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应用CFD软件建立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房间模型,研究室内热舒适性和采暖能耗。分别模拟了辐射体安装在不同位置、表面温度不同时,室内空间温度场和热舒适场的情况。确定了室内平均热舒适性指标最佳时的辐射体的温度。对比了地板、墙体、顶棚三种辐射采暖系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汪吉平 《安徽科技》2013,(11):46-49
衣文针对一种舍有内热源(如通热水的盘管)的相变贮能采暖地板结构,利用相变传热理论建立研究模型,数值模拟贮热介质在曲边边界条件下、受不同的热边界条件的作用,探讨不同的管间距布置、不同的地板覆盖层和不同供热工况等各种因素对储能地板热性能及储热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低温地板辐射式采暖系统因其热舒适性高、卫生条件好、可利用热源多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住宅、餐厅、商场等建筑以及室外路面、户外运动场的地面化雪等工程中。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优点地板辐射采暖是将加热盘管埋置于混凝土埋管层中,让低温热水在管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面,使表面温度升高,然后通过辐射和部分对流方式向室内散热的一种供暖方式。降低室内设计温度,节能效果明显。人体的舒适度取决于室内平均辐射温度(MRT)。当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时,由于室内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提高,其平均辐射温度也随之提高,一般MRT比室温Tn高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混凝土冷辐射板的传热情况并对其供冷能力进行分析,采用RC简化传热模型建立混凝土辐射板二维稳态的传热模型,对混凝土辐射板内部传热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混凝土内部及表面温度场.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不同供水温度、埋管间距情况下,冷顶板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及供冷能力.经过实验验证,RC简化传热模型对板内温度和供冷能力的计算误差小于6%;混凝土冷辐射板供冷能力受供水水温、埋管间距及流量的直接影响,当供水温度为11~14℃,总流量为0.26~0.33m~3/h,室内空气温度为25~26℃时,混凝土辐射板平均供冷量为40~50 W/m~2.  相似文献   

5.
以辨识理论和反应系数法为基础,利用频域回归法计算混凝土辐射供冷楼板热力系统吸热和传热反应系数,建立混凝土辐射供冷楼板的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对所构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稳态工况热流密度误差不超过6%,,表面温度误差在0.3,℃以内;非稳态工况热流密度误差不超过9%,,表面温度误差在0.5,℃以内.最后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工程常用混凝土辐射供冷楼板的传热延迟时间,为其系统的负荷计算和运行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建筑节能的势在必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在住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的传热计算,得出房间温度分布整体较均匀,温度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差异较小,可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并通过实测值与传热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说明地板以上0.5m处温度下降较大,0.5~2m处温度开始上升,但温度梯度较小。由此分析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建筑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供水温度和流量下对热管地板辐射供暖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地板表面温度和散热量随供水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随流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热管间距为300mm、供水温度为35-45℃、流量为0.1-0.3m^3/h的运行条件下,地板的散热量和表面温度基本可满足供暖房间的需要,供水温度比塑料管系统低4-6℃,管间距比塑料管系统大;地板的蓄热时间是预热时间的3倍左右,与塑料管系统相比具有升温快降温慢的优势;采用热管地板辐射供暖后室内空气竖向温度梯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介,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采暖方式。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具有温度梯度小,室内温度均匀,脚感温度高,舒适、卫生和不占室内空间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特点,剖析了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如供热热负荷的确定问题、地面和墙体的开裂问题、管道堵塞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地板辐射供暖结合混合通风系统的实验平台,测定供暖系统处于不同供水温度和流量时小室的各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研究地板和其他表面间辐射换热以及地板表面对流换热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中地板与其他表面的辐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50%~70%,并且随供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供水温度一定时,地板与其他表面辐射换热的比例随着供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小。提高供水温度或供水流量均导致地板表面温度的增加,但在需要改变地板温度的时候调节供水温度比调节供水流量更有效。系统达到稳定后,室内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差不超过2℃,具有较高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为节约土地资源和降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造价,采用有限差分法、谐波法和反应系数法对节能建筑复合墙体的非稳态热工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复合墙体的传热反应系数、衰减倍数、延迟时间、热惰性指标和逐时壁温的计算结果表明,复合墙体对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都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其热稳定性和室内舒适性较传统非节能墙体有所提高;尽管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惰性指标有所降低,但其夏季隔热性能却有所提高;外保温墙体的热工性能在冬夏两季均优于内保温墙体。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黑体定向辐射技术节能的机理问题,以实验室规模具有中间辐射体的室状加热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具有中间辐射体的物理模型,以CFD商业计算软件Fluent建立平台计算黑体定向辐射条件下的气体流动、传热、燃烧的三维耦合数学模型,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辐射体的加入改变了炉体燃烧室内的流动情况及炉墙对钢坯固体辐射的比表面积,分别从气体辐射及固体辐射角度增强了钢坯表面辐射换热强度,燃烧温度降低20K左右,钢坯加热速度提升16.7%,钢坯表面最高温度提升40K.加热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更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路面加热机是整个就地热再生机组的基础,加热机加热路面后的效果对路面再生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以热风循环式加热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圆形喷嘴射流冲击模型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理论计算得出了喷嘴的排列方式、喷嘴孔直径、加热板离地高度、射流速度、热风温度等参数与沥青路面表面换热系数的关系。计算表明:三角形交错排列和矩形排列对路面换热系数的数值影响基本一致;再生作业中,当热风的冲击速度较大时,随着加热板离地高度的增加表面换热系数降低;当热风的冲击速度较小时,加热板离地高度对表面换热系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燃气通过有机玻璃圆管时的降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设计燃气发生器降温设备中的有机玻璃管结构,在圆柱坐标系下建立试验用有机玻璃管内壁径向热降解的一维瞬态热传导数学模型;推导有机玻璃内壁面热降解平均温度与内壁面平均升温速率的关系式;建立有机玻璃管中流体的零维流动数学模型;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出试验工况下有机玻璃圆管内壁在高温燃气流中沿径向热降解的过程,以及有机玻璃管内壁面热降解对燃气流的降温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宝红 《河南科学》2012,30(6):744-749
通过对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的研究背景的梳理及其系统研究的介绍,结合国内外低温地板辐射供暖进展的研究,建立了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中盘管内低温热水与管壁的换热、管壁与地板各层的换热、地板表面与房间的换热等的理论计算模型;分析了其系统优化过程;指出用计算机模拟出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在住宅、宾馆、体育场馆等建筑的室内冬季采暖地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非稳态尾迹对平板表面流动和换热的影响,本文将非稳态尾迹引起的主流速度脉动简化为正弦变化,通过数值的方法研究了脉动频率和振幅对平板壁面边界层流动和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内的速度、壁面温度、壁面摩擦系数和平均换热系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做周期性脉动;边界层内流动与主流之间存在着相位差,壁面距离越小,相位差越大;边界层内的速度和壁面摩擦系数脉动幅度的大小与主流脉动频率和振幅成正比;壁面温度和壁面平均换热系数的波动大小与主流脉动频率成反比,与脉动振幅成正比,当主流脉动频率和脉动振幅增加到一定值后,靠近壁面的地方出现回流,回流强度与脉动频率和振幅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高热负荷固体激光介质的热效应是制约激光器功率提高的严重障碍。以不均匀换热系数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具有非均匀内热源的侧面双向抽运板状激光介质在强制对流冷却下的耦合换热问题。结果表明:忽视对流换热系数的非均匀性将导致介质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计算结果偏低;在平均导热系数取值基准下,介质热物性的温度依存性对其温度分布影响不大。与一维理想模型(均匀换热系数、常物性)的结果不同,采用三维模型并考虑入口段效应时,介质最大应力随R eyno lds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对介质膨胀系数的非线性作用不敏感,采用平均膨胀系数即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交流电为电源的加热板电热器的加热热行为 ,建立了传热模型 ,用数值方法求得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温度的变化周期与加热源的交变周期完全一致 ,且其交变周期为电压交变周期的 1 2 ;振幅大小与平均加热量q、加热源周期τq、总热容 ρcV及单位温度变化的换热量aA有关 .定义振幅准数 ,根据计算结果找出了振幅与振幅准数等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室外空气温度、风速风向和太阳辐射耦合作用对供暖期传统蒙古包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的影响。通过采用风速仪以及遮阳与非遮阳两套系统分别对建筑外表面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室外空气温度、风速风向以及太阳辐射对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遮阳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太阳辐射,进而减小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量;同时可以看出,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当地风速呈现指数关系,对流换热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研究可以为内蒙古地区传统蒙古包建筑的能耗分析,以及模拟地区风环境和热环境的边界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首钢”中厚板轧后冷却设备的布置特点,在分析中厚板轧后冷却传热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轧后不同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中厚板内外温差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同等冷却速度下,为了达到相同的终冷温度,不同的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厚度方向的冷却速度和温度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相同的冷却速度,且在不加大中厚板内外温差的情况下,使喷淋冷却水变稀并且间断开启集管的方式是中厚板冷却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