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欧共体发表的关于就业问题的年度(1994年)报告认为,尽管欧盟国家经济已出现复苏迹象,但失业仍然是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欧盟各国平均失业率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眼下美、日失业率随经济复苏开始下降,而欧盟绝大多数国家失业率却继续攀升。在本次衰退中,日本失业率仅2.9%,预计今年将降至2.8%;美国失业率已从最高时的7.4%(1992年)降到6.3%(1994年);而欧盟国家平均失业率1991年为8.6%,1992年9.6%,1993年10.7%,1994年续升至11.7%。失业率随经济好转而下降的只有英国和爱尔兰,前者由10.5%降至10.3%,后者由18.5%降至18.2%。欧盟委员会承认,  相似文献   

2.
徐浩铭 《科技信息》2007,(31):404-406
费尔普斯的"自然失业率假说"认为在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只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失业率,即自然失业率。它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只与实际的经济变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瑞士的失业率一向很低。然而,90年代初以来,由于经济连续七年停滞,致使失业率直线上升。1997年,失业率为5.2%,1月~2月的失业人数甚至超过20万大关,失业率高达5.7%。这个比率虽比欧盟国家低得多,但对习惯于低失业率(1990年为0.5%)的瑞士,已非同寻常。然而,经过努力,1999年9月瑞士的失业人口又降到8.5万,失  相似文献   

4.
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简而言之,就是经济增长越快,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从而减少社会的失业率。我们承认奥肯定律的普遍科学性,但是却在中国出现了失灵。  相似文献   

5.
乔卿 《太原科技》2014,(12):19-21,24
笔者依据就业问题的相关理论,选取对城镇失业率水平有显著影响的经济指标,利用多元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近几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城镇失业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城镇失业率之间的联系,得出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_累计(前推3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负相关,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_季度累计等因素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失业性繁荣     
奥巴马在2009年2月推出80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复苏的一揽于计划时声称,该复兴计划可在随后的两年内创造350万个就业岗位。两年过去了,经济虽有好转,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高失业率并不是经济刺激计划的错,错就错在假定经济复苏可以改善就业。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开始回升,但严重的失业问题却还无改善迹象。据经合组织在《就业远景》的报告中估计,24个成员国的失业人数现在是3,350万人,明年还将上升到3,475万人,西欧失业率将达11.5%。青年的失业问题尤其严重。据西方报刊报道,以去年的青年失业率同明年(预测数)相比,西班牙将从36.9%增长到43.5%;意大利从29.8%增加到34%;法国从20.3%  相似文献   

8.
工业正在下降日本的工业从表面看一直在顺利发展。当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经济急剧下降的时候,日本的国民经济仍在连续增长,日本的失业率也只有2.5%,这样低的失业率,如在美国就根本不算一回事。但是仔细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法国深陷低增长、高失业泥潭,经济增速徘徊在1%,失业率高达10%,几乎是英国、德国两倍,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25%,引发社会、安全形势恶化,民众怨声载道。马克龙深知"法国病入骨髓",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但囿于行政机构冗杂低效、党内意识形态束缚严重、街头政治阻力大等原因,之前的各项改革都窒碍难行。马克龙抓住民众求变心理,高举"革新""进步"旗帜登上历史舞台,试图打造"融合理想和现  相似文献   

10.
巴西虽然还背着沉重的外债,但是近两年来它的经济出现了新的繁荣:失业率从8.4%下降到3%;通货膨胀从500%抑制到20%;生产增长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首位;巨额外贸顺差持续了3年,今年外贸盈余仅次于日本和西德……人们议论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7%~8%,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则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目前的4.2%.安徽省1999至2003年之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8.4%、8.3%、7.3%、8.9%、9.2%,相应各年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5%、3.4%、3.6%、4%、4.1%.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产函数等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我国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投入效率和金融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探讨了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的逆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何时,世界经济老大美国的经济状况和走势都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按照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的界定,2009年二季度美国进入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期。虽然短期数据不断波动,但如果观察年度数据则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复苏稳中趋好,2012~2014年经济增速分别为2.3%、2.2%和2.4%,财政余额占GDP的比例从2009年的-13.5%收缩到2013年的-5.8%,失业率持续下降,美元震荡  相似文献   

14.
陈旸 《世界知识》2013,(22):31-33
过去数年,面对欧债危机的冲击,德国经济表现优异,保持了经济的稳步前进,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税收收入强势增长,政府实现了财政盈余。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货币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与收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2个重要经济变量,即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其中,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比例不同以及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不同,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也不同,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合理界限的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了在较低通货膨胀水平条件下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基本约束条件,货币当局应按经济成长的速度,长期稳定地增加货币从应量,即可保持物价稳定,使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又可使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这对合理制定经济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正袭卷全球。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惊叹产业革命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总和还要大,菲力普斯在研究整理历史数据资料时发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他们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下一次革命的形式、广度及深度;以及给传统经济学理论带来的冲击。 91年3月以来,新经济革命使得美国走出衰退,至今经济保持了长达115个月的持续增长,同时品尝着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低利率的近乎完美的组合,令菲力普斯曲线等经典模型不再优美,新经济要求经济学家再一次审视经济的形式与内涵。 目前的新经济是建立在网络经济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其  相似文献   

17.
孙晓芹 《创新科技》2002,(12):49-50
<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动荡中有增长、衰退中有复苏的趋势。尽管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消费疲软、金融危机等问题困扰着大多数国家,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瓶颈与挑战,但多数国家及世界经济总量仍呈明显增长势头,许多宏观经济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作为经济良性发展态势指标中重要一项的低失业率,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13,(10):12
5月1日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维持0~0.25%超低利率在失业率高于6.5%的情况下不变,并维持每月采购850亿美元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变。FOMC表示,最近一个月的信息显示经济活动温和扩张,就业市场条件近几个月以来出现一些改善,但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居民开支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之间的相关度,并以此分析为假设对当前中美经济形势作出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20.
西欧经济于1994年出现的强劲复苏一扫过去几年经济衰退的阴影,但这一势头后劲不足,到1995年便开始放缓,同年下半年西欧经济出现下滑,1996年初以来经济回升乏力。其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不定,国内消费不旺。这使得1994年以来工业的增长部分变成了库存积压。西欧各国产业老化,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失业总人数已逾2000万。西班牙、芬兰、爱尔兰的失业率分别高达22.5%、16.5%和12.5%,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失业率也达到8.6%、12.4%和12.1%。各国政府福利负担沉重,财政赤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