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黑洞的存在,而大部分黑洞的质量与其宿主星系比起来却现的无足轻重。然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质量巨大的黑洞,其成长速度显然超过了本身所处的星系。这一现象让天文学家开始质疑以往有关星系与其中心黑洞共同演化的理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天文学研究所的科学家Benny Trakhtenbrot和一个天体物理学国际团队利用位于夏威夷的10米口径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回最新图片显示,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蚕食着一个星系。这个距离地球1.5亿光年星系名为“NGC 4696”。星系的中心区域在黑洞的作用下形成一种令人震撼的奇特形状。图片显示“NGC 4696”星系周围飘舞着许多美丽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是由尘埃和电离氢组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形态是由星系中心的黑洞造成的。这个黑洞正在阻止“NGC 4696”星系形成新的恒星,并慢慢蚕食着这个星系。翻腾的  相似文献   

3.
正大多数星系中央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那里密度极高,质量能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而近日,科学家就发现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猛烈“狂风”中形成证据。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将帮助我们理解星系演化的过程。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进行观测,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之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出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引力波的作用可能曾经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从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踢了出来,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亿次超新星爆发事件。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迄今所发现的,存在于星系核区之外的质量最大的黑洞,其质量超过10亿倍太阳质量。天文学家们怀疑这个庞然大物是在两个大型黑洞合并的时候被踢出星系核心的,而这个过程将会释放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信号。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讯     
两个黑洞在同一星系中借助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德国、荷兰和美国等国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证实,两个巨型黑洞同时共存于代号为NGC6240的星系之中。该星系极其明亮,呈现为蝴蝶状,距地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2,(15):33-33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天文学家已经获得证据,证明有一个大质量黑洞被它的宿主星系抛射了出去,速度达到每小时数百万英里。美国宇航局所属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显示,这一黑洞和另外一个黑洞相撞并互  相似文献   

7.
<正>在银河系和其他几乎每一个大星系的中心,都潜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天体把数百万至数十亿个太阳的质量压缩到比太阳系还小的区域内,尽管还没有科学家能够解释,自然界是如何将这么多物质压缩到如此小的空间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超大质量黑洞伸出的无形"引力之手",以深刻而微妙的方式影响着周围星系的形成。如今,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幽灵般的黑洞的生长及行  相似文献   

8.
美国宇航局公布了该局核分光望远镜阵列(NuSTAR)拍摄的一张新的高能X射线波段图像,在这张图像上展示了宇宙中壮观的一次星系大碰撞场景.两个正发生相撞在星系被总称为Arp299,它们距离地球约1.34亿光年.美国宇航局的“核分光望远镜阵列”发现位于右侧星系核心位置的黑洞正在大量吞噬着周边的气体物质,而左侧星系核心的黑洞却正处于休眠和沉寂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丁丁 《科学大观园》2010,(12):72-72
<正>宇宙间也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那就是超大黑洞与周围恒星究竟谁产生了谁?现在科学家们似乎已触到其中端倪,据美国《连线》报道称,天文学家戴维·埃尔伯兹发现距地50亿光年的一个黑洞,正在积极"筑窝垒巢",为自己建造一个栖身之所。该黑洞向临近星系喷射高能粒子,触发了比此星系平均速度快100倍的恒星生成过程。奇异的类星体这一发现源于标号HE0450-2958的类星体。类星体的奇特现象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们看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望远镜,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两个正相互绕转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就像一对舞者。随后天文学家们在利用"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以及设在智利境内的南双子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观测中,又揭示了  相似文献   

11.
<正>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对来自黑洞内部的强风进行了温度测量,揭示出黑洞风会在数小时内发生剧烈的温度变化。研究人员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和欧洲空间局的XMM-牛顿卫星对一个邻近的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随着黑洞大量吞噬宇宙物质,其内部的强风会经历极为快速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位于星系的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密度极大,所具有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十亿倍。它们是强大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4,(9):32-33
正科学家们观测到一个超高速转动的巨型黑洞,其惊人的转速速度几乎达到光速的一半,造成其周遭的时空剧烈扰动。大多数的星系,包括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核心区域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此项研究中所涉及的黑洞位于61亿光年之外,其质量约为太阳的2亿倍,从而成为迄今被天文学家观测到其自转情况的距离最远的此类天体。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合著者,美国密歇根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2,(13):35-35
一个天文学家小组使用了来自欧洲空间局牛顿XMM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踪迹。该空间望远镜主要通过搜寻宇宙中X射线,并对其进行频谱分辨。科学家在调查结果中,探测到位于据地球4500万光年之外的NGC4151星系,其也被称为"西佛星系",意指宇  相似文献   

14.
<正>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活动,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巨大并蛰居于星系的中心,在它的周围物质密度极高,聚集着大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这个无敌者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贪婪地拖拽物质,掉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从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物质在掉落黑洞之前,受到压缩和吸引时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天文学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在  相似文献   

15.
欧洲空间局(ESA)通过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太空望远镜发现,在距我们4700万光年远的NGC4845星系中,一个此前一直都很安静的黑洞正从"沉睡"中醒来,"吞吃"误经它身边的低质量星体——褐矮星或巨行星。研究人员在用Integral研究不同的星系时,发现广域视场中爆发了一个明亮的X射线闪耀。ESA的XMM-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雨燕"(Swift)X射线望远镜和日本的"马西"X-射线监视器都观察到了同样现象。"雨燕"和"马西"观察发现,在2011年1月时该星系发出  相似文献   

16.
园文 《科学大观园》2011,(14):70-71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演化的最初10亿年里,一定发生了许多变化过程,并把影响遗留到我们今天所见的字宙结构。由不均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反映的密度起伏,如何最终凝聚成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是正在深入地研究和热烈地争辩着的课题。这是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涉及宇宙学的基本内容。现在有证据表明,这两大类主要天体——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具有同时代的历史,虽然我们已经指出,至少前者中的某一些早在其它事物之前存在。那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1,(2):71-72
美国物理学家表示,我们的宇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的一部分,可能栖身于一个黑洞内,而这个黑洞本身又是一个更大宇宙的一部分。反过来,迄今在宇宙中发现的所有黑洞——从微小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都是通向其他世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8.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黑洞最有可能是"轰击"行星的神秘超高能宇宙射线的"制造厂".世界上最大的宇宙射线探测器的观测结果显示,宇宙射线是由位于附近星系心脏地带的巨大黑洞放射的.这项刊登于<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可能揭开了长期以来令科学家困惑的谜团.自1912年发现以来,能量最高的宇宙射线的发源地便成为天文学界的一大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9.
正不久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不活跃的质量巨大的星系,而且这个星系所处的宇宙年龄仅有大约16.5亿年。研究发现在一个极短的时间窗口内,这个星系内便通过一次星暴事件迅速形成了大量恒星。但在宇宙大爆炸之后10亿年左右,这个星系便己经基本不再有新的恒星形成,变成了一个"安静的红色死亡星系",这类星系是首次在如此早的宇宙时期被发现。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的这个巨型星系内,有超过  相似文献   

20.
正时域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暂现源和剧烈爆发天体,它们也是宇宙中壮观而神秘的自然现象。暂现源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然后很快消失的天体。剧烈爆发天体则是指亮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数量级式增长的天体。这两种天文现象主要源自两类天体物理过程。一是天体自身的突变过程,比如恒星的塌缩、黑洞或中子星之间的并合,典型天体为超新星、伽马射线暴等。另一类产生于极端物理环境,比如黑洞和中子星周围的超强引力场及磁场,典型天体为X射线双星、活动星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