似文献   

5.
北约大打出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8月28日萨拉热窝发生炮击平民事件后,波黑局势急转直下……30日凌晨北约出动大批飞机对塞族目标发动全面空袭。此后对波黑塞控区不分昼夜地进行狂轰滥炸。这是波黑内战爆发以来北约对塞族实施的规模最大的空袭行动,也是北约成立46年来最大一次作战行动。世界为之震惊。9月14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南联盟塞尔维  相似文献   

6.
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北约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24日当地时间晚8时许,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决断力量”行动的首次空中打击。截至4月3日,北约已发动大规模空袭11次,空袭范围已扩展到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民用设施。25日南联  相似文献   

7.
北约对波黑的空袭威胁最终没有实施,世界为之松了口气。令人惊讶的是,第一个宣布这一好消息的不是美国人,不是联合国、也不是北约驻波黑的司令,而是俄罗斯国防部长!与此同时,西方报刊上出现了这样一条醒目的标题:波黑危机的大赢家——叶利钦!这绝非过甚其词,俄罗斯在此次危机中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不仅令西方刮目相看,而且证明了:在解决波黑冲突中俄罗斯并不仅仅是个“配角”!  相似文献   

8.
大事记     
1995年5月16—31日1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汽车贸易制裁清单。日本警方逮捕奥姆真理教教祖麻原彰晃。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韩国,与金泳三总统签署了两国关系与合作的总原则宣言。萨拉热窝穆塞双方爆发了1993年以来最激烈的交火。25、26日北约连续空袭塞族首府帕莱附近目标,塞族采取了炮击安全区、扣押300多名  相似文献   

9.
外交斡旋艰难,军事威胁更难奏效——近四百维和人员成了人质,北约空袭效果堪忧; 5月25—26日,北约飞机接连三次对波黑塞族武装实施空中打击。波黑冲突急剧升温。受到打击的塞族采取强烈报复措施,扣压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人员作为人质,要挟北约停止空袭。塞族武装的这一举动使近24000  相似文献   

10.
耿海军 《科技潮》2000,(9):51-54
提起“战斧”导弹,人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1999年的巴尔干战火,到处都可见到它的足迹。据资料显示,从1991年到1999年,美对伊拉克、波黑、阿富汗、苏丹、南联盟等地共进行了8次军事打击,每一次都是以“战斧”开路,累计发射达1000余枚。1995年波黑战争后,人们发现“战斧”家庭中又出现了一张新“面孔”,这就是美军的第三代新型战斧导弹——“战斧”BLOCK3。在“沙漠之狐”和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行动中,“战斧”BLOCK3出尽了风头。“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军因为有了它,才敢于在独立空袭的第一个阶段,全部使用巡航导弹,从而形成导弹战局面,这在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而在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代号为“盟军”的军事行动中,序幕也是由“战斧”BLOCK3导弹首先拉开的。无疑,“战斧”BLOCK3已成为了美军对外军事干涉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1.
大事记     
11月16日—30日16日塔吉克斯坦当选总统拉赫莫诺夫宣誓就职。乌克兰议会批准有条件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摩尔多瓦总统斯涅古尔15—16日访问波兰,双方签署友好合作条约。欧洲军团首次军事演习6—16日在法国和德国举行。17日波黑比哈奇地区穆塞族冲突白热化,安理会19日通过第958号决议,授权北约空袭克罗地亚  相似文献   

12.
大事记     
15日波黑政府宣布全境宵禁。16日安理会紧急会议通过998号决议,批准向波黑派遣1万多人的快速反应部队。18日塞族宣布释放最后26名维和部队人质。20日法国外长要求波黑政府停止军事进攻。21日联合国拒绝北约空袭塞族的请求;穆军扣押600多名维和人员。23日北约宣布不赞成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波黑。26日德国政府决定向前南派兵以保护维和部队并获议会30日批准,这将是德国战后首次派兵到国外行动。29日穆克联邦  相似文献   

13.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Valérv Giscard d'Estaing),法国欧维尔涅省人,一九二六年生于当时被法国占领的德国莱茵河畔的科布伦次城。外祖父当过福煦元帅办公室主任和驻国际联盟代表,属于法国著名的“二百家族”之列。吉斯卡尔家族也是“金融资产阶级王朝的成员”。  相似文献   

14.
在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行动中,英美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发射了大量巡航导弹,改变了潜艇作战的基本模式。现时美国、英国与法国海军都在发展新型攻击潜艇,而俄罗斯海军尽管面对经费预算严重不足,但还是设法通过拨款建造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  相似文献   

15.
半月新闻     
1999年6月20日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发表声明,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空袭。 6月19日印度看守内阁总理瓦杰帕伊访问孟加拉国。20日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21日,北约维和部队司令杰克逊和“科索沃解放军”领导人萨奇签署了解除该非法武装协议并立即生效。24日,南联盟议会决定批准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的头号国际新闻当属科索沃战争。法国不仅卷入其中,而且还引发了法国舆论界多年少见的一场“世纪末论战”。一位旅行者致总统的公开信 1999年5月上中旬,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进入了第七周。进入“战时状态”的法国媒体虽然每天大量报道战争进展,但雷同化即“北约化”(法国报刊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直到5月13日这一天……这天,法国《世界报》发表了著名学者吉雷斯·德伯莱的一篇题为《一个旅行者致共和国总统的信》的长  相似文献   

17.
去年八、九月,正当波兰局势动荡紧张之时,苏联在波罗的海靠近波兰的海域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海军演习。属于北方舰队的“基辅”号航空母舰和黑海舰队的“列宁格勒”号直升机航空母舰也破天荒开进了波罗的海,西欧舆论认为,“基辅”号航母进入波罗的海这样一个不适合它作战的海域,显然是为了推行克里姆林宫的炮舰政策,向北约和波兰炫耀武力,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18.
法国与北约     
自密特朗出任总统以来,法多次公开支持北约关于部署美新式中程导弹的“双重决议”;今年6月北约外长会议在巴黎举行,自从17年前法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以来,这还是头一遭。法国重新靠拢北约的种种迹象在国际上引起一些议论和猜测:法国何以加强同北  相似文献   

19.
历时近四年的波黑冲突终于在1995年底通过代顿协议和巴黎正式协议而暂告终结。这场具有冷战后特点的冲突在1995年经历了几个转折性变化的阶段。回顾起来颇耐寻味。第一阶段(5-7月):北约炸塞族,发生“人质危机”一、穆斯林发动攻势。塞族反攻,北约发动空袭。5月,穆斯林军队在波黑北部、东部和中部频频向塞族发动进攻,塞族凭借军事优势,不断发动反击,特别是加  相似文献   

20.
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5月28日、2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制定了北约新军事战略的轮廓。北约秘书长韦尔纳宣称,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标志着“北约1949年成立以来最根本的变革”。全方位防御与快速反应从会议公报看,北约酝酿中的新军事战略较诸1967年以来所奉行的“灵活反应”战略将有以下主要调整:对手:“从原来的“对苏防御”转向“全方位防御”。北约成立40多年来,一向以“防备来自苏联和华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