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剖析翻译中源文、译者和最终的读者之间的三角关系,说明译者在翻译中既有从属性、被动性,但又有主观能动性,以及怎样来把握主观能动性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张谷若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学者,被西方文学界誉为"哈代专家"。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成为译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译者的主体性并非指译者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译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以翻译的主体间性为视角,浅析了张谷若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最佳英汉翻译效果,分别从生态翻译观和关联翻译观的不同视角,探讨了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阐释了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多维适应与优化选择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寻求最佳关联。揭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要在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最终寻找到最佳关联,取得最佳语境效果。因此,取得最佳关联的翻译是最佳翻译,也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邓娟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06-107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由于受翻译水平、翻译目的等主观因素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原文的阐释、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等不同,从而使译文迥异。译者已成为翻译活动的中心,译者主体性研究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梁淑芳 《科技信息》2010,(21):277-277,356
文学翻译是一项特别艰巨的任务,需要译者积极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本文拟通过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证明要做出高品质的翻译,译者必须扮演好这些角色。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因其翻译对象——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时经常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性地翻译原作品,造成译作在某种程度上背叛了原作,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但应该有"度"。本文重点研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受到哪些因素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通过语言学顺应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探索一个描述性分析模式,从五个方面即情景思维、双关语隐含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称呼语、中国传统民族性格来考察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主观能动性在翻译时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贯穿了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语言手段去顺应相关因素,以实现预设的交际目的。而且,受原文不可摆脱的限制时,译者往往会从全文的整体出发,有意识地采取变通的办法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对象及范围,译者的主体性也引起重视。本文通过文学翻译来探讨译者在文本选择,文本的理解与阐释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体现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以商标翻译这种特殊的应用文体为例,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新阐释译者的"忠诚"。这对正确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规范翻译市场及促进翻译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译者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主体,他的活动在服从客观现实条件的同时,以多种形式显示其主观能动性。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动机、审美倾向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和生命力。在探讨译者主体性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分析译者主观能动因素在林语堂和许渊冲《水调歌头·中秋》两种译文中的体现形式,进而指出译文是原文生命力的延伸,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他对原文文本的解读方式和表达形式。译本研究有必要将译者主体性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快,对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翻译课的传统模式以及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翻译记忆等产品也逐步地以各种方式应用到了翻译教学当中。构建一个面向翻译教学的机器翻译系统,整体、系统地将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在翻译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旨在探讨译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对应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是揭示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科学,翻译伦理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是译者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行为准则。基于伦理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及翻译职业化对译者的要求,借用安东尼·皮姆的译者职业伦理思想、翻译研究范式,提出加强翻译伦理教育是顺利实现翻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Challenges in translation can be approach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also plays a major role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The translators of news should be culture conscious and adopt flexible strategies in dealing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ews translation, the readability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ext counts the most.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在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地位却有越来越低的倾向。这种现象是由经济制约、政策影响、读者兴趣转移、译文质量总体下降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造成的。鉴于翻译文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必要振兴文学翻译,提高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地位。这一任务需要学术领导层政策的支持、出版社和发行商的大力合作以及文学翻译工作者自身的努力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翻译课程一直作为主干课、核心课程备受重视,特别是该课程在培养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新科技、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本文以华北科技学院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为例,深入、具体探讨在网络平台的大环境下,交互式翻译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对传统翻译教学进行改革,以期培养出真正的具备创新意识、翻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汉译英中保留汉语当中的文化形象,此问题一直困扰着译者。“同化”这种翻译方法在汉译英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译者应力求保持汉语的原貌,也就是要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具体说,就是要尽量表达中文原作的文化特色、语言形式及异常写作手法。“同化法”也要注意限度,实在行不通,还要利用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胡适提倡白话文和文学改良,积极推动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翻译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亲躬翻译实践,而且在翻译史、翻译批评、翻译理论方面留下自己独到的见解。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培养翻译人才,是翻译活动重要的发起人。  相似文献   

19.
翻译产业化发展对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翻译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所培养的翻译人才无法适应当前翻译产业发展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培养单位应采取如下措施:根据社会对多样化翻译人才需要,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市场化导向,构建特色翻译课程体系;依据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改进翻译教学模式与手段;以国际化标准,建设先进翻译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专业化发展要求,打造高水平翻译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翻译伦理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者热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伦理及翻译伦理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思想(五种伦理规范模式),用全角且对一些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可以以五种伦理规范模式为指导,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采取不同的翻译伦理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