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娜  谭晶 《河南科技》2011,(8):29-30
汉代政府从巩固其政权出发,比较重视图书文献的管理,加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草、行、楷书通行,目录学、校勘学的创立和发展等等,都为这一时期图书文献编纂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一、汉代图书文献的整理汉代政府重视图书文献典籍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武帝时...  相似文献   

2.
汉代政府从巩固其政权出发,比较重视图书文献的管理,加之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草、行、楷书通行,目录学、校勘学的创立和发展等等,都为这一时期图书文献编纂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一、汉代图书文献的整理汉代政府重视图书文献典籍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知识经济的冲击,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收集及其工作方法,将受到严峻挑战,迫使高校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加工等各方面向高科技方向发展。一、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作用许多高校图书馆除设立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等常规部门外,还设立一个情报开发服务部。有些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图书馆还会分别设立医学情报部、科技情报部、财经情报部、法学情报部等等。就当前高校图书馆情报  相似文献   

4.
自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确立之后,“使读者充分利用馆藏文献”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成为图书文献服务的精髓。《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中提出“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指出图书文献服务人员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履行承担的社会职责来实现。图书文献服务人员是实现“为读者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2,(1):56-61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汉代《田章》《韩朋赋》《神乌赋》《妄稽》《反淫》等俗赋,一方面具有很强的世俗娱乐教化色彩,另一方面题材内容又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文士传统和民间文化教化传统的统一。参照出土文物中大量的说唱俑(俳优俑、滑稽俑),结合传世文献中弥漫于宫廷和社会中的言语娱乐活动,可以看出,俗赋是宫廷贵族文学和民间文学、士子文人和民间艺人的融合。汉代文学的建构随着儒家经学观念的盛行,西汉末至东汉重视文学教化,文学下行,在民间与宫廷、俗与雅中文学随之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通常,图书馆的纸质文献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是购置图书,二是捐赠图书。作为具备开放性和公益性特点的知识信息中心,图书馆以其力量影响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捐赠图书的公益事业,对建设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图书捐赠在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创立及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巨大作用,不少图书馆的馆舍及  相似文献   

7.
自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确立之后,"使读者充分利用馆藏文献"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成为图书文献服务的精髓.<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中提出"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指出图书文献服务人员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履行承担的社会职责来实现.图书文献服务人员是实现"为读者服务"这一目标的主体,这就需要图书文献服务人员具备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优质的服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文献服务人员所必须追求的.  相似文献   

8.
文体赋以汉代逞辞大赋为代表,也包括后起的骈赋、律赋和新文赋。文体赋之问答体源于先秦文献中普遍存在的对话、问答方式,既有"首引"的作用,也有篇章结构的功能;文体赋的空间方位叙述模式与我国早期特别发达的空间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其以描写"事形"为主、构思的预设性和精致化倾向密切相关;文体赋的平面化描写乃出于表现具体物象的需要,也与汉代儒学经学化背景下形成的阐释性思维有联系,其描写特点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图案化和夸饰性。  相似文献   

9.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中小型图书资料馆虽然在藏书数量和种类上相对于大型图书馆要少得多,但往往图书、期刊、资料共存,一个管理人员要负责办理从订购到借阅的全部手续,工作头绪多、重复性劳动量很大,但又没有条件购买整套图书馆微机管理系统,作者所在单位也存在上述问题。为此,我们开发了适合中小型文献信息管理工作的微机管理系统,即文献信息管理系统(Docu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简称DIMS。DIMS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图书、期刊、资料的日常管理工作集为一体,完成从预订、采购、验收、建库、修改、编目、统计、催还、打印目录…  相似文献   

10.
郑慧 《河南科技》2013,(10):259-260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档案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分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实验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四种形式,通过对这些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探索,使理论能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地方文献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的历史、经济、自然、文化等状况,为研究地方的变迁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合并前的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工作上都做得不到位,合并后的图书馆加强了对地方文献的工作力度,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为当地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二次文献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开发文献资源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情报研究工作的基础,其意义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项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利用文献资源的水平和图书情报工作的效益,同样也影响高等院校的科研教学活动的质量。一、关于高校图书馆二次文献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何谓二次文献工作?就是将零散无序的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即大量分散的单一文献中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筛选、浓缩、提炼、整理、编排成系统文献(如书目、文摘、索引、题录等)的工作,它还包括其它有关二次文献的辅助工作和服务工作。如建立各类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中图书文献霉变的原因,介绍了图书文献通风防霉防虫法、密闭空调系统防霉防虫法、"翻扫"防霉防虫法、辐射照射防霉防虫法等四种物理性防霉防蛀的方法;又介绍了医用酒精涂擦法、二氧化碳熏蒸法、环氧乙烷熏蒸法、磷化氢熏蒸法等四种化学性防霉防蛀的方法及使用范围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19,(2):147-151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当前虽未进入"双一流",但也在积极整合资源,发展优势,冲刺一流学科。作为学科建设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献资源不能充分体现优势学科建设的特色,没有形成支撑优势学科建设的合理结构,信息资源的共享共融存在差距。因此,在适应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中,图书资源必须瞄准优势学科,进行采购定位,凸显优势学科,优化、开发网络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相似文献   

15.
唐圭璋的词学,继承了朱祖谋和况周颐的传统,又在辑佚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词选之学和词史之学方面,超越了朱、况。唐圭璋从事词籍的整理和批评的时候,总是体现着强烈的"尽全意识"和"文献意识",这是朱、况所不具备的,对今天的词学研究来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一、科技文献检索的必要性在科研立项、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科技成果鉴定、专利申请、技术咨询等工作开展之前,都要进行文献信息检索。所谓文献信息检索,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从文献信息源中查找所需特定文献信息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以纸质印刷为载体的科技文献信息的传播方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常用常新的万  相似文献   

17.
图书文献是培养现代人的信息意识,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来源之一。信息时代,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已使人们不可能全面接受纷繁复杂的“信息爆炸”,只能对那些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引人入胜、提起极大兴趣的信息予以阅读和接收。作为视觉传达的图书信息文献,不得不改变以往承载信息的传统方式,以图文并茂或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利用高科技和艺术品味相结合的手段,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使人们在接受强化记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传…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放式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就图书流通管理难度大,文献馆藏布局难度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就馆藏文献实行有重点、分主次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师生读者的多方位需求,充分发挥现代化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面服务的新理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电子阅览室是一个内连局域网,外连因特网,与国内大型图书情报单位相链接的电子检索与阅览网络系统。自1999年建立以来,分别组建了适于本院各学科领域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系统。为扩充信息来源,开发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期刊、图书、工具书目的信息数据库。使我院科技信息及其开发利用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我院科研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浩瀚的古籍文献历时三千多年,其历史之悠久,数量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世所罕见。在这些珍贵的典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它们既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如今,对中文古籍文献进行开发利用,充分汲取前人的智慧,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