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语言工具。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对我国科技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科技文献编撰与检索、科技书刊出版、科技信息传递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术出版,顾名思义应当是记载与传播学术思想的出版行为,其目的应是"为了学术的繁荣和兴旺",促进"文化积累"和"精神传承".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出版市场来看,无论是学术著作的出版还是学术论文的发表,都充满着一股浓浓的商业气息,弥漫着一种发霉的铜锈味道.一方面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因资金问题难以出版传播,另一方面低水平的著作或论文通过"赌博式投资"的方式充斥学术界,形成了一种学术出版与学术水平无关的景象,这似乎也可称为"学术出版悖论".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是中国和日本引进西方科技知识的重要历史时期。该文通过讨论物理学书籍的翻译与教科书的编译、教学与研究、统一名词及组织学会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该时期两国传播和接受物理学知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1995年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成立,提出编撰《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的设想。1999年《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正式立项,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九五"重大研究项目,同时也成为新闻出版总署的"九五"重大出版项目。至2015年,用了20年时间,出版了两辑,20卷20册,约1400万字,14000幅图。科学依据、理念、信念、顶层设计、选人、建立规范等原则与方法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正相关,但具体表现为"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形式。除此以外,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的的关系还具有诸多复杂性。科技知识和科学素质的基本关系启示我们:就科普工作的整体而言,应当坚定不移地把重心放到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上来。但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科技知识的普及依然是重点。  相似文献   

6.
"术语"的通常释义是"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1].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该学科的专用术语,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都是如此."术语"是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正所谓"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从事科学研究,需要使用术语,科学研究的发现与创新需要创造新的术语,这些术语统称为"科技术语".科技术语是科学研究与科学技术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科技术语就没有科技知识,这与"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是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正定价:每卷168元开本:16开内容介绍:"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丛书在"语言文化"和"典藏"上精细打磨,"语言文化"是指用语言形式所表达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科技名词委白春礼主任在2019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常委会上指出,科技名词规范是一项协同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必须与科技领域协同发展,做科技创新的"同行者";另一方面,要与语言领域协同发展,做科学语言的"领跑者"。白春礼主任提出了协同发展的重要理念。做科技创新的"同行者",是因为科技强国建设需要规范化的科技名词体系作支撑。科技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科技知识的协同和管理、科技成果的交流和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公众传播"的研究可追溯到2000年,但尚未出现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相关工作的研究。IAU设立了"天文学公众传播"的学术和办公机构,其主办的《天文学公众传播》期刊内容集中在传播方法和工具、教育与外展服务活动、天文学与艺术和文化等;作者职业多样化,供稿连续性与合作性突出,天文学家与相关专家的撰稿数远超其他作者。"天文学公众传播"历届大会议题均及时更新,2018年的参与热度最高,体现出当前国际活动和方法的前沿,也提出"天文学公众传播"面临的挑战和具备的特征。"天文学公众传播"满足科学传播的一种当代定义,呈现出独特的互动性、平等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的新局面。经过5年多的筹划,2000年该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内30多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分工承担二级课题,超过70%的课题由中青年学者承担,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从2004年到2010年,项目成果《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的35种、共47册书陆续出版发行。相互包容、通力合作和契约精神是集体研究项目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进中外学者在文字与文明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我国的比较文字学研究、文字起源研究,加深学界对多元文明的互动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了解,商务印书馆组织策划了反映国外这方面学术成果的丛书"文字与文明译丛"。目前,该丛书首批两种代表性译作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丝织品病害及其防治研究"2001年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西安文保中心、秦俑博物馆等单位承担.该项目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关怀、指导下,发挥多学科人员的特长,以基础研究为重点,对古代丝织品病害造成的原因、老化机理、防治方法以及应用先进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历经三年的努力,于2004年12月通过项目验收.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国际科技交流日趋频繁。科技术语作为科技交流的基础,承载着科技知识和文化信息。随着中国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日益得到国人的重视。为推进中国术语学理论的发展,提升中国术语工作实践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中外跨语际知识传播,加强中国学术话语权建设,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南京大学和中国翻译研究院,于2017年11月10—12日在江苏南京举办了一次术语学学术盛会——第三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术语·知识·话语",这是我国首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至2010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5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上的产学合著论文的统计研究和社会网络分析,对中国制药工业产学科技知识生产合作的基本表现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这期间,产学合著论文不断增长,合作网络规模快速增大,网络密度严重偏低且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著受地域限制明显且国际化偏低,部分一流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医药集团的主导作用十分显著。总体上看,中国制药企业科技知识生产能力需要提高,与大学合作力度尚待增强。  相似文献   

15.
科技知识无疑具有普遍性,但掌握知识却是一个"情境中默会磨合"的实践过程。"7.23动车事故"的出现,反映了在引进和集成国外先进技术时,某些科技人员与领导干部暴露出方法论上"照方抓药"的机械式思维方式。这种拿来主义的线性思维,忽视了科技知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出现了研发中急功近利的"大跃进",再加上某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的政治压力,最终导致了"7.23动车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胡泽洪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家龙研究员等学者合著的《逻辑哲学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现代逻辑背景下的逻辑哲学问题研究"的完成成果。逻辑哲学是20世纪以来现代逻辑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在"哲学的逻辑化"与"逻辑的哲学化"趋势下产生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在当代西方哲学界与逻辑界没有完全成熟与定型、其研究对象尚未完全确定的新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编纂的《两岸科技常用词典》(试用本)于近期出版。编纂出版《两岸科技常用词典》旨在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共同建议》,是"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项目中的重点任务。该任务于2010年5月启动,历经5年时间完成。该词典是第一部海峡两岸对照性的科技词典,共收录两岸常用科技名词19 500条,涉及31类学科领域,共280万字。并配有彩色插页和随文插图。词典除了具备对照性功能,还具有知识性特点。如将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传播领域,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因为符合民主政治的诉求而得到了极大发展。但该模型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如何确定公众代表,怎样实现公众真正参与科学进程,如何调和公众参与科学所体现的平等诉求与科学精英对科技知识的天然垄断之间的矛盾等。面对挑战,公共政策研究者在代表选择、观点均衡、议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与科技决策的方案;部分科学传播学者则跳出公众参与科学局限于民主政治层面,将该模型拓展到科学教育与公众参与科研等领域。尽管有种种挑战,但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办,由《科学时报》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中国科学皖研究生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等五家单位协办的首届全国科学传播学术会议于2007年11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从事科学传播科研、教学、出版的各界人士等6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杨玲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2):110-113,58,128
宋代出版在文明传承和汉语文化传播样态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宋代出版传播在技术进化中有两个重要表现:出版传播介质与技术的进化,从中可以看到技术进化对出版传播在文化创新、社会进步、汉字文化圈扩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