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驯养条件下黄缘盒龟的产卵特点与孵化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驯养条件下,黄缘盒龟5月中下旬进入产卵期,6月中旬为产卵旺期,产卵期为46~54d,产卵时间集中在傍晚18:00~21:00.年产卵1次,年均产卵量2.5~2.6枚,卵的受精率为64.0%~64.6%.受精卵在常温与控温条件下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76.7d、75.8d,孵化积温分别为47491.2~57741.1℃.h、45460.8~56088.0℃.h,最短孵化期为66d,最长孵化期为82d;常温孵化比控温孵化的平均孵化积温高1803.8℃.h,孵化率降低7.6%.  相似文献   

2.
广西蛤蚧的分布及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3月至1994年12月,调查了广西蛤蚧的生态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是我国蛤蚧的主要产区,蛤蚧广泛分布于广西8个地区,50个县(市)的300多个乡(镇)的石山中,蛤蚧的繁殖期是5月~7月,每年产卵1次,每次产卵2枚,有两种不同的卵,即当年孵化卵和越冬孵化卵。  相似文献   

3.
试验发现越冬代七星瓢虫雌成虫,春季饲养时不经雌雄交配,单雌可产卵,卵能正常孵化。结果证明:①春季去雄饲养单雌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与雌雄交配混养无差异。②单雌所产的卵及子代各虫态历期和发育所要求环境条件与混养相同。③对越冬期雌成虫进行解剖镜检,证实储精囊有精子束,带精越冬。  相似文献   

4.
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录像和直接观察法,对人工巢箱条件下雌性普通?孵化投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窝卵数、首枚卵产期及雌鸟的身体条件对孵化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普通?坐巢时长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705,P0.001);不同孵化阶段坐巢时长存在差异;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444,P=0.050).说明雌性普通?可根据身体条件和窝卵数调整繁殖投入.  相似文献   

5.
1997年对山瑞鳖的产卵和孵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山瑞鳖产卵期为每年的5~8月份,6~7月份为产卵高峰期。产卵次数1年1次,每窝产卵数量2~28只不等,最多出现为11只/窝,平均11.02只/窝,全年卵受精率64.77%,山瑞鳖卵平均重9.58g,受精卵在产山8~20d;恒温孵化时,随孵化温度的上升,卵化所需时间减少,积温减少,但在33℃时,胚胎在发育早期死亡,无鳖孵出,孵化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6.
黑天鹅分布于澳洲南部,全身黑色,初级飞羽白色,嘴为红色,属于大中型游禽,体重5~7.5公斤,成对活动栖息。上海地区除7~9月停产外,全年其他月份均能繁殖。每窝4~8枚卵,隔日产卵。卵椭圆形青灰色,重250~300克,孵化期35~38天。黑天鹅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少量昆虫。上海野生动物园在大面积湖泊散放混养各类游禽,每日定点饲喂,任其自由择偶交配,选址筑巢产卵,并采取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繁殖数。黑天鹅一般选择四周环水的小岛筑巢,材料以水草、稻草和一些杂草构成。孵化期雌雄轮流抱孵。孵化7~10天后取出人工孵化,可刺激其提早产下一窝卵。一般每年可人工取出3~4窝卵,6月份产最后一窝由亲鸟自然孵化至出壳,这样可大大提高繁殖率。  相似文献   

7.
从1989年4月到1991年10月在呼和浩特平原对(Eremiasargus)繁殖生态作了研究,其性腺活动随季节而变化.多数雌性成年个体7月份产卵,年平均产卵3枚.卵在沙土中自然孵化,孵化期1个月左右,幼体8月份孵出.  相似文献   

8.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产卵、孵卵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在广西百色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Sy rm a ticus hum iae的产卵、孵卵行为进行研究。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化的雌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长尾雉有盖卵行为;平均窝卵数6.3个,产卵间隔1~2 d,产下最后一枚卵前一天开始孵化,孵化期27 d;巢温(37.7±1.16)℃;雌鸟单独孵化,每天都离巢,平均离巢时间(102±74)m in,53.84%发生在早上,23.08%发生在中午,15.35%发生在下午(另有7.73%无法确定,故不计算在内);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多元线性回归检验表明:天气状况与离巢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t=3.717,P=0.001);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F=21.847,P=0.000)。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大海中的海龟(例如(虫隽)、赤麻鸭、翘鼻麻鸭、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龟、丽龟、稜皮龟、以及绿海龟等),是属卵生爬行动物。其远古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今天的海龟虽然生活在大海中,其卵仍需产在陆地上才能孵化。因此,每到繁殖季节,母海龟即爬上海滩,寻找合适的产卵场所,挖穴产卵。每窝卵数可达100~200枚。产完卵以后,母海龟即用其后肢扒动巢边的沙土,覆盖其卵,让卵靠沙温自然孵化,而母海龟自己即回归大海,海龟卵的孵化期较长,当卵处在30℃的沙温条件下,需2个月左右才能孵化。大海是海龟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刚孵出的小海龟,不管海滩的地  相似文献   

10.
蜜蜂蜂王所产之卵有两种,一是未受精卵,孵化后为雄蜂。另一种是未受精卵,孵化后形成工蜂,但也可以形成蜂王,这主要是由工蜂喂食来决定。卵孵化后工蜂自始至终都用王浆饲喂,这个幼虫就羽化为蜂王。如果工蜂只喂半消化的蜜和花粉的混合物,那么这幼虫就羽化成工蜂,这些工蜂只知辛勤采蜜而不能繁殖。每头蜂王一天能产卵1851粒,最好的蜂王可以日产4000—5000卵。一生能产192,088—1,500,000卵。这一事实说明了王浆对蜜蜂生殖力的影响。蜂王浆营养极为丰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脂肪酸、糖、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1.
对短额负蝗的饲养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卵的获得、卵的越冬保存、卵化及室内外饲养。卵的越冬保存采用3种方法,(1)将卵保存于花盆土中,室温下越冬;(2)卵在室外土中越冬;(3)将卵保存在4℃的冷藏箱中越冬。于第二年3月中旬将卵转入25℃恒温箱中进行孵化,孵化率分别为99.2%、98.5%和92.1%。3种方法无明显区别。孵化后以天然饲料饲养。  相似文献   

12.
无蹼壁虎是一种季节性繁殖的爬行动物,出蛰后的雌体卵巢迅速增大,产卵期一般从5月中旬至8月,对产卵场所有一定的选择性,产粘性卵.在一个繁殖季节中,雌体产卵一窝,但部分雌体可能产第二窝卵。旧碉堡内的壁虎卵孵化期为45~65d。  相似文献   

13.
少棘蜈蚣是重要的动物药材之一,少棘蜈蚣有产卵、孵化、育幼等一系列生殖习性。它的生殖习性的特征是:产卵前雌体筑巢,卵产在自已的背上。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初期阶段皆在母体保护下度过,并有一系列的护卵及育儿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报道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幼虫取食经历对其成虫寄主产卵选择性的影响。用香蕉分别饲养1代和20代的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对6种水果有不同的产卵选择性,饲养20代的成虫在罩有香蕉的产卵杯上卵粒数最多,次之是芒果,差异显著。饲养1代的成虫在罩有芒果的产卵杯上卵粒数最多,其次是香蕉,差异不显著。从野外莲雾和黄皮落果中羽化出的成虫对水果种类的嗜好程度也有所不同,产于芒果的卵粒数多于产在香蕉的卵粒数且差异显著,产在莲雾的卵粒数最少,产于黄皮的卵粒数居第四位。幼虫的取食经历对成虫产卵时选择水果的部位和颜色也有影响,但其影响要小于对水果种类的选择。不同部位的选择结果显示香蕉肉的卵粒数多于香蕉皮,而芒果肉的卵粒数少于芒果皮。颜色选择试验结果显示,黄色杯上的卵粒数比绿色、红色、黑色杯的卵粒数多。  相似文献   

15.
湖北钉螺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速率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野外采回的钉螺在室内各实验温度条件下均能正常产卵,其产卵量的高低与室温无关;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钉螺的孵化期逐渐缩短;利用有效积温公式得知钉螺卵孵化的有效积温为193.55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10.86℃;在各温度下初孵幼螺随着生长发育,螺壳的长宽比也随之加大.  相似文献   

16.
桃粉蚜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桃粉蚜一年发生20~25代,以卵在桃树枝条的芽腋或树皮裂缝处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4月上旬孵化,5月下旬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夏寄主上繁殖,秋季从夏寄主迁回桃树上,11月产卵在桃树上越冬。桃粉蚜的适温范围为15~28℃。测定5种药剂的药效,以氧化乐果、辟蚜雾、甲甲磷为好,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室条件下观察了中华革蜱、长角血蜱在不同光周期及温度下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对这2种硬蜱卵孵化期、幼虫和若虫吸血期、蜕化期无显著影响.2种硬蜱的卵、幼虫及若虫期均无滞育现象.摄食前长日照处理,可诱导中华革蜱雌虫发生饱食过程延迟的滞育.其光周期反应属短日照反应型.长角血蜱在不同处理下均无滞育发生.温度对这2种硬蜱雌虫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在非滞育状态下,恒温处理的雌虫吸血期、产卵前期及产卵期一般较变温处理的雌虫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刻痕的分布与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柿广翅蜡蝉在江苏省的危害.在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调查发现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寄主96种,其中74种为寄主新记录.根据刻痕长度和刻痕内卵量,初步列出了柿广翅蜡蝉寄主抗虫性序列.产卵是该虫的重要危害方式,受害林木新梢长度平均抑制率达26.9%.越冬卵刻痕呈聚集分布,以南面和东面分布较多.枝条含水率与刻痕长度和卵孵化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对危害毛竹杆部的重要竹蚧——拟白须盾蚧孤雌生殖型的形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该虫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一年发生两代,以雌成虫越冬。第一与第二代雌成虫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初和9月中旬。两代产卵和孵化盛期基本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卵量7~94粒。每代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是92%和87.7%。11月下旬开始越冬。主要天敌有跳小蜂、红点唇瓢虫、和寡节瓢虫。药剂防治用50%马拉硫磷和25%亚胺硫磷乳剂1:1000倍液喷雾,有85%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1~2003年在郑州市动物园对笼养红腹锦鸡的繁殖习性与人工孵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求偶炫耀可见于每年的11月上旬至翌年7月中旬,产卵时间为4月上旬开始,6月中下旬结束,鸡群持续产卵时间约57~76天.产卵盛期是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产卵数为7.09枚/鸡.年.平均产卵数最多的为2龄鸡,达到17.75枚/鸡.年,平均卵重29.97±3.35(21.2~44.5)克,受精率为60.37%,电孵化器孵化,孵化率为93.28%,孵化期为24(22~2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