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8年4月~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粱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对蓝绿藻密度、叶绿素、TN和TP等14个水质参数进行了聚类分析.R型聚类,14个指标总体可分为4类.Q型聚类,将22个站点分为7类.结果表明,目前梅梁湖藻类的大量生长和繁殖仍将是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在梅梁湖有机污染中,TN是主要的污染因子;相对于TN来说,也许TP是梅梁湖藻类的营养盐限制因子;梅梁湖西北部仍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水域.  相似文献   

2.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浮游植物建立优势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化的过程,它导致水体的溶氧下降、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据调查我国湖泊普遍受到N、P等营养物的污染,1996年全国有80%的湖泊总N、总P超标,16个被调查湖泊有8个耗氧有机物超标,且情况仍在恶化,湖泊的治理成了当务之急。治理湖泊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如疏浚底泥、机械过滤、引水稀释等;化学方法如杀藻剂杀藻等;物化法如木炭吸附藻毒素等;生物方法如放养鱼等,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水生高等植物与藻类同处于初级生产的地位,与藻类竞争营养、光照和生物空间等生态资源,所以水生植被组建及其恢复,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广泛,时代从前寒武系到中新生界,其中主要是古生界,特别是下古生界,主要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海滩前滨-临滨、潮汐砂坝、潮汐水道、砂坪、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浅海陆棚等环境;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对储层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是减少孔隙的重要因素;低地温场地质背景、早期油气充注、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保存非常有利.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为礁-滩型储层、岩溶型储层、白云岩储层、裂缝型储层四类;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作用、构造破裂作用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蓝色裸甲藻藻蓝素的初步分离和光谱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宪孔 《科学通报》1982,27(2):115-115
一般认为,藻胆素是蓝藻类、红藻类和隐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天线色素,这类色素能高效地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并为光系统Ⅱ反应中心提供能量.根据其光谱特性,藻胆素又可以分为许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藻类具有不同类型的藻胆素.因此,它们在藻类系统演化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志勇 《科学之友》2009,(11):17-18
本文根据常见气体的热力学}生质(包括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摩尔定压热容),利用R软件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常见的10种气体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动态聚类分析,其中系统聚类法使用了最长距离法、类平均法、重心法和ward法。计算结果表明,相似的结构是物质被分为一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瘤棘奈氏虫(Netzelia tuberspinifera)是东亚特有种,属于有壳虫原生动物,壳体大小约为100μm.本文首先在空间尺度上对中国88个湖库中瘤棘奈氏虫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瘤棘奈氏虫的分布与纬度、海拔和温度显著相关,分布在低纬度、低海拔、高温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重点以福建厦门汀溪水库连续4年时间序列样品和中国南方地区28座水库(14个流域)空间样品为基础,研究瘤棘奈氏虫种群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汀溪水库瘤棘奈氏虫种群密度为0~10.7 ind/L,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水温和食物(藻类)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水温的影响更大.水温变化范围在14.3~32.1℃之间,高于30℃的水温更适合瘤棘奈氏虫生长繁殖,因此在夏秋季节种群密度较高.空间尺度上,瘤棘奈氏虫种群密度为0~19.2 ind/L,主要受地理因子的限制,随经度、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食物(藻类)、电导率和硝态氮对种群密度也存在显著影响.在形态方面,壳口直径是决定瘤棘奈氏虫种群在季节间(33.5~68.2μm)和流域间(33.5~73.6μm)形态差异的主要特征;食物(藻类)可能是影响汀溪水库不同季节壳口...  相似文献   

7.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本文选取山西中部地区19个蜂蜜样品作为分类运算单位,61种花粉类型作为分类性状,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对蜂蜜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Q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将19个样品分成8类,而主成分分析将它们分为5类,并论述了每类的显著特点.结果表明,(ⅰ)数量分类方法用在蜂蜜孢粉学中蜂蜜样品的分类是可行的,而且分类结果直观易懂;(ⅱ)在系统聚类的实际分类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分类阈值λ的取值问题,通常λ取值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因此λ取值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既把相似性大的样品归为同类,又把相似性小的样品尽量分开;(ⅲ)由于数量分类方法和蜂蜜孢粉定量分析方法都考虑了优势花粉类群的丰度,因此分类结果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前者同时还兼顾了非优势花粉类群的丰度,所以分类结果又有别于蜂蜜花粉定量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湘南晚二叠世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是钙质海绵.通过野外礁组合露头观察、实测剖面及室内对钙质海绵的系统研究,在讨论造礁海绵的形态、生长发育与藻类的关系后认为:钙质海绵底栖固着生活,适宜在盐度正常,中等动荡循环水流,光照充足,温暖的较远岸的浅水海洋环境.藻类对海绵造礁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从群落生态看。藻类和海绵是互利的,藻类附着在活着的大型海绵上,增强海绵的抗浪性;另一方面,覆盖在死亡、倒伏的海绵上。加固了礁基底,为新一代海绵幼虫提供硬基底,完成海绵原地世代更替,形成独特的藻—海绵造礁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永明 《科学之友》2009,(12):32-32
什么是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潜水器或深潜器。它的任务是进行水下探测和实验、打捞、搜救等。根据操纵方式,分为有缆式和无缆式;根据下潜深度,分为潜水型、深水型和超深水型;根据任务不同,分为科考型、军事型等。  相似文献   

10.
话说乙肝     
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肝炎分为五种类型: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这五种类型的肝炎均是由肝炎病毒引起,所以总称为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剂都很难杀灭。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乙型肝炎多见于成年人,但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上五种病毒性肝炎由于传播途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胃肠道传播。病毒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食物、餐  相似文献   

11.
A型禽流感病毒能跨越宿主屏障, 引起人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就是一个特例. 跨宿主传播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清楚. 将不同亚型的237株流感病毒的内部蛋白序列转化为伪信号, 采用小波包分解的方法提取能量特征. 依据每株病毒的能量特征值, 进行层次聚类. 聚类结果显示, 5种分子模式存在A型禽流感病毒中, 并与跨宿主传播的表型相关联. 分析结果同时显示, 模式为C和E的病毒可以跨越宿主屏障, 而模式为A, B和D的病毒缺乏此种能力. 结果表明, 可以用来构建一个早期预警系统, 用来预测A型禽流感跨越宿主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剖析煤系沉积史、埋藏史、热史、生气史的基础上,将淮南煤田的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的成藏动力学系统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泥炭浅埋和早期生物气阶段;②煤层深埋和热成因气阶段;③煤系剥露和吸附气散失阶段;④煤系再埋藏和次生生物气补充阶段.淮南煤层气成藏模型具有盆心聚气特征,但是,热成因气不是它的主要气源.在盆地隆升、煤系剥露蚀顶、热成因气大量散失之后,只有得到作为附加气源的次生生物气的有效补充,才能在适当条件下形成这种混合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13.
模糊聚类理论发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高新波  谢维信 《科学通报》1999,44(21):2241-2251
从模糊聚类准则函数的演化、算法实现的途径、有效性度量方式以及在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对模糊聚类理论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和评价,指出模糊聚类进步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荒漠地表生物土壤结皮的微结构及其早期发育特征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张元明 《科学通报》2005,50(1):42-47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 其间广泛发育的生物土壤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 地表生物土壤结皮移除后, 经过1年的恢复, 已形成沙粒相互黏结的状态. 沙粒通过黏性菌体及其分泌物的黏结作用而相互连接, 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的抗外力干扰能力的结皮, 但其抗压强度仅为13.42 ± 1.38 Pa. 组成胞外多糖的各单糖组成中以葡萄糖、甘露糖和一种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为主, 其次为半乳糖、阿拉伯糖, 其摩尔比依次为19︰14︰14︰6︰1. 经过4年的恢复, 藻类结皮逐渐形成, 抗压强度增加至32.53 ± 3.08 Pa. 藻结皮以陆生蓝藻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为优势种. 此时, 沙粒间依靠细菌分泌物所产生的黏结作用开始逐步减弱, 取而代之的是丝状藻体更紧密和高强度的机械束缚作用以及藻体胞外分泌物对沙粒的黏结作用, 对维持藻结皮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藻结皮强度提高的主要贡献者. 随着丝状藻类的生长, 脱落的胶质鞘仍能够将更加细小的颗粒黏结在周围, 起到一定的固定沙粒的作用. 这为人工合成胶质鞘类似化合物用以固定沙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奥陶系类Ⅲ型烃源岩及其生成天然气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塔里木盆地烃源岩的评价和研究中,发现成熟阶段的奥陶系地层中存在一种以生成轻质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烃源岩,其主要生物构成为底栖褐藻类,其显微组分构成,组成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都具有类于腐殖型生烃母质的特点,生成的天然气也与腐泥型天然气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称作菌聚体的由细菌集聚而成的粘性结构,正被证明与龋齿直至前列腺炎、肾感染等常见人类疾病有联系。菌间对话使细菌集聚组织成菌聚体,实乃其生存竞争之道。 迄今,对称作菌聚体(biofilm)的细菌之粘性集聚块的认识,主要限于它们覆盖并腐蚀各种导管的倾向。但是,前几年不断增多的证据表明,它们还导致一系列的医学问题。菌聚体污染导管与移植物,诸如导尿管与心脏瓣膜;侵袭肌体组织,诸如牙齿、牙龈、肺、耳道、泌尿生殖道等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传染病专家们认为:65%的人类细菌感染涉及菌聚体。 这些给人类健…  相似文献   

17.
互惠共生的典范 地衣(lichen)一词源于希腊语Lieken。人类对地衣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有趣的过程。直到今天,民间仍常常将地衣视为“青苔”,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早在1753年,分类学奠基人林奈发表植物种志,他将地衣作为一个属与苔藓、藻类归并一起置于植物界的藻目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都将地衣看成是单一的绿色植物。被誉为“地衣之父”的瑞典医生曾于17世纪初期发现了许多地衣新种,并确立了不少地衣新属,但那时的他并不了解地衣究竟为何物何类。直到1867年德国科学家Schwendener才揭示了…  相似文献   

18.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庙河生物群在贵州江口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国干和陈孟莪1978年首次在湖北秭归县庙河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顶部黑色碳质页岩中发现了宏体藻类化石[1], 1991年, 陈孟莪等人[2]把该化石组合命名为庙河生物群, 并于1992年描述了包括宏体藻类和可疑的动物化石在内的11个形态属种[3]. 丁莲芳等[4]对该化石生物群进行了系统研究, 共描述了9大门类、140属的生物化石, 其中有微体藻类、宏体藻类、后生动物、海绵和遗迹化石. Xiao等人[5] 和袁训来等人[6]对庙河生物群宏体藻类及动物化石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 认为以往描述的化石多数属于宏体藻类化石, 并根据国际命名法规把它们归入18个形态属, 少部分化石的亲缘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它们有可能是后生动物或者是动物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第一古土壤层的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覃军干  吴国瑄  邓兵  李从先 《科学通报》2002,47(17):1347-1350
通过对上海CY孔晚第四纪沉积样品的孢粉和藻类分析,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土壤层中分析出较丰富的孢粉、藻类化石。共鉴定得孢粉、藻类55个科属,根据其组合特征,进一步讨论了古土壤层形成时的环境,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土壤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古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水流作用。古土壤层中环纹藻与陆生草本植物粉含量互火消长的孢粉、落类组合序列,证明了该地区古土壤形成期间曾经历水泛和水退的环境交替。水泛时期环纹藻大量发育,而到了水退期,暴露的陆区发育陆生草本植物。这也反映了本区古土壤形成时环境条件多变,造成了古土壤成土特征的多期性。化石组合中海水生沟鞭藻以低含量存在,表明CY孔所在地区在古土壤母质沉积时曾受到海水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已经认识到酸雨是淡水生物的严重威胁,大西洋沿海水域中海洋生物颓势逼人,正是由于酸雨飘摇而使之奄奄一息。大多数专家迄今认为,西北沿海遭逢污染恶运是海洋生物日益频繁大量滔入绝境的主因,而农业径流和污水是主要污染物质。但新近的研究报告表明,酸雨也是元凶。报告中提出,要力挽大西洋沿岸的水质颓势将取决于降龙伏虎的各种措施。如此横行的空气污染,不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